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肝宁治疗病毒性肝炎伴黄疸的疗效观察

2017-01-15来有雪盛亮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5期
关键词:保肝黄疸病毒性

来有雪 盛亮亮 奚 清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病毒性肝炎是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乏力等,有些患者可伴有黄疸发热现象[1]。舒肝宁是治疗该类肝炎的常用药物,我院对部分病毒性肝炎伴黄疸患者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肝宁治疗,效果显著,现将研究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伴黄疸患者60例纳入本次的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分别为比较组和实验组。所有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相关标准,排除肝外梗阻性黄疸和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和代谢等因素引起的黄疸。在实验组中共有3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37~70岁,平均年龄为(64.52±2.41)岁;病程15 d~15年,平均病程(7.86±2.49)年;甲型肝炎2例,乙型肝炎25例,丙型肝炎3例。在比较组中有3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39~69岁,平均年龄为(64.37±2.33)岁;病程17 d~14年,平均病程(7.62±2.57)年;甲型肝炎1例,乙型肝炎26例,丙型肝炎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比较组采用常规保肝治疗,主要药物有甘草酸类、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维生素等药物。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每次10 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释之后静脉滴注,每天1次。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进行比较,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比较:实验组在治疗后的ALT、AST、TBIL水平均比比较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比较组ALT为(65.48±22.47)U/L,AST为(53.46±23.49)U/L,TBIL为(54.36±25.49)μmol/L,实验组ALT为(45.67±22.24)U/L,AST为(44.16±23.21)U/L,TBIL为(36.42±24.75)μmol/L。

2.2 不良反应:实验组在治疗后出现了2例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和皮肤瘙痒,在停药后消失,比较组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病毒性肝炎大多伴有高胆红素的症状,在现代医学上认为,这是由于肝炎的炎症持续和反复地破坏或者杀死肝组织或肝细胞而引起的,而在中医学上认为,高胆红素是由于湿热淤毒引起的[2]。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在本次研究中,甲型肝炎多为急性疾病,在黄疸前期,主要表现为胃寒、发热、恶心、食欲不振、乏力、肝区疼痛、腹部不适、尿色加深,通常持续5~7 d;在黄疸期,发热消退,出现巩膜和皮肤黄染,黄疸出现且肝变大伴压痛和叩击痛,部分患者伴有轻度脾大,通常持续2~6周。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一般属于慢性肝炎,临床症状主要为食欲降低、全身不适、乏力、肝区疼痛、腹胀、巩膜黄染、低热等,黄疸可加深。黄疸也就是胆红素升高,长时间的胆红素升高会使肝损害进一步加重,使肝纤维化风险增加,所以尽快使黄疸消退对促进肝细胞恢复十分重要[3]。

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描述有“茵陈蒿汤”,舒肝宁注射液就是在该药剂的基础上筛选出来的。舒肝宁注射液是一种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保肝护肝的药物,其主要成分是黄芩苷、茵陈提取物、板蓝根提取物、栀子提取物和灵芝提取物,其中含有多种具有强水溶性的高浓度的黄酮类物质,能够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双向调节作用,促使肝细胞的耐缺氧能力提高,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还促使胆汁分泌增加,阻断或者逆转肝细胞纤维化,所以舒肝宁注射液在治疗病毒性肝炎伴黄疸中的效果显著[4]。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茵陈对葡萄糖醛脂和葡萄糖的结合有着促进作用,可以促进小鼠胆汁的分泌,发挥清热利湿、解毒退黄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着益气扶正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使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5]。经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对病毒性肝炎伴黄疸患者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肝宁,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清总胆红素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相比于常规的保肝治疗,其临床疗效更佳。且据本次观察,在30例病毒性肝炎伴黄疸患者中,只出现了两例皮肤不良反应,在停止药物治疗后自行消失,对疗效无影响。其严重的过敏反应为过敏性休克,在本次治疗中并无发现。

综上所述,在病毒性肝炎伴黄疸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舒肝宁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改善黄疸症状,对患者的肝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赵立新,卢天虎,庄海.用舒肝宁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4):231-232.

[2] 张丽虹,刘红,张运忠等.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J].健康必读,2013,12(5):283.

[3] 梁海雄.舒肝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J].大众科技,2015,17(12):62-63.

[4] 杨燕.舒肝宁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2014,8(8):523-524.

[5] 闫秀萍.舒肝宁治疗病毒性肝炎伴黄疽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5):8-9.

猜你喜欢

保肝黄疸病毒性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治病毒性感冒
保肝药别随便用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