APP下载

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分析

2017-01-15王彦秋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转氨酶生化标本

王彦秋

(辽宁省本溪市红十字会医院检验科,辽宁 本溪 117021)

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分析

王彦秋

(辽宁省本溪市红十字会医院检验科,辽宁 本溪 117021)

目的 探究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效果。方法 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健康体检者,所有体检者均采血5 mL,平均装入2支试管中,1支采用常规处理送检作为对照组,另外一支采用人工溶血处理作为实验组,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血液标本的总胆红素(TBⅠL)、碱性磷酸酶(ALP)、血糖(Glu)、总胆固醇(CHO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血尿酸(UA)、白蛋白(AⅠb)等指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生化检验的时候,如果发生溶血现象,会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会明显降低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生化检验的时候,需要尽可能的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临床;生化检验;溶血;结果;影响;分析

由于红细胞出现破裂现象,会导致血红蛋白溢出,从而就会出现溶血现象,也称之为红细胞溶血。在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储存、送检、分离等环节中均可能会出现溶血现象,继而会导致血液标本产生一系列的化学与物理反应,在对其进行生化检验的时候,会影响到检查结果[1]。让溶血现象发生的时候,发生医疗纠纷的可能性较大,对检验结果与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在生化检验的时候,需要注意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以便提高生化检验质量与水平[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98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健康体检者,男性50例,女性48例,年龄范围在20~62岁,平均年龄为(43.7±3.8)岁。所有体检者均自愿同意本次研究,排除自身具有溶血性疾病者。

1.2 方法:所有体检者在采血前需要空腹,取外周静脉血5 mL。平均装入2支试管中,1支采用常规处理送检作为对照组,该血液标本在室温下储存30 min,并进行常规离心检验。另外一支采用人工溶血处理作为实验组,将溶血血液标本放置在可调控温度的冰箱中,存放时间为20 min,其存储的温度控制在零下38~40 ℃。之后将血液标本取出并放置在温水中进行快速融化处理,当血清中的血红蛋白浓度超过4 g/L以上,可以将其判定为溶血现象,并且需要对血液标本进行每分钟3500 r的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5 min。对其他干扰因素进行有效的排除。在进行生化检验的时候,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与相关配套的试剂,对体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

1.3 检测指标: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检测次数为3次,取3次的平均数值,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检测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ⅠL)、碱性磷酸酶(ALP)、血糖(Glu)、总胆固醇(CHO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血尿酸(UA)、白蛋白(AⅠb)。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 果

通过检测后,对照组检测的总胆红素(TBⅠL)为(8.5±0.4)mmol/L、碱性磷酸酶(ALP)为(112.4±17.3)U/L、血糖(Glu)为(5.9± 1.1)mmol/L、总胆固醇(CHOL)为(4.9±0.4)m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为(24.3±6.9)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为(10.9 ±1.3)U/L、总蛋白(TP)为(59.8±4.4)U/L、血尿酸(UA)为(359.7±12.6)mmol/L、白蛋白(ALb)为(43.2±5.8)U/L;实验组检测的总胆红素(TBⅠL)为(10.9±1.2)mmol/L、碱性磷酸酶(ALP)为(64.6±15.2)U/L、血糖(Glu)为(5.1±0.3)mmol/L、总胆固醇(CHOL)为(8.4±0.7)m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为(36.6±7.2)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为(26.8±3.4)U/L、总蛋白(TP)为(65.7±4.8)U/L、血尿酸(UA)为(367.8±13.3)mmol/L、白蛋白(ALb)为(51.7±6.5)U/L。两组血液检测指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对其检验结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会对血红素的红色对比色进行干扰。在这样干扰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血液标本空白或两点比色法来消除这种干扰。但是,血红素中正铁离子在氧化试剂测定的时候会氧化成高铁血红素,从而其颜色会呈现黄褐色,在使用两点比色法时会存在一定的影响[4]。其次,血液的血红蛋白会对蛋白质造成一定的干扰。同时,还会对采用重氮法测定的胆红素造成负面影响。再次,存在与红细胞中的钾、ACP、AST等会随着溶血进入到血清中,从而会导致这些指标水平明显增高。另外,在红细胞中还存在较多的有机磷酸、非肌酐、非糖还原物质,会随着溶血现象在血清中增高浓度,从而会对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溶血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以便减少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5]。

在血液标本中,溶血现象的发生通常是在真空情况下采血过程中发生的。在血液标本采血、存储、送检、分离等各个环节中均有可能发生溶血,如果在冰箱中的存放温度过高,或者血液标本存在一定接触面活性剂,或者在离心处理的时候受到高转速的影响,会导致血液标本中的红细胞出现破裂等现象,其细胞内的物质就会泄露出来,从而进入到血清中,对血清的状态产生影响。溶血现象在血液标本检测与管理中是一种失误现象,为了有效的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质量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需要在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的全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溶血,尽可能的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6]。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98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血液标本的总胆红素(TBⅠL)、碱性磷酸酶(ALP)、血糖(Glu)、总胆固醇(CHO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血尿酸(UA)、白蛋白(ALb)等指标差异显著。表明,在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会对其检验结果带来较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临床生化检验的时候,如果发生溶血现象,会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会明显降低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生化检验的时候,需要尽可能的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1] 缪守红.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15(6):102-103.

[2] 吕晓.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影响的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7(8):156-157.

[3] 周文俊,张天军,刘秋林,等.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3(19):124-125.

[4] 苗青兰.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4,18(2):132-133.

[5] 邓楠.浅析临床常见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J].北方药学, 2013,18(11):196-197.

[6] 王志超,刘乐,刘晓鹏,等.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4(12):493-494.

R446.1

B

1671-8194(2017)14-0154-02

猜你喜欢

转氨酶生化标本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转氨酶高与肝炎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