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分析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5期
关键词:电切电切术膀胱癌

张 凯

(朝阳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辽宁 朝阳 122000)

膀胱癌作为高发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死亡风险较高,预后往往较差。早期手术是临床治疗膀胱癌的标准手段[1-3],但是在手术后往往存在复发风险,尤其是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率较高。经尿道电切术属于膀胱癌新型微创手术方法,本实验通过观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效果,旨在为早期膀胱癌微创治疗推广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符合手术治疗要求的早期膀胱癌患者,病例选取要求[4]:①病理检查显示非浸润性膀胱癌;②符合膀胱癌手术治疗要求;③未见其他恶性肿瘤;④患者知情同意;⑤排除资料缺失、合并其他疾病、失访等不符合要求者既往无抗肿瘤治疗史;⑦治疗完整,随访配合;⑧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远处转移、重要脏器病变等其他疾病者。符合选取的病例中,将以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者作为传统手术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10例,年龄38~75岁,中位年龄是57岁,肿瘤分布为左侧膀胱壁22例,右侧壁15例、后壁3例和膀胱颈5例,肿瘤直径在1.0~3.5(1.39±1.12)cm,肿瘤分级为G1级19例、G2级17例、G3级9例;将以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者作为电切组,其中男性30例,女性9例,年龄39~77岁,中位年龄是58岁,肿瘤分布为左侧膀胱壁20例,右侧壁13例、后壁2例和膀胱颈4例,肿瘤直径在1.5~3.0(1.34±1.09)cm,肿瘤分级为G1级18例、G2级14例、G3级7例;组间一般资料未出现统计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经尿道电切镜手术步骤:治疗所用设备是日本OLYMPUS公司的Fe27型电切镜系统,电凝功率范围在60~80 W,电切功率范围在120~160 W。手术操作在连续硬膜外麻下进行,手术体位是膀胱截石位,经尿道缓慢将电切镜送至膀胱后,探查并确定膀胱癌病灶位置,确定切除范围,本实验中患者均为浅表性表膀胱癌,切除范围设置为肿瘤病灶以及肿瘤基底周围2 cm范围,电切顺序为从浅到深、从外到内、肿瘤完整切除至浅肌层后,检查周围情况,在确认无肿瘤残留之后,用电凝设备电灼基底创面、周围黏膜组织,并用蒸馏水对手术区进行反复冲洗,确认没有活动性出血之后,放置导尿管,缓慢撤出电切设备。开放式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切口选择下腹部正中部位,切除范围与电切组相同。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进行吡柔比星(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983,批号130725、131109、140211、140613,141129、150402)经膀胱灌注化疗:吡柔比星20 mg+氯化钠注射液(浓度0.9%)40 mL,每次留置120 min,1次/周,连续6周。

1.3 评估和比较指标

1.3.1 手术相关指标:在治疗中对患者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准确仔细记录手术耗时、手术中出血、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异常和尿道狭窄)以及术后复发情况(1年复发率)。

1.3.2 生存质量评价:在治疗6个月后,使用生存质量评价量表(QLQ-C30评分表)[5]客观评价膀胱癌患者生存质量,评价指标有躯体、认知、角色、情绪、社会共5项功能和1项总体症状,其中功能评分高说明对应功能越正常,症状评分低说明对应症状越轻,提示生存质量高。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学处理用SPSS220.0,组间计量变量分析用独立t检验,组间计数变量分析用卡方检验,如果P<0.05,组间变量有显著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间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传统手术组手术过程平均用时为(37.26±6.89)min,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9.24±10.34)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7.68±1.24)d,手术后有2例闭孔神经反射异常,1例尿道狭窄,4例切口感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术后随访1年,1年内复发5例,复发率为11.11%,电切组手术过程平均用时为(26.37±6.53)min,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1.27±10.85)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5.12±1.17)d,手术后有1例闭孔神经反射异常,2例尿道狭窄,3例切口感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术后随访1年,1年内复发4例,复发率为10.26%,组间手术过程平均用时、手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组间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间生存质量比较:传统手术组躯体功能评分为(88.14±8.03)分,角色功能评分为(93.25±9.36)分,情绪功能评分为(90.82±8.95)分,认知功能评分为(91.43±10.06)分,社会功能评分为(93.41±10.21)分,总体症状评分评分为(42.38±7.25)分。电切组躯体功能评分为(88.14±8.03)分,角色功能评分为(93.25±9.36)分,情绪功能评分为(90.82±8.95)分,认知功能评分为(91.43±10.06)分,社会功能评分为(93.41±10.21)分,总体症状评分评分为(42.38±7.25)分,组间生存质量维度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食管癌发病率、病死率不断升高,已经成为我国第五大恶性肿瘤,有效诊治食管癌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研究的重点之一。经尿道电切术传统开放式手术作为早期膀胱癌主要的根治性治疗方法,虽然能够快速切除肿瘤病灶,但是由于手术损伤大、恢复慢、术后感染风险高等缺点,对患者术后身体功能影响较大。经尿道电切术不仅具有诊断性作用,能够对肿瘤分级提供可靠信息,同时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经尿道电切术通过自然腔道进行手术,无需进行手术切口,而且术中使用腔镜设备,具有放大微小病变、清晰显示病灶等诸多优点,目前有研究[6]发现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预后效果优于开放性手术。但是目前对于上述两种手术对于早期膀胱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研究较少。本实验结果显示,经尿道电切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开放性手术,而且在术后复发率方面与开放性手术相仿,说明经尿道电切术不仅手术安全性更好、手术操作简单而重复性高,而且切除病灶效果可靠。综上所述,早期膀胱癌接受经尿道电切术治疗不仅能够有效切除肿瘤病灶,而且利于提升术后生活质量。

[1] 王文俊,宣强.经尿道电切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2):276-278.

[2] 许吉万.经尿道电切术以及开放手术对于早期膀胱癌的手术疗效及预后对比[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3):121-122.

[3] 郭志新.经尿道电切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6):124-125.

[4] 李勇,赵积晔,田兵,等.经尿道电切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3):133-134.

[5] 伦雪萍,静进.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20(22):1763-1766.

[6] 王金万,吕嘉.经尿道电切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近期疗效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11):1351-1353.

猜你喜欢

电切电切术膀胱癌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手术患者中的干预价值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充气式加温系统对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效果分析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