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专家组内部医疗护理管理与实践探索
2017-01-15于倩常学辉赵萌张跃
于倩 常学辉 赵萌 张跃
·研究与实践·
援非专家组内部医疗护理管理与实践探索
于倩 常学辉 赵萌 张跃
援非专家组内部的医疗护理是保障援非专家健康的基础和援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为数众多的援非专家组内部医疗护理的特点、要求、措施做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并以坦桑尼亚某军用工程专家组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与说明,对援非专家组内部医疗护理的管理与实践进行了有益探索。
援外医疗;援非专家;医疗护理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在改革开放、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援助,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资金援助,派遣60多万名各领域专家和各类人员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等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提高经济和军事实力。这些援非专家多以专家组的形式外派,除援外医疗专家组外,更有为数众多的农业、军事、工程等其他各类非医疗专业专家组。这些专家组在受援国分布零散,大部分距离受援国的医疗机构很远,而受援国本身往往交通闭塞,导致这些专家组外部医疗保障条件极差。因此,援非专家组内部医疗人员对专家的医疗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正确有效地开展内部医疗护理,保障这些专家的健康,为他们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打下坚实基础,是中国援外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援助坦桑尼亚某军用工程的专家组为例,对援非专家组内部医疗护理的特点、要求、措施等进行探讨。
1 援非专家组内部医疗护理的特点
1.1 交通不便且资源匮乏
由于非洲受援国大部分属于极端贫困国家,经济落后,交通闭塞,仅有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首都和省会,其余地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药品都十分匮乏,而专家组驻地往往偏僻,因此,很难借用外部医疗资源,在医护人员编配和药品供应上必须自给自足,否则,一旦有突发疾病需要医治,除了驱车向首都等医疗机构驻地送治外别无他法,而这样往往一路颠簸,耗时又长,导致医治不及时,造成伤亡事故频发[1]。而专家组内部也仅靠国内携带来的简单的医疗器械和少量药品,不少药品还面临过期问题,总体上医疗资源极度匮乏。
1.2 人员编制少而医护任务重
受援外医护人员派遣难、援外专家组医护人员编制少等诸多政治、经济因素影响,一般军事、工程、农业等援外专家组很少配备随队医生。大部分援非专家组仅配备1名卫生员,兼有医生和护士的双重身份,有的甚至仅是略懂医药常识的兼职卫生员,这就造成了专家组的医护任务,包括疾病预防与治疗、护理、药品及设备保管等全部落在一个人身上,任务繁重,医护人员负担很大。
1.3 疾病类型繁多
非洲属热带气候,草木种类多而茂盛,各类动物隐匿其中,蚊虫肆虐,携带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导致各类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传播。就连普通的蚊虫叮咬,不及时处理,也会导致局部溃烂。以援非坦桑尼亚某军用工程专家组为例,该专家组共24人,援建工程建设期为2年。这2年内,据该专家组医疗人员统计,共医治疟疾42人次,腹泻36人次,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肿大35人次,晒伤45人次,皮肤过敏12人次,脚气6人次,蛇、蚊虫叮咬110人次。由此可见,因疾病多发、类型多、频率大,造成医护难度极大,几乎每天都有医护任务,甚至还有重叠和交叉。
2 援非专家组内部医疗护理的要求
2.1 医护人员综合业务素质要求高
由于援非专家组其复杂的外部环境和高强度的医护任务,要求专家组医护人员不仅掌握日常及非洲特殊环境下疾病的预防、医疗、护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还要熟悉相关药物作用的原理和使用、保存,还需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要善于在纷繁的医疗工作中根据医疗事务的轻重缓急进行合理安排、统筹协调专家组内病人的治疗护理,分清是内部医疗还是要寻求外部医疗机构帮助,妥善安排医疗程序和步骤,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好的医疗护理效果,不能浪费专家组本来就稀缺的医疗资源。
2.2 预防为主综合医治
