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CT扫描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7-01-15闫晓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5期
关键词:部位对象医学

闫晓明

(梅河口市中医院,吉林 梅河口 135000)

骨巨细胞瘤(GCT)临床上也称为破骨细胞瘤,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骨肿瘤疾病,主要发生于长骨骨端。医学研究结果证实,骨巨细胞瘤患者手术治疗后复发率通常在5%~10%,且肿瘤复发后会出现为侵袭性生长趋势。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或是酸痛,部分患者临床诊断时肿瘤体积已经较大,且肿瘤附近血运丰富,接受手术治疗会产生较大的风险,所以,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早期定性检查和临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少数患者发病后无明显临床症状,常与非骨巨细胞瘤的表现相互混合,进而导致临床误诊和漏诊问题。放射性检查是现阶段骨科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疾病检查和诊断技术,X线平片的影响具有前后重叠的性质,因而无法明显反应破损部位的情况,然而,增强CT扫描检查则有助于避免破损部位图像重叠的问题,进而促进骨巨细胞瘤临床诊断有效性和准确性的提高。本次医学研究就对增强CT扫描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与女性比例为31∶19,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56.3±12.5)岁,全部观察对象均经术后病理检查得以确诊。同时选择50例非骨巨细胞瘤患者为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比例为25∶25,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51.7±13.5)岁,由此可见,两组观察对象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本次医学研究所用检查设备为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Asteion super4型4排螺旋CT,参数设置情况:注射量约为80 mL,注射速度为3.5 mL/s,增强对比剂为碘海醇,层厚为 3~7 mm,管电压为 120 kV。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CT平扫和增强CT扫描检查,并列呈现轴面图像,对增强CT扫描轴面图像中存在的典型强化层面加以确定,后向同一层面调整CT 平扫轴面图像。选择均匀、明显强化的部位作为感兴趣区域(ROI),避免选择钙化骨化影之后、液化、边界化、坏死的部位,尽量选择最大的ROI,对ROI强化后的CT值进行测量和记录,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ROI内增强前平扫CT值、强后CT值、CT值增加值。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和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通过(±s)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和表示,其他数据资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如果所得分析结果P<0.05,可以证实两组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检查结果:骨巨细胞瘤组50例观察对象,增强前平扫CT值为(45.31±4.31),增强后CT值为(128.02±15.34),CT值增加值为(83.00±5.34),非骨巨细胞瘤组50例观察对象,增强前平扫CT值为(42.40±5.37),增强后CT值为(89.51±10.17),CT值增加值为(47.72±11.16),两组观察对象增强前平扫CT值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骨巨细胞瘤组观察对象增强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均明显高于非骨巨细胞瘤组,且两组观察对象增强后CT值和CT值增加值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2.2 增强CT表现:肿瘤组织均为实行肿物,多为密度影不均匀的软组织,其CT扫描值在20~70 HU,非坏死部位强化剂注射后,能够对强化征象进行清晰的观察,且患者的CT值检查结果提高为75 HU。病变部位存在膨胀性生长趋势,对于膨胀明显的部位,其骨壳组织相对较薄,病变组织边缘清晰可见软组织肿块,且密度分布较为均匀,病变内存在偏心性生长或是短小骨嵴表现,病变组织边缘骨皮质中断、变薄,且呈现为不均匀和不规则的硬化表现,溶骨性骨质破坏,其中,病变内短小骨嵴以及病变边缘硬化是最为典型的骨巨细胞瘤 CT 特征性表现。

3 讨 论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青壮年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也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类型。世界卫生组织将骨巨细胞瘤定义为:肿瘤组织内部可见大量多核巨细胞的均匀分布,且存在肥大的卵圆形基质细胞或梭形细胞,血管丰富,骨肿瘤呈现为侵袭性趋势[1]。骨巨细胞瘤病理上可以划分为下述三种类型:良性为I级,活跃的侵袭性生长骨巨细胞瘤为Ⅱ级,恶性或恶变为Ⅲ级。骨巨细胞瘤组织内部显微镜下存在大量与毛细血管类似的新生微血管,微血管血管壁细胞壁相对较薄,且与瘤细胞较为相似,这部分微血管密度较大、数量繁多,血管通透性也相对较高,基底膜有中断表现,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较大,排列不紧密[2]。强化剂注射后,血管内外和细胞内外之间存在较大的浓度差,因而对比剂的扩散也会逐渐加快,随着强化剂的迅速扩散,患者的肿瘤CT值也会逐渐升高,并达到峰值[3]。

骨巨细胞瘤临床上主要发生在机体骨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处,其基本成分主要包括:细胞形巨细胞、梭形或圆形基质细胞等,该疾病患者临床治疗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且存在明显的侵袭性生长趋势[4]。尽管X线平片临床上常被用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检查和诊断,但是,这一检查技术无法准确判断破坏区域。而CT检查技术则能够有效规避X线平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尤其是增强CT扫描,能够在软组织肿块肿瘤准确分辨的同时,对其血液供给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并判断该部位有无不易发现的肿瘤[5],所以,增强CT扫描在病灶组织性质、与大血管关系判断和病灶范围划定方面存在明显的作用和价值,能够实现骨巨细胞瘤的定性诊断能力的显著提高,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依据,对患者预后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因而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骨巨细胞瘤临床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6]。

[1] 张中华.增强扫描CT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5,17(9):91-92.

[2] 孙伟杰,苏永斌,王玲等.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5):444-446.

[3] 金林.探讨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4):63-64.

[4] 徐强.探讨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信息,2013,26(30):639-640.

[5] 梁丽丽.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8):63-64.

[6] 杨德胜.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5):34-35.

猜你喜欢

部位对象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医学的进步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