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分散繁殖,集中采蜜”养蜂模式
2017-01-15关阵英
关阵英
(黑龙江宝清县七星泡镇畜牧场英杰蜂场,155607)
谈谈“分散繁殖,集中采蜜”养蜂模式
关阵英
(黑龙江宝清县七星泡镇畜牧场英杰蜂场,155607)
养蜂任何一种管理方法的产生都必须符合蜜蜂生物学特性,客观条件下为蜂群提供一个最佳生存条件,“分散繁殖,集中采蜜”就是在这一原则上产生的一种饲养方法。
一、“分散繁殖,集中采蜜”必要性
“分散繁殖,集中采蜜”必须以强群为基础,提前分蜂,从而为迎接大流蜜到来培育更多适龄采集蜂。以黑龙江为例,椴树是夏季主要蜜源,从蜂群排泄至蜜源流蜜大约只有百天左右,而繁蜂时间则不超过3代子,要想在有限日期内培育出较多适龄蜂,每群一只蜂王产卵并非易事,必须另辟蹊径。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提前人工育王利用蜂群“过剩”蜂另组新群,才能达到培育出更多适龄采集蜂的目的。
众所周知,蜂群春季发展经过多个阶段,当更替期过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后便进入幼蜂积累阶段。随着天气转暖,气温逐渐升高,蜂群日益壮大,蜂群开始产生分蜂情绪,继而修筑台基,大量培育雄蜂。蜂群一经产生分蜂情绪,蜂王产卵量就开始下降,人工育王采取分散繁殖措施就是根据蜂群这一生物学特性,不仅保证原群快速发展积极性又扩大了生产规模,避免自然分蜂给蜂群发展和生产带来损失。
二、新分群布局
黑龙江地区春繁群均不低于万只工蜂群,管理到5月1日后即可达5张大子脾,应着手育王。到中旬蜂群至少7~8框蜂,交尾群既不能像介绍成功王采取“平分法”,又不能像种蜂场利用小核群处女王交尾。笔者之见,生产场提高交尾群有2框蜂为宜,1张卵虫脾,1张新蛹脾并存,有一定数量蜜、粉供饲喂幼虫需要。这样,原群发展不受影响,新分蜂幼蜂既可饲喂幼虫,又保护了蛹脾,并且新王产卵后好管理发展快。
三、新老互补
10天左右新王交尾成功开始产卵,分蜂时提入群中的新蛹脾开始羽化出房供蜂王产卵。另1张卵虫脾已变成新蛹脾,应脱蜂与原群老蛹脾互换。新王产卵积极,根据蜂数及新分群饲喂能力,适当提出部分虫脾加入原群,以发挥新王产卵积极性和原群哺育力。当新王产卵9~10月以后,可以从原群提出老蛹脾,带蜂直接增强新王群,加快发展速度。
四、组织采蜜群
椴树是我省夏季主要蜜源,南部在6月中旬,北部在6月下旬开花流蜜应提前10天组织采集群,集中采蜜。组织采蜜群要以新王群为主群,应在巢箱放4张卵、虫脾,1张空脾;继箱放7张蛹脾。蜂王控制在巢箱内产卵,中间放隔王板。流蜜期到来,继箱中蛹脾已大部分变成空脾,这为储蜜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巢箱蛹脾占绝对面积,幼虫比例小,内勤蜂负担轻,从而为集中采蜜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