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病原因分析及防治
2017-10-11吴满成丁勇
吴满成 丁勇
(河北省张家口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 075000)
羊病原因分析及防治
吴满成 丁勇*
(河北省张家口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 075000)
根据当前羊病发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剖析了羊病发生的原因,着重提出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
羊;病因分析;防治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羊肉的需求量增加,同时禁牧工作的展开,圈舍养羊业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羊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传染病发病率加大,新病也出现,增加了羊的死亡率,给养羊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出现重大经济损失。从养羊中常见疾病进行分析,对发病原因等提出相关治疗措施。
1 常见的疾病
1.1 传染病
(1)病毒性传染病:羊小反刍兽疫病、蓝舌病、羊痘、口蹄疫、传染性脓疮性口炎、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胃肠炎、病毒性脑炎、乙脑、传染性肝炎等。
(2)细菌性疾病:羊快疫、羊肠毒血病、羊猝狙、羊黑疫、羔羊痢疾、羔羊大肠杆菌、羔羊沙门氏菌病、羊胃肠炎、羊破伤风、羊放线菌、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败血型链球菌、羊坏死杆菌等。
(3)寄生虫病:羊附红细胞体病、羊焦虫、羊胸包虫、羊肝片吸虫、羊疥癣、羊螨虫、羊线虫、羊绦虫等。
1.2 非传染性因素
(1)营养性疾病:羊营养衰竭综合征,母羊产后瘫痪,羊产后无乳,羊的VE、硒铁、VB1、VB2缺乏症,羊瘤胃积食与膨气。
(2)应激性疾病:流产、阴道脱出、乳房炎、异食癖(食毛、食碳、食塑料纸癖)等。
2 病因分析
(1)调运频繁,特别调入时未隔离饲养,可能携带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
(2)人员因素及养殖场技术知识缺乏,病死羊的贩运,使疾病随意蔓延。
(3)饲养人员更换突然、饲养人员技术水平低下。
(4)饲喂方式与用药方法不当,不能按照反刍兽的生理消化特点饲喂,饲喂含抗生素的饲料,饮水与饮料中加抗生素,杀死了羊瘤胃及其它胃内有益菌,纤毛虫,造成不能消化,出现消瘦,无乳等,疾病再次发生,即使不得病,也会出现羊营养衰竭综合征。
(5)各种应激因素:这些因素可使羊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的生产状态下,导致羊只抗病力和免疫力下降,这样不仅影响羊的生产力,还会给各种病原性疾病有可趁之机。
(6)养殖场主不重视、管理不当、营养缺乏等。
3 预防措施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相关人员技术水平,建立一个稳定的饲养人员队伍,特别是配种、接生人员的培训,建合理的免疫程序,合理用药,大面积口服抗生素时必须严格控制用药时间,疾病控制之时,停用抗生素,同时用各种微生态制剂、各种酶制剂来调整羊肠道正常菌群和纤毛虫数量。
(2)必需引种时,应严把引种质量关,从非疫区场调入,同时应隔离饲养40~60d,无病时方可混入饲养。
(3)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健全防疫灭病、驱虫、消毒制度、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准确合理预防用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是做好养好羊的关键所在,而其中的精华是控制羊病发生,即如何预防羊少发病或不发病,即使发病也好治疗。严格执行饲养管理规程,饲喂科学合理、营养均衡的配合饲料,提供优质牧草或青贮饲草、氨化饲草、微贮饲草的配合比例,以保持其适口性。认识做日常管理,经常查看羊群体况和营养状况,特别是妊娠母羊、羔羊等,以提高他们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不要饲喂已经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毒草和被农药污染的牧草。提供清洁的饮水,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及以往发生的疾病情况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表 (附表)仅供参考,并做好驱虫工作,一般在春季和秋季用广谱驱虫药进行驱虫或药浴。
(4)提供舒适的环境,使羊有一个卫生健康的环境生长,加强羊场羊舍的卫生管理,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清除残留饲料、饲草、垫草及粪便,定期清洗饮水槽或器具,及时更换饮水,避免长期饮用时间过长的饮水,及时隔离病羊,严禁随着丢弃死羊或让场内的犬吃病死羊,应焚烧深埋或高温等无害化处理后方可喂犬。做好粪便污水的收集与无害化处理,防止进一步污染环境,增加生态效益。
(5)合理消毒,消毒灭源工作对养殖场很重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工作,尽可能的净化环境,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一般情况下,每7~10d消毒一次,全覆盖,不留死角的全面消毒。天棚、饲槽、墙壁、圈舍地面各种物品工具、车辆、人员、动物、材料和设备等,以降低环境或羊群中微生物的污染度,防止羊群感染发病。
(6)尽量减少应激反应:应激与羊健康生长和疾病发生有密切联系,应激主要与羊健康生长和疾病发生有密切联系,应激因素主要来源于生产管理过程和外界噪音、天气剧烈变化以及空气污染及人为操作等。
4 常见羊病的防治方案
(1)关于脑包虫、线虫、肝片吸虫、蛔虫、螨虫等体内外寄生虫,应在春秋两季集中驱虫的基础上,做好对症预防与治疗,可选用丙硫苯咪唑、阿维菌素及其制剂,甲维菌素及其制剂或几种的联合制剂等。
(2)羊附红细胞体病:发生此病,应及时隔离全群,全群投强力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黄色素、血虫净、914、阿散酸、贝尼尔 (三氮脒)、金霉素、对氯基苯砷酸钠 (即砷制剂类药物),这些药物可较好地预防附红体病焦虫病。每年6月初用药1次,连用7d,8月下旬9月初再用药物一次,能有效地预防本病发生。血虫净毒性较大,应谨慎使用,母羊不易使用该药。发病早期用药好,本病发病4~5d后,使用药物效果往往不理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其他寄生虫可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阿笨达唑及其复合制剂。
贫血时,可肌注补血补铁补硒针剂每头5ml,同时肌注VB、肌苷、VB12、VC,也可用长效土霉素肌注,每天2次,连用4d,饲料中拌阿散酸连用7d。
发病初期贝尼尔或长效土霉素肌注,饲料中拌阿散酸与四环素、饮水中加强力霉素。
发病严重的牛羊群,①贝尔尼、土霉素各一针肌注;②贝尼尔、强力霉素各一针肌注;③磺胺六甲、强力霉素肌注;④阿散酸310g/t、土霉素650g/t连用7d,后用阿散酸160g/t、土霉素550g/t拌料,连用15d。
(3)关于病毒性疾病羊小反刍兽疫病、羊痘等可按时免疫。
(4)羊支原体肺炎,可使泰乐菌素、强力霉素等。
附表 羊场免疫程序表
吴满成 (1964.2-),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本科,高级畜牧师,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工作,包括种养多项检查项目。
*通讯作者:丁勇 (1970.3-),男,高级畜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临床、实验室化验、疾病预警、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生物制品研究与推广工作,已发表论文1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