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早搏42例
2017-01-15张智勇
张智勇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早搏42例
张智勇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早搏;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辨证加减
早搏也叫期前收缩,是由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激动所致。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于“心悸”“怔忡”“惊悸”范畴。起病多因体虚劳倦,正气不足,外邪侵入扰乱心神,而致脉动不宁,心动悸。临床中早搏有非心脏器质性原因引起的,如劳累、精神紧张、饮酒、浓茶、咖啡、药物、妊娠等因素,或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引起;也有心脏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运用现代医学治疗该病时,轻者多不采取治疗,以观察、预防为主,重者多针对病因治疗及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然其长期疗效不佳。我科选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该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42例均为安阳市中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24~78岁,平均(52.45±4.24)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4年;其中房性期前收缩2例,交界性期前收缩5例,室性期前收缩35例。
纳入标准:①经心电图检查确诊有期前收缩,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悸症状;②无肝脏、肾脏、肺脏、颅脑等严重脏器损伤;无肿瘤、白血病等恶性疾病;生命体征稳定,无须紧急处理救治情况;无心理、精神异常;③同意接受并配合治疗,可临床随访观察。
治疗方法
基础方:给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组成:桂枝9~12 g,炙甘草15~30 g,牡蛎20~30 g,龙骨20~30 g。辨证加减:乏力、短气明显兼气虚证者,加党参15~20 g,黄芪15~30 g;畏寒、肢冷兼阳虚证者,加黑附片10 g(先煎),干姜10 g;伴面色苍白、头昏眼花、脉细兼血虚证者,加熟地黄15 g,当归10 g;伴心前区痹痛、舌暗、舌下络脉曲张,脉涩兼血瘀证者,加桃仁5~10 g,丹参10~15 g,川芎10~15 g;伴心前区憋闷、苔厚腻、腹胀满兼痰湿证者,其中湿热加瓜蒌15 g,清半夏10 g,黄连5 g,寒湿加瓜蒌15 g,法半夏10 g,苍术10 g。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分2次温服,疗程最长1个月,治疗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半个月及治疗期间未使用其他中西医药物。
治疗结果
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制定。痊愈:症状全部消失,心电图波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显效:心悸症状消失,心电图波及动态心电图明显改善;有效:心悸症状大部分消失,心电图波或动态心电图有所改善;无效:心悸症状、心电图波或动态心电图无变化或加重。
2.结果:痊愈9例,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5%。
典型病例
患者,男,48岁,2015年10月12日初诊。因近半年业务繁忙,长期奔波劳倦,夜寐差,近1个月渐感身体乏力不支,心悸,劳累或睡眠差时明显,伴头晕。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7 281次,S-T段轻度压低。患者乏力,心悸,头晕,舌淡,苔薄白,脉结细,辨证为心阳不足兼气虚证。方予:桂枝10 g,炙甘草30 g,牡蛎30 g,龙骨30 g,党参20 g,黄芪30 g。7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10月20日二诊,患者乏力症状好转,心悸症状减轻,劳累后心悸也无之前明显,用原方续服1个月,患者症状完全改善。之后多次复查心电图均未见期前收缩。
讨论
对于心悸的病因,历代医家皆有阐述,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风惊悸者,由体虚,心气不足,风邪搏于心,则惊不自安,惊不已,则惊动不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曰:“阳气外出,阴气内伤,伤则寒,寒则虚,虚则惊。”宋·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曰:“心悸之由,不越二种,一者气虚也,二者停饮也。”宋·严用和《济生方》认为惊悸由“心虚胆怯”所致。金·刘河间提出火衰水旺而致心悸。元·朱丹溪认为血虚、痰迷、痰火是惊悸的主要原因。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认为“有汗吐下后正气内虚而悸者,有邪气交击而悸者,有荣卫涸流脉结代者”。清·吴谦《医宗金鉴》中有“惊自外至者也,惊则动乱,故脉动而不宁,悸自内惕者也,悸因中虚,而脉弱无力”。故本病病因总归为正虚邪扰,多以正虚,心之阳气不足为前提。心阳不振,心之气血不足,随之感邪,正不胜邪可出现阳虚水犯、痰湿阻滞、气虚血瘀等各种虚实夹杂病证。
本病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特点,治疗以扶正为本,兼以祛邪。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治疗因误治而致阴阳离决的阳浮于上、阴陷于下的烦躁证。桂枝温通心阳;炙甘草益气固本,二者合用可温振心阳;龙骨合牡蛎可固涩阳气,使阳不外泄,下藏肾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桂枝中所含桂皮酸、桂皮醛具有显著的抗凝血、抗血栓作用,此外桂皮醛还可扩张周围血管[2];甘草中含有的甘草酸具有抗凝血、抗血栓作用,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黄酮有很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3];龙骨、牡蛎中所含丰富钙盐和少量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物质,具有镇静安神之功效[4]。因本脏自虚,加之痰、饮、血瘀等邪,易致血脉不畅,心神受扰。故在温振心阳的基础上,辨证配伍相应的益气温阳、活血祛瘀、祛湿化痰等药物,使气血足,阳气复,邪气祛,脉道通畅,心神得安,心悸自愈。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1-232.
[2]许源,宿树兰,王团结,等.桂枝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3,36(4):674-678.
[3]张明发,沈雅琴.甘草酸类和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2,27(4):429-434.
[4]张晗,张磊,刘洋.龙骨、牡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3):1839-1840.
201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