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口蹄疫免疫技术重要性
2017-01-15刘砚刚陈明生
刘砚刚 陈明生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262200)
简述口蹄疫免疫技术重要性
刘砚刚 陈明生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262200)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口疮病毒属,等面体对称,无包囊,是引起人畜发病的病毒,是偶蹄类动物高度传染口蹄疫疾病的病原。分为7个主型:O、A、C、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和亚洲1型口蹄疫。其中以O型和A型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在我国主要流行O型、A型及亚洲1型。
口蹄疫典型症状是发热和口腔黏膜、乳房、蹄部皮肤上出现水泡,患畜在发热期其粪、尿、奶、眼泪、唾液和呼出的气体均带有病毒,以后病毒主要存在于水泡和淋巴结中,病愈康复动物可长时间携带病毒,病畜和带毒畜是主要传染源,既能通过直接接触传染,又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染传给易感动物。口蹄疫继发症主要是患部组织出现化脓、坏死。
口蹄疫在亚洲、非洲和中东以及南美均有流行,其他地区也有散发病例发生。我国是口蹄疫的老疫区,我国于1935年初在江苏与安徽两省铁路沿线发生口蹄疫,政府组织兽医进行防治,同年6月控制疫情。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口蹄疫暴发流行的危险也相应增加,例如2013年2月18日,广东省茂名市部分生猪出现疑似口蹄疫症状,经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确诊为A型口蹄疫疫情,本次疫情发病猪88头,扑杀和无害化处理948头;2013年2月19日西藏拉萨市曲水县聂当乡德吉村部分养殖户饲养的黄牛出现疑似口蹄疫症状,发病13头,27日经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确诊为0型口蹄疫疫情,对37头病牛及同群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2017年2月9日据新华社首尔2月9日电韩国京畿道涟川郡8日报告一家奶牛养殖户的奶牛出现A型口蹄疫病毒,此前5日和6日韩国忠清北道报恩郡和全罗北道井邑市相继出现O型口蹄疫病毒,同一时期内出现两种口蹄疫病毒,忠清北道一家养牛场5日向地方政府申报5头牛出现水泡症状,后经相关部门检验后确定为口蹄疫病例。这家农场目前已宰杀和掩埋195头牛,并对农场周边地区实施消毒,当地防疫部门紧急为附近地区养殖的牛和猪接种疫苗。目前口蹄疫已在韩国多个地区出现,且同时出现A型和O型口蹄疫,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9日宣布,将口蹄疫警报级别上调至最高级别 “严重”,并对韩国全境的偶蹄类家畜市场实施临时关闭措施。据介绍,从9日起到18日,在韩国全国范围内,农场间的活畜运输将被禁止,相关从业人员出入农场受到严格限制,并接受彻底消毒防疫。此外,针对口蹄疫的检验检疫范围也将扩大至全国主要道路。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家畜卫生年鉴统计,欧洲、亚洲、非洲到美洲都曾发生过家畜口蹄疫。
口蹄疫是世界性疾病,必须采取销毁尸体的方法进行处理,这会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农业部根据动物防疫法等国家规定将其列为为一类动物疫病。在发达国家对口蹄疫病实行扑杀政策维护无疫地位;发展中国家多实行免疫政策;我国对口蹄疫的防治采取综合措施,对养殖的牛、羊、猪实行强制免疫政策,,实施发病动物扑杀销毁和受威协动物紧急预防接种疫苗和消毒灭源措施,各级畜牧兽医行政部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和口蹄疫防疫技术规范,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合作,各司其职进行口蹄疫疫情的及时处理,封锁、采样、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无害化处理等,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工作,防止人为扩散。
我国农业部和省、市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相继制定出台了动物口蹄疫病的免疫、监测、监督方案和措施。疫苗免疫接种后会使动物机体产生免疫力,同时可使免疫动物免受强毒攻击时发病,提高动物保护效果,防止和减少疾病造成的损失。疫苗接种是动物疫病防控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提高动物整个群体的免疫水平才能降低口蹄疫爆发的直接影响和流行范围。
免疫是预防控制疫病的重要手段,对重大动物疫及无特效药物能治疗的疾病来说,疫苗免疫显得更为重要。现在国家实行口蹄疫疫苗免费对动物实施强制免疫政策,同时对病死动物实行无害化处理补贴办法,有力促进了动物疫病的净化工作。每年春秋两季按照农业部的通知和要求,集中对所辖区域内的动物进行统一免疫,对补栏和从外境进入的动物由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及时进行检疫、检测并补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