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犊牛大肠杆菌病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
2017-01-15王坤龙
王坤龙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小黑箐乡农牧站 615112)
陈宏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黎溪区普隆乡农牧站 615141)
邓兴菊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农牧局科教站 615100)
肉犊牛大肠杆菌病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
王坤龙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小黑箐乡农牧站 615112)
陈宏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黎溪区普隆乡农牧站 615141)
邓兴菊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农牧局科教站 615100)
结合近年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建设生产实践,摸索总结出肉牛犊牛养殖过程中危害最大、最为常见高发的大肠杆菌病的一般性临床特点,针对性采取最实用高效的防治方法达到理想效果,为肉牛规模化养殖产业保驾护航,切实助农增收。
会理县;肉牛犊牛;大肠杆菌病;致病因子;防治方法
1 会理县肉犊牛品种特点概述
按照四川省、会理县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建设相关文件精神要求,会理地区农户养殖肉牛品种包括本地黄牛、纯外种黄牛 (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等)、外种良种公牛与本地母牛杂交产出的二杂牛,其中不包括牦牛和水牛品种。所有项目户养殖的肉牛基础能繁母牛均在10头 (含10头)以上,并要确保次年达到70%以上的配育率、产子率及成活率。据不完全统计,会理地区本地黄牛品种约占30~40%、外种及二杂牛约占60~70%,其中外种良种肉黄牛及二杂牛呈逐年增长趋势。本地黄牛自繁犊牛的个体及初生重较外种肉犊牛和二杂犊牛要小,但经长期地域环境条件选择,具备耐粗饲、环境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等特点,缺点是生长发育速度相对较慢、饲养周期较长、养殖利润较薄等;外种黄牛犊牛及二杂牛犊牛具有明显的生理优势和效益优势,特别是二杂牛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在同等饲养条件下,生长发育速度更快、料肉比更高、抗病力更强、经济效益更好,因此逐渐成为会理地区肉牛养殖业的市场主流。值得注意的是:近年规模化肉牛养殖户和散养户大量外购良种肉犊牛进行饲养,外购犊牛进入本地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性 (应激性),普遍高发犊牛大肠杆菌病,初期普遍出现饮食欲不良、即时性腹泻等,必须经2周以上的驯化和精细化饲养管理才能逐渐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及饲养方式。
2 会理县肉犊牛大肠杆菌病临床特点
2.1 致病因子
会理地区肉犊牛大肠杆菌病最直接的诱导因素就是饮食源不洁,包括哺乳母牛乳头污染、乳汁混入污染物、其他饮食源污染、犊牛不自主舔舐环境污物等以及和本病发病牛密切接触等,病原体就会经消化道侵入并引起消化系统感染。此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属于自然界广泛存在、内外源性条件性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一般在犊牛营养与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并不会产生致病作用,只有当犊牛在饲养管理不善、营养供应失衡、生活环境恶化、药物损伤重点脏器等多种不良应激条件综合作用下才会导致生理及代谢机能紊乱,进而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病原菌占据竞争优势,最终引发本病。
2.2 典型症状
本病因犊牛日龄及发育程度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症状,一般可分为“反刍建立前期 (2月龄以内)”和“反刍建立后期(3月龄以后)”两个阶段。(1)反刍建立前期犊牛的前胃机能发育程度尚不适应消化粗纤维性饲草料 (牧草、作物秸秆等),主要以母乳和少量易于消化的精粗混搭料、柔嫩牧草等为主,此阶段发病犊牛典型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湿热下痢或腹泻综合征,机体逐渐消瘦、脱水、苍白及贫血等;病犊被毛粗乱、精神沉郁、行动滞缓;常见有排泄物粘结于肛周、尾部、后肢皮毛之上,粪便多呈消化不全的凝乳块或稀薄食糜团,带刺鼻腥臭味,有时可见其含有凝血块及脱落的消化道上皮黏膜组织混合物;病程中后期继发全身症状,常见肠型 (犊牛白痢)、败血型 (伴剧烈腹泻、多组织器官继发感染及猝死)、肠毒血型 (产生肠毒素、伴剧烈腹泻、多组织器官继发感染),偶见小叶性肺炎、关节炎等症状。(2)反刍建立后,犊牛出现特征性反刍生理活动,此阶段发病症状特点是初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刍及消化不良,发病犊牛鼻露不齐、鼻镜干燥、反刍终止或不规律;随病程发展引发前胃疾病,比如前胃迟缓、瘤胃积食、瘤胃胀气、瓣胃阻塞等;犊牛前胃疾病普遍引发轻重不一的腹泻综合征,呈“上阻下泻”的症状,发病犊牛排稀薄、汁渣分离、带腐臭味的粪便,尾部常粘结排泄物;机体逐渐消瘦、脱水、苍白及贫血,病程后期也会继发全身症状,少数病犊牛由于多器官衰竭、继发神经症状而造成猝死。(3)剖解病理变化:皮下肌组织严重脱水、皮肤弹性较差;真胃内含有消化不全的凝乳块,胃肠黏膜充血、出血、红肿,表面附着胶状黏液,皱褶部有点状出血;肠管内容物混有血液和气泡,呈卡他性炎症并带恶臭味,小肠黏膜、皱褶部有出血,部分黏膜上皮脱落,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直肠也可见同样变化;肝脏和肾脏苍白、表面见散在出血点,胆囊内含黏稠、深绿色胆汁;心包及内膜出血;病程长的病犊可见肺炎及关节炎等病理变化。
3 实用防治方法
3.1 预防控制
把好引种、外购犊牛的检疫检验关,从源头上避免本病阳性检出个体进入本场造成交叉传染;新生犊牛接、助产全程坚持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产中感染;哺乳期注意母牛乳头保洁和犊牛生活环境、用具保洁消毒防止造成犊牛食入性感染病原菌;强化四季饮水及饲草料管理,严防饮食源被鼠类、蚊蝇等中间传播媒介物携源污染,饲草料要注意防潮、防过期及霉烂变质,不洁饮水和被污染、变质的饲草料应禁止投喂;规模化肉牛场一旦发现个别犊牛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采取隔离治疗及原发病舍保洁、消毒处置,严防疫情在群内进一步扩散蔓延。
3.2 治疗
本病应争取早发现、早诊治效果最好,宜坚持“能口服治疗就尽量不注射治疗”原则。(1)哺乳期犊牛治疗。经确诊为本病的哺乳期发病犊牛可采用“乳酸环丙沙星口服液(控制消化道继发感染)+复方电解多维液 (含动物必需的矿微、维生素、能量补充剂等,可调节电解质代谢平衡、防止腹泻脱水)”混饮或灌服,1~2剂/d,连用3d,本方最适合低龄犊牛 (3月龄以内)胃肠消化吸收、效果相对较好,但要注意反刍机能建立健全以后的犊牛 (以开始采食粗纤维性饲草为标准)应禁止口服抗生素。(2)重症不食病例治疗。症见发病犊牛饮食欲废绝,伴严重腹泻脱水和轻度至中度自体酸中毒症状者,笔者推荐采用“复方长效土霉素注射液(0.1ml/kg)”或“复方长效磺胺注射液 (0.2ml/kg)”肌注,1剂/d、注3d;同时对症控制机体严重脱水、自体酸中毒,采用“口服补液盐 (补充体液,灌服/混饮)+缓慢静注或静滴5%碳酸氢钠液80~100ml”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加强精细化饲喂管理至痊愈。
王坤龙 (1982.4.3-),男,四川省会理县人,大专,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检测与防控;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动物病原学与免疫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