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蚯蚓处理肉牛养殖场粪污技术
2017-10-12李亮
李亮
(四川省富顺县农牧业局643200)
利用蚯蚓处理肉牛养殖场粪污技术
李亮
(四川省富顺县农牧业局643200)
自2008年以来,随着国家加快发展草食家畜的相关政策出台,富顺县肉牛养殖业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种规模肉牛养殖场不断出现。为解决随之而来的粪污处理问题,我们借鉴推广了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利用蚯蚓处理肉牛养殖场粪污的技术,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结合富顺县的利用情况就该技术做简要介绍。
1 基本原理
通过蚯蚓的新陈代谢作用,将牛粪转化为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俱佳的蚯蚓粪,同时获得高蛋白饲料(蚯蚓)和优质有机肥 (蚯蚓粪)。蚯蚓的加入使得粪便中有机物的发酵分解速度提高3~4倍。
2 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见附图。
3 主要技术环节
3.1 蚓床的修建
3.1.1 场地选择
背阳、通风、排水良好,以适应蚯蚓喜阴暗,昼伏夜出的习性。同时应注意避开人场嘈杂、噪声、震动严重的地方,在推广过程中,为方便运输和利用,一般场址选择在养殖场的周边和牧草种植配套选择。
3.1.2 蚓床规格
表面宽度1~1.2m,过道分宽窄2种,宽的过道1m,窄的过道0.5m,一般在富顺等丘陵地区多采用较窄的过道。
3.2 饲料的调制和发酵
3.2.1 饲料配制
牛粪60%,秸秆 (包括牛吃剩的草料、废弃的垫料、杂草等)40%,混合均匀,使饲料碳氮比在2﹕3左右,同时要求去杂和碎细。若是秸秆类的饲料要切短,鲜牛粪先晒几天以减少异味。
3.2.2 发酵
采用堆积法,将上述配料加水拌均,混合后,料的含水量保持在50%左右,而后混合堆积在避风朝阳处,发酵堆宽1.2~1.5m,高1m,长依量而定,自然堆积,不压实,面覆盖长切的稻草和麦草用塑料布覆盖,防干保温,以利微物分解。
3.2.3 料温变化监测
3~4d后当料温升至 50~70℃后开始下降,进行翻堆,将料内外上下翻匀,特别将四周未发酵好的饲料埋人堆中。半个月左右可翻堆1次,每次均注意补充水分,共翻堆2~3次,到料温不再升高,饲料呈黑褐色,质地松散、无恶臭、不黏滞,即饲料已达腐熟标准。
3.2.4 pH值调整
pH值6~8较适宜。在实际操作中,调pH值多用自来水淋洗饵料,待下部流出黑水为止。这样既调节了pH值又洗去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还调整了饵料含水量。饲料的湿度应保持在60~70%之间,以防止干燥结块或发霉变质。
3.2.5 投试
为慎重起见,在正式养殖之前,应做饲料的鉴定投试,在料床上投放少量的蚯蚓,如果蚯蚓不愿进入料中,说明饲料腐熟不完全,需要继续发酵。
3.3 饲养管理
3.3.1 养殖频率
按0.5~1kg/㎡投放种蚯蚓,3个月左右,当蚯蚓大量繁殖后,及时进行分池养殖。第一次采收6个月,以后每4个月一次。
3.3.2 补料
饲料被蚯蚓吞食1个月左右,要及时补充营养丰富的新饲料,补料一般在清粪后进行,蚯蚓由上而下取食,粪粒排泄在面上长期堆积,对蚯蚓生长繁殖不利,应及时消除。刮取蚯蚓粪同时,在养殖床上补充新饲料。
3.3.3 蚯蚓的收获常
用多齿耙疏松表面的蚓粪,等蚯蚓往下钻后,刮取表面蚓粪,反复进行疏松床料和刮取蚓粪,最后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捕成蚓的目的。
4 蚯蚓及蚓粪的应用
4.1 蚯蚓的利用
4.1.1 蛋白饲料
蚯蚓干物质内蛋白质含量高达70%,并且含有多种畜禽、水产品生长发育所必需氨基酸。是珍稀名贵水产养殖品种的优良活饵料。
4.1.2 肥料
可用作氨基酸叶面肥,促进生长;催花催果剂,加速花芽分化生长;促芽生根剂,加速新芽生长。
4.1.3 生物利用
通过生物技术提取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成分作为原料药。主要有蚯蚓水解氨基酸原液、干粉;蚯蚓SOD酶原液、干粉;蚯蚓抗菌肽原液、干粉;蚯蚓复合酶制剂,包括蚓激酶、植酸酶、蛋白酶、脂肪分解酶等。
附图 牛粪转化为蚯蚓和蚯蚓粪流程图
4.2 蚓粪的利用
4.2.1 肥料
可用蚓粪作基础原料加入各种花卉所需营养,配制成各种花卉专用肥。
4.2.2 生物利用
蚓粪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并含有其他肥料没有的18种氨基酸,可加速草坪生长,维持草坪常绿时间,还可改良土壤,是各国高尔夫球场、足球场首选肥。
4.2.3 饲料添加剂
按一定比例添加到饲料中,用以畜禽饲养,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但因为其在畜产品安全方面没有明确规定,特别是对其成分不清楚,我们一直没有将其大规模推广应用。
5 小结
蚯蚓处理牛粪这项技术工艺简便,费用低廉。其有效地将牛粪转化成高效有机肥料和生物液体肥料等再生资源,用于生产出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有效解决了废弃物污染,节约了自然资源,而且由于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竞争力增强,还提高了种植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在推广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养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力投入;蚯蚓收集困难;蚯蚓基床上的杂草不能用除草剂等问题,这些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但总体而言,该技术对于适度肉牛规模养殖户是一种较好的粪污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