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腰丛进针骨科

韩 青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 麻醉科,山东 聊城 252000)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韩 青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 麻醉科,山东 聊城 252000)

目的 评估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借由超声设备配合展开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筛选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因下肢骨折入住本院骨科实施手术的67例老年患者,以随机标准分组,分析组内35例借超声设备展开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基础组内32例选择常规麻醉措施,对两种麻醉质量客观比对。结果 分析组麻醉工作有效率100.00%,基础组为78.13%(P<0.05),且两组运动神经系统、感觉神经系统麻醉阻滞程序的起效时间以及维持时间对照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实施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借由超声设备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突出。

下肢骨科;超声设备;有效率;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借由超声设备配合展开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措施安全性较高,用于老年骨折患者效果显著。为进一步评估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实施该麻醉方案的有效性,研究选取67例于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因下肢骨折入住本院骨科实施手术的老年患者,分组后在两组内施行不同麻醉措施,评估两组麻醉质量,期待改善老年患者围术期指标。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信息:筛选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因下肢骨折入住本院骨科实施手术的67例老年患者,以随机标准分组。分析组内35例,15例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年龄为61~88岁,其均值为(69.4±3.5)岁。基础组内32例,13例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年龄为62~85岁,其均值为(68.8±4.0)岁,对照两组老年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其结果缺乏显著性(P>0.05)。

1.2 麻醉方法

1.2.1 基础组:①协助患者行侧卧位,患侧朝上,定位L4方位。②予以浸润性局麻,所用药品是利多卡因,进针点选择L4间隙附近的脊柱中心4.0~5.0 cm处,垂直进针,确保针尖到达机体L4横突组织后,需退针稍许,并朝着机体横突组织上缘位置倾斜进针,0.5~1.0 cm。③待阻力完全消失后,即可将针芯拔出,给药0.5%罗哌卡因20 mL。④定位机体股骨头大转子、骶骨角交接点以下1.0~2.0 cm处,再次进针,并给药0.5%罗哌卡因25 mL。

1.2.2 分析组:①协助患者行侧卧位,患侧朝上,定位L4方位。②于L4的水平方向进行横向扫查,使机体L4横突组织、腰大肌组织、竖脊肌组织以及腰方肌组织充分显示。③进行浸润性局麻,所用药品是利多卡因,进针点选择L4间隙附近的脊柱处,选择硬膜外穿刺措施,于超声镜头引导下予以穿刺,确保针尖到达机体L4神经根组织后止。④将针芯拔出,回抽查看是否存在血液成分与脑脊液成分,确定无异常后,需给药0.5%罗哌卡因20 mL,确保给药速度的缓慢性。⑤定位机体股骨头大转子、坐骨结节组织的交接点,用超声镜头进行横扫,查看坐骨神经组织的超声图像,并将穿刺针置入机体坐骨神经组织附近,再次给药0.5%罗哌卡因25 mL。

1.4 疗效标准。显效:手术操作流程中,未出现疼痛感,且机体肌肉组织达到松弛效果;有效:手术操作流程中,偶有疼痛感出现,且机体肌肉组织的松弛效果相对满意,需加用适量镇静类药品与镇痛类药品;无效:手术操作流程中,疼痛感十分明显,且机体肌肉组织的松弛效果较差[1]。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工作有效率比对:分析组35例中,显效32例(91.43%),有效3例(8.59%),无效0例,本组麻醉工作有效率100.00%(35/35);基础组32例中,显效19例(59.38%),有效6例(18.75%),无效7例(21.88%),本组麻醉工作有效率78.13%(25/32)(P<0.05)。

2.2 两组麻醉阻滞情况比对:分析组35例中,运动神经系统麻醉阻滞程序起效时间(9.00±0.77)min,维持时间(380.16±40.27)min;基础组分别为(10.01±1.50)min、(339.57±42.07)min(P<0.05)。此外,分析组感觉神经系统麻醉阻滞程序起效时间(6.05 ±0.75)min,维持时间(435.76±32.99)min;基础组分别为(7.62 ±1.20)min、(397.46±30.00)min(P<0.05)。

3 讨 论

老年人群身体功能处于急速衰弱状态,在外力作用影响下,极易出现下肢骨折问题,需及时展开手术治疗。对于骨折患者,麻醉方案多以椎管内麻醉为首选,然而该麻醉措施需要在盲视环境下操作,其风险性相对偏高,不适用于老年患者,因此需优化麻醉程序,研发适合老年患者的麻醉措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属于骨科临床十分多见的麻醉方案之一,通过对超声设备进行联合应用,于超声镜头引导下展开麻醉程序,不仅能有效扩增麻醉药品的组织范围,还能准确定位机体筋膜组织、神经组织,再对穿刺针的方位、穿刺针的深度进行合理调整,即可提升穿刺质量与成功率,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观察药品分布情况、药品弥散条件等信息,有助于提升麻醉操作安全性及有效性[2]。此研究施行不同麻醉流程后,分析组麻醉工作有效率100.00%(35/35),优于基础组78.13%(25/32)(P<0.05),且分析组入选病例运动神经系统、感觉神经系统麻醉阻滞程序的起效时间以及维持时间同样优于基础(P<0.05)。

综上所述,对于实施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借由超声设备配合展开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措施效果突出,有助于提升麻醉工作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还能改善机体运动神经系统、感觉神经系统麻醉阻滞程序的起效时间以及维持时间,推荐落实。

[1] 伍捡林.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膝关节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4):574-577.

[2] 段海萍.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骨科PFNA手术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4,52(19):58-61.

R614

B

1671-8194(2017)14-0118-01

猜你喜欢

腰丛进针骨科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