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援非专家组的疾病预防工作就更为重要。从传统意义讲,治疗成本肯定大于预防成本,更重要的是一旦预防不利,重大疾病发生后,援非专家组内部往往缺乏相应的诊疗仪器、设备和药品,加之交通不便,疾病诊疗将陷入束手无策的处境,造成小病拖成大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做到七分预防,三分治疗。以非洲常见的传染病疟疾为例,平时就应该注重预防,定期检查专家体内的疟原虫密度,对于发热等临床症状要及时警觉,及时治疗,避免疟疾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要求把疾病预防作为专家组医疗护理的重中之重,运用各种手段,综合预防治理,防患于未然,及时扼杀疾病的苗头,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和诊疗成本。
3 援非专家组内部医疗护理的基本措施
3.1 全方位做好预防工作
非洲疾病传染源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其中,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肠道传染病则有痢疾、霍乱、伤寒、肝炎等;寄生虫病有血吸虫病等;此外,还有身体接触传染的埃博拉病毒。因此,要从防蚊、防虫、饮用水、食品、个人卫生、皮肤防护等各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各个层面做好预防工作[2],必要时采取超常规预防措施。以援非坦桑尼亚某军用工程专家组疟疾防治为例,除抓住积极治疗传染源(病人)、经常性灭蚊和搞好个人防护这3个基本环节外,对于经常性检查中疟原虫密度较高但还未出现疟疾症状的专家,采取予以服用1/3剂量的常规治疗药物作为预防措施。实践证明,这种以减量的治疗手段代替预防手段的非常规措施,加上适当的身体锻炼作为辅助手段,可有效降低专家体内疟原虫的密度,大大增加疟原虫的发病间隔期,减少了发病频率,也节约了医疗资源。
3.2 内健外防多措并举地控制疾病发病人次
内健是指使用对健康或者预防有益的行为塑造方法,促使专家自身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规律性的运动习惯,以达到防病的目的。事实证明,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适当的锻炼能够有效减少援非专家各类疾病,特别是疟疾的发病率。外防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使专家在工作、生活中能与传染源、毒虫、毒物之间产生有效的防护隔离。特别指出的是,非洲毒蛇较多,特别要做好防蛇措施[3]。以援非坦桑尼亚某军用工程专家组为例,由于工程所在地的该国军事基地位于郊外草原中,眼镜蛇等剧毒蛇爬进住所院内是常有的事,专家养的鸽子等常被毒蛇咬死。而专家组内往往仅有常规的蛇毒片,缺乏相应的后备医疗资源,一旦防护不到位,被毒蛇咬伤,后果难以预料。
3.3 做好药品管理和医疗器械维护工作
对于药品的管理,首先要严把采购关,做好周期采购计划。援外专家组的药品运输距离远、费用高、周期长,药品采购要求种类和功效涵盖广,实用价值高。另外,根据受援国的供应情况及国内采购、运输情况做好周期采购计划,及时查漏补缺,避免需要时无药可用的情况。另外,还要做好药品贮存养护工作,根据受援国不同的气候条件,采取措施控制贮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防潮措施。此外,药品要避免失效浪费。对于非洲绝大多数受援国来说,药品稀缺且珍贵,以援非坦桑尼亚某军用工程专家组为例,经常有驻地居民跑到专家组哀求给予他们治疗感冒、发烧、疟疾的药来救他们的亲人,特别是病患儿童。在对于有效期内数量较多且使用不完的药品,应及时通过各种途径赠送给受援国人民,小小的举动,能够挽救生命,关乎人道,也能增进双方友谊。尽管非洲艾滋病等各类传染病高发,但有时候出于人道,专家组也会使用自有设备为前来求援的受援国人民诊疗,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高标准地严格做好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维护保养,不能有丝毫大意。
3.4 探索总结实用高效的诊疗措施
援非所处的大环境,如气候、经济、交通等与国内差异很大[4],因此,不能生搬硬套国内的做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因时、因地摸索符合当地情况的诊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援非坦桑尼亚某军用工程专家组为例,援非专家遭遇发热、头痛等症状时,首先应考虑是否感染疟疾,故疟疾的快速诊断治疗成为我国援非医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之一。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依据酶联反应原理,利用试纸条检测血中恶性疟原虫特有抗原——富组氨酸蛋白2(HRP2)及非恶性疟原虫共有抗原——乳酸脱氢酶(pLDH),仅需试剂盒,无需其他设备验血后15分钟出结果,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为观察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非洲疟疾的效果,专家组医疗人员在专家中开展了这项技术的运用。通过对42例临床诊断的疟疾、疑似疟疾病例使用该试剂盒与镜检法检测效果作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试剂盒检测恶性疟疾及非恶性疟疾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7%,证明了运用快速诊断试剂盒可快速诊断疟疾。除了快速诊断之外,联合、高效的治疗是提高抗疟治疗的关键。