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中职数学分层递进教学策略

2017-01-14刘芳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职数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刘芳

【摘 要】本文阐述分层递进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学生分层,分层备课;目标分层,打牢基础;教学分层,因材施教;习题分层,评价反馈。

【关键词】中职数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100-02

中职学校相对于普通的高中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数学这一科目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到一定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学会建立数学知识和生活工作实际的巧妙联系。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各不相同,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适当地采用分层递进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学习到更为扎实的数学知识。

一、学生分层,分层备课

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基础。这要求教师在了解中职数学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测试、交谈等方法,对学生的基础特征、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知识水平、成绩的差异等因素进行分析,对原有班级进行动态的划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逻辑思维不强,接受能力比较差;B层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中等,逻辑思维一般,接受能力一般;C层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牢固,逻辑思维强,接受能力强。在进行一定阶段的分层递进教学后,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变化,及时作出动态的调整。

在将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教师就可以据此来分层备课。根据教材内容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水平的问题。对于A层次的学生,只希望他们能对数学感兴趣,并对基本的概念和性质有初步的了解,逐步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积极性;对于B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一般,让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练习题的训练,提高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对于C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牢固,鼓励他们自学,并多看些拔高类的数学书籍,在学习的时候总结经验和做题技巧。

例如,在学习函数单调性时,教师对A层次学生的要求是,了解增、减函数的概念,并利用图形上升和下降的趋势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对B层次,在掌握了增、减函数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学会利用特征值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对C层次,除了掌握A和B层次教学要求外,还要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定与证明。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进行的设计,认真做好分层备课,并在课堂上有效的实施,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的成绩都能有所提高。

二、目标分层,打牢基础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是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来设计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适应的教学。

例如,在学习集合时,教师对A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要求是,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并利用集合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对B层次,学会集合的基本运算,并只局限在本单元范围内,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不是很明显,因此运算起来较为轻松;对C层次学生教学目标,不但要达到A和B的目标,而且还要学会联系其他方面的知识,将集合的运算和其他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这种运算在诸多运算方法中难度高,能够考验一个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如此分层后,教师发现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掌握起来就不像原来那么有压力了,当学生都能轻松地对待数学时,往往会表现出更强的能力。

三、教学分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事业自古以来就有的良好传统,它主张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方面给予学生以启发。这种思想发展到现代,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分层教学法,也就是根据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给学生以相应的启发,即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A层和B层学生,教师在讲授完教学内容后,让他们多加练习,并进行单独的辅导;对于C层,教师应该让们在课堂上多参与问题的讨论,独立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做出对数的函数图象,并写出其定义域和值域。同时根据图象找出对数函数有哪些性质?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请A层的学生先回答,然后请B层的同学给予补充,同时让B层的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函数图象,做完之后请C层的同来帮助修改,并指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最后,让A、B、C三层的同学一起讨论,然后老师给予点评和指正。

这样的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灵魂精髓,它更能够体现促进全部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中职教学在这样的过程中不再只是选拔一些优秀的学生,而是让一些有提升空间的学生都获得更多的机会查漏补缺,一步步地和优秀的学生更加接近。

四、习题分层,评价反馈

中职数学科目和其他的科目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它十分注重练习。不管教师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很大程度上是从解题效果看出来的,所以数学教学在平时一个很大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练习题。以往的数学练习题在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个很显著的误区,那就是它仅仅是帮助学生发现了某一个题目自己究竟会不会做,而对于如何解决此类题目则很少有涉及到,而且大部分的练习题之间是没有层次差异的,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会在同一个地方犯下很多次错误的情况,这种情况很显然是应该避免的。我们设计练习题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升能力,所以还要运用评价反馈的方式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获得提升。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对A层的主要以基础性概念题为主;B层的除了基础题之外,应该还有少量的提高题目;C层的除了B层的题目外,还应该增加综合性应用题目。这样,使得每个层次学生的习题难度和量都能与之学习水平相适应,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往学生面对练习题和小测试之类的教学过程通常会表现出十分排斥的态度,主要是因为不希望在这样的练习和测试中被分出优劣,很显然,这是认知态度的问题,教师也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改变学生的这种认知。在教学活动中安排科学的练习活动不但有助于学生借此机会掌握到更多丰富的知识,而且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接受练习活动,从一次次的练习中发现问题并努力改正,由此让数学基础变得更加牢固。

为了反映各个层次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采用在同一份试卷设置不同的题,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其中,基础题全体学生必做,占80分;提高题B和C学生必做;拓展题B可选作,C必做。这样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够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对其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也不同。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其数学基础知识不牢固,所以在课堂内外,作为教师都应该充分理解包容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对于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多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习成绩,适当进行课外辅导;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除了表扬之外,同时也要注意分寸。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坚持高标准高要求,让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地学习进步。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方法中分层递进法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它没有忽视一些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而是将其纳入到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以一种更容易为人接受的方式来传授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巧,从而帮助学生很好地打开了视野,让学生实现了从知识内容到解题技巧的全面提升,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能够享受遨游数学王国带来的无穷乐趣。

【参考文献】

[1]马建松.中职数学分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4(15)

[2]孙玉蓉.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J].成才之路,2011(15)

[3]张李明.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探析[J].文理导航,2011(12)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中职数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