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5期
关键词:面瘫针灸穴位

葛 伟

(长春市人民医院针灸科,吉林 长春 130051)

周围性面瘫又被称为面神经炎,是一种周围性面肌瘫痪,主要由面神经出现的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1]。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闭眼困难、抬眉困难等[2]。周围性面瘫对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治疗周围性面瘫可采取针灸治疗,针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针灸的治疗方法较为简单,临床中可操作性较高[3]。本次研究旨在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针灸治疗的6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确诊为周围性面瘫。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6.3±3.1)岁,发病时间3 d~2个月,平均发病时间(1.1±0.2)个月;观察组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5.3±3.2)岁,发病时间5 d~2个月,平均发病时间(1.0±0.2)个月。患者均有面部肌肉僵硬、皮肤纹理消失、不能闭眼、口角歪斜等临床表现,已排除因其他内科疾病造成的面部神经损伤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组间可对比。

1.2 方法

1.2.1 针灸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针灸治疗。针灸穴位主要包括:颊车、迎春、人中、地仓、合谷、阳白、承浆、丝竹空、翳风、颧髎等。每次针灸时选择一个符合患者具体病情的穴位,用维生素B120.4 mg进行穴位注射。对主穴位进行针刺,针灸主穴的同时可选用毫针对配穴进行针刺。对于病程在30 d以下的患者不需连接电针,每次针刺留针30 min即可。病程在30 d及以上的患者则需在针刺后将毫针和脉冲电针治疗仪连接,行脉冲波治疗。

1.2.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有包括以下几点。①穴位按压。对患者周围性面瘫部位进行穴位按压,可选择嘴角和眼部等位置。护理人员可将手掌放在患者地仓穴和太阳穴位置处,进行自上而下的按压,按压时间持续5~8 min。通过穴位按压可恢复患者面部神经的功能,面目神经可通络[4]。②局部按摩。护理人员对患者周围性面瘫部位进行局部按摩之前可先使用热水对面部进行湿热敷,进行局部按摩时需掌握合适的力度,每次按摩时间持续在7~10 min,按摩方式需轻柔,早晚各按摩一次。进行局部按摩可有效促进面部血液的流通,也可有效避免面部神经出现过度牵拉情况[5]。③面部肌肉锻炼。护理人员可帮助患者进行面部肌肉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面部热毛巾热敷,增强面部肌肉力量,促进患者面部肌肉功能的恢复。另外,护理人员让患者进行闭眼、咀嚼、皱眉和嘟嘴,帮助患者早日康复。面部肌肉力量增强后可有效避免面部肌肉萎缩的发生[6]。④面部卫生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进食后及时漱口,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患者出现口角流涎后需及时擦拭。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进行咬合训练,增强面部肌肉力量。

1.3 观察指标:治疗疗效判定,治愈:面部肌肉表情完全恢复,面瘫症状消失,可自由进行面部表情活动;显效: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面部表情肌肉功能基本恢复,口角仍存在轻微歪斜;有效:面瘫症状部分消失,肌肉功能得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面瘫症状未见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卡方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针灸治疗和护理结束后,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2.7%;观察组痊愈15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4.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58,P=0.018)。

3 讨 论

周围性面瘫又被称为面神经炎,主要因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导致。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鼓嘴困难、无法完成闭眼动作等。病毒感染、自主神经不稳定、受寒等均可导致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对面部神经形成压迫后从而导致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从中医学上讲主要因血淤经络、气虚寒凝等所致,患者感受到风寒之邪后会使经气阻滞、经筋失氧。治疗周围性面瘫针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针灸治疗,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可得到有效增强,血管可得到有效调节,肌纤维的收缩能力也可得到增强,随着血液循环的加快,患者治疗效果也可得到有效提高。患者经针灸治疗后因经络血管堵塞而造成的组织水肿可得到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也可有效减轻。针灸治疗时运用穴位注射、电针治疗、电磁波治疗,血管痉挛可有效解除,面部经络也可得到疏通,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优势是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采用针灸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时需给予患者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护理方法的辅助,治疗效果可得到有效保障。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康复护理时可按压面部穴位、按摩面瘫部位、进行面部肌肉锻炼以及面部卫生护理等。通过这些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增强针灸治疗效果。面部穴位按压和面瘫部位按摩可有效促进面部血液循环,与针灸治疗相配合,面瘫可得到有效恢复。通过面部肌肉锻炼,患者面部肌肉的功能和肌力可得到有效增强,经络血管堵塞也可得到改善。进行面部卫生护理时,面部可得到有效清洁,口腔卫生也可得到保障。除了这些护理措施外,护理人员需对患者饮食、心理、日常生活等进行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饮食应清淡,忌食油腻、甜腻食物;患者病症如由风寒症所致,饮食应温热柔软,食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食物,避免受凉。在冬春两季应注意面部保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

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充分说明进行针灸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进行针灸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苏振凤.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分析与护理[J].世界临床医学,2015,9(6):25.

[2] 金咏羚,马越.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97-98.

[3] 申瑜.早期康复护理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5):17-18.

[4] 李立娟,张靖.分期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256.

[5] 江素丽.针炙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8):261.

[6] 李梅梅.针灸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5,28(17):142-143.

猜你喜欢

面瘫针灸穴位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夏季穴位养心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