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临床治疗恶性疟疾的有效药物,具有速效、高效、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但由于青蒿素类药物的半衰期仅为1.6小时~2.6小时,而抗恶性疟疾的药物必须使有效药物浓度维持4次裂体增殖的时间,即6天以上,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WHO为了减少疟疾复燃并延缓抗性生成,建议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应与其他抗疟药联合使用。复方磷酸萘酚喹是我国研制的一类抗疟疾新药,含有速效的青蒿素及长效的磷酸萘酚喹,其半衰期达49.3小时。临床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为疟原虫红内期裂殖体杀灭剂,既具有青蒿素的速效又具有磷酸萘酚喹的长效作用,还有延缓抗性产生的作用。专家组采用磷酸萘酚喹400mg及青蒿素1000mg顿服的治疗法,即时疗效佳,治愈率达97%,这可能与两药的协同增效作用有关,而且远期效果也佳,28天复查仅1例病人复发[5],这可能与磷酸萘酚喹在体内消除缓慢,生物半衰期长有关。创新医疗护理方法的使用,达到了快速检测,快速、联合治疗的效果,并使其形成技术常规。
专家组援建地雨季潮湿多雨,旱季高温干燥,常见苍蝇、蚊虫、黄蜂、蚂蚁等,且援建的中国专家需长期在野外进行施工管理,最常见的皮肤疾病就是蚊虫叮咬和黄蜂刺蜇引起的虫咬性皮炎。季德胜蛇药片为中药,成分包括七叶一枝花、蟾蜍皮、蜈蚣、地锦草等药,主要用于治疗毒蛇毒虫等咬伤,由于其具有消肿止痛作用,在国内也广泛用于治疗虫咬性皮炎,据报道具有速效、高效、不良反应少、经济等特点,但在非洲应用此药鲜有报道。专家组采用季德胜蛇药片外涂治疗虫咬性皮炎107例,治愈率达95.2%,对于蜂蛰后引起的重型皮炎,治疗3例,均能达到痊愈,且皮损消褪时间短,平均仅为44.1小时。这可能与该药具有药力渗透迅速,解毒、止痒、消肿、止痛作用快有关。同时,我们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皮肤过敏、灼烧等不良反应,为热带皮肤病的治疗提供了新参考。
[1] 宋林子,吴宇彤,张鸿祺.短期专家型援外医疗模式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院,2016, 4(6):21-23.
[2] 师昀煜.对外医疗援助中的医药援助[J].海峡药学,2010, 11(8):12-12.
[3] 李嘉,宋林子,张鸿祺.对新时期援外医疗模式探索的初步思考[J].中国病案,2016, 8(6):17-18.
[4] 秦妍滨.军事援外医疗保障的做法和体会[J].沈阳部队医药,2011, 14(1):34-35.
[5] 江海龙,卢丽琨,常学辉.复方磷酸萘酚喹片治疗非洲恶性疟疾35例[J].中国热带医学,2016, 5(2):25-26.
Explorations into the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rnal medical care of Africa-aid expert groupsfrica-aid expert groups
Yu Qian, Chang Xuehui, Zhao Meng, et 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g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011 (Yu Qian, Zhao Meng); Medical Team, Unit 95865 of the PLA (Chang Xuehui); Unit 95996 of the PLA (Zhang Yue) ,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Yu Qian, Email: zhangyue7989@163.com
The internal medical care of Africa-aid expert groups is the foundation to guarantee the health of Africa-aid experts and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foreign-aid work.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requirements, and measures of the internal medical care of numerous Africa-aid expert groups, takes a military engineering expert group in Tanzania for example for case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and makes beneficial explorations into the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rnal medical care of Africa-aid expert groups.
Foreign-aid medical care; Africa-aid expert; Medical care
2016-12-29)
10.3969/j.issn.2095-7432.2017.02.008
250011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于倩、赵萌);解放军95865部队卫生队(常学辉);解放军95996部队(张跃)
于倩, Email: zhangyue798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