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羊捻转血矛线虫病临床诊断与治疗
2017-01-15陶正泽刘保有李林吴华龙业光文
陶正泽刘保有李林吴华龙业光文
(1,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52600;2,云南省玉溪市九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652604)
浅析羊捻转血矛线虫病临床诊断与治疗
陶正泽1刘保有1李林1吴华龙1业光文2
(1,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52600;2,云南省玉溪市九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652604)
近2年江川区部分养殖户黑山羊相继发病,主要特征为贫血、衰弱、发病死亡率高。用抗生素对症治疗无效。剖检均可在真胃内发现毛发状线虫,诊断为羊捻转血矛线虫病。采用盐酸左旋咪唑或氯氰碘柳胺钠注射,结合补铁、补充精料、维生素等综合措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诊断;治疗;病例;讨论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鹿、骆驼等反刍动物的第四胃,偶见于第三胃、小肠,可引起严重腹泻、贫血、衰弱、消瘦的一种危害严重的消化道线虫病。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江川区先后在九溪镇中营村、大村,前卫镇后所、黄草坝、王家箐 (2户),雄关乡上营、下营,安化乡老屋冲,江城镇下麦冲等5个乡镇10户养殖户共有385只黑山羊相继发病,死亡190只,羔羊病死率可达100%,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
2015年7月江川区江城镇下麦冲村养羊户杨某饲养的21只黑山羊,发现8只不食、精神不振、贫血、消瘦、腹泻,用抗菌素对症治疗无效,死亡4只,发病死亡率50%;2016年6~10月,分别在江川区九溪镇中营、大村,前卫镇后所、黄草坝、王家箐 (2户),雄关乡上营、下营,安化乡老屋冲,4个乡镇,8个自然村,9户养羊户饲养的1216只黑山羊,发病377只,发病死亡186只,发病死亡率49.3%。
2 临床症状
发病羔羊以眼结膜和口腔黏膜苍白,消瘦,衰弱,突然死亡,发病死亡率可达100%为特征,部分羔羊还会出现下颌间和胸部水肿。成年羊发病初期,食欲不振,消瘦,被毛粗乱,行动笨拙,反应迟钝,拉痢,肛门周围有粪便污染,偶而有水样拉痢呈喷射状稀粪、带有血液;病重羊可视黏膜苍白,极度消瘦,高度贫血,卧地不起,少数咳喘,呼吸急促,最后以机体高度衰弱,虚脱而死[1]。病程长则30d,短则7d,部分羊只发病后经对症治疗出现临床症状好转,但生长发育不良,形体消瘦,病程可达1年左右[1]。
3 剖检病理变化
对该10户养羊户发病死亡羊只剖检12只,剖检共同特征:血液稀薄,内脏浆膜苍白,心肌柔软而薄,肾质地松软、色泽较淡,瘤胃内有大量食物,真胃内有大量毛发状线虫、暗红色液体、程度不一的溃疡灶。
4 实验室检查
将真胃内采集的虫体经生理盐水清洗,用挑针将虫体挑出观察,虫体细长,毛发状,显微镜检查,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背侧矛状小齿,项乳头明显[2]。虫体长度在 10.4~30.0mm之间,呈淡红色与红白相间的圆线形虫。成熟捻转血矛线虫,雄虫长15~19mm,红色,交合伞发达,两侧叶长,肋细长,有一小背叶,偏左侧,背肋呈倒Y形或人字形;雌虫长27~30mm,白色的生殖器官和因含血而呈红色的消化器官互相环线,形成红白相间的外观,阴门位于虫体后半部,有一个显著的瓣状阴门盖[1]。
5 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羊捻转血矛线虫病。
6 治疗
全群采用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按7.5mg/kg皮下、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氯氰碘柳胺钠5~10mg/kg,同时用右旋糖酐铁 (钴)注射液一次性深部肌肉注射300~450mg,第一次治疗后14~15d采用阿苯达唑口服15mg/kg。葡萄糖与电解多维混合兑水饮10d。通过治疗,除个别重症羊只死亡外,其余羊只均恢复正常。
7 讨论
(1)羊捻转血矛线虫的普遍流行给广大养殖羊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危害严重,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由于该病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病程缓和,不易引起重视,延误治疗的最佳时间[3]。到后期病羊严重贫血、瘦弱、衰竭,加上诊断失误,大量使用氟苯尼考、磺胺类、诺氟沙星等抗生素,导致消化功能受损,病情加重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2)治疗捻转血矛线虫时,考虑到部分发病羊消化道机能衰弱,主要采用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与口服相比容易控制剂量及药物吸收,经临床使用证明效果较好。
(3)在防治捻转血矛线虫的同时兼顾其他寄生虫的防治,因剖检的2户2只羊也发现了绦虫,因此同时采取盐酸左旋咪唑注射和阿苯达唑口服治疗,增强治疗效果。
(4)羊捻转血矛线虫病在江川区大范围流行,防治将是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养殖户要增强防控意识,制定并严格执行驱虫计划,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对粪便定点收集并作无害化处理;保证饮水清洁卫生;避免到低湿地点放牧,不在清晨、傍晚或雨后放牧,尽量避开幼虫活跃时间,减少感染机会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选用驱虫药物时选择高效、低毒、合适的给药途径,交叉使用驱虫药,避免产生耐药性。
(5)强化引种审批制度,严格落实引种隔离,杜绝引入捻转血矛线虫病病羊及携带者,确保养殖户自家羊只与周边羊只的健康安全,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防控关键。江川区2015年7月首次出现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病例是养殖从外地引进的羊只,虽然区乡兽医科技人员做了大量宣传、培训、防治工作,但由于养殖户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不够重视,仍然通过引种、种公羊、同牧、交换等的途径扩散与传播该病。
[1]王喜军,颜酃,何健,等.黑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治 [J].湖南畜牧兽医,2008(2):20-21.
[2]李祥瑞.动物寄生虫病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67-69.
[3]权凯,钟有刚,勒野,等.小尾寒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J].中国兽医杂志,2011,47(7):81-82.
陶正泽 (1971.2.26-),男,云南省玉溪市人,高级兽医师,主任,从事动物疫病的临床诊断与检测管理与科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