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海淀探索

2017-01-14孟景伟

前线 2016年12期
关键词:海淀中关村双创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海淀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富竞争力的引领型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海淀区丰富的创新资源禀赋、完善的创新服务生态、持续迸发的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既为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现实基础,又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海淀区坚持统筹服务国家战略、引领支撑首都和区域创新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科技创新和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增强供给灵活性、提升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为核心,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新空间、新机制等精准发力,加快推进具有海淀特色、体现海淀优势的供给性结构性改革探索,打造支撑海淀创新升级版的动力新体系。

抓原始创新源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瞄准全球科技前沿培育新技术,抓原始创新源头。一是精准聚焦全球科技前沿超前谋篇布局。对标美国2015年新版国家创新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等发达国家创新战略布局,聚焦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脑科学计划、信息安全、纳米新材料、基因制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布局一批专项支持资金,支持一批前沿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聚力打造全国乃至全球原始创新策源地。二是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培育新模式。联合北京市科委推动首都高校院所、高科技企业共建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以原创科技的策源中心、行业技术进步促进中心、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小企业产品创新中心为目标,打造全球化、平台型、开放式的新型先进技术研究机构。三是尝试创新基础研究投入引导方式。联合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筹备共建原始创新引导基金,支持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颠覆性原创技术研究等,孕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聚焦“高精尖”打造新产业,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发展大智造产业。结合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制定并实施区级层面的先进工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中关村智造大街等智造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消费型智造、装备型智造、服务型智造等,努力将海淀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二是着力做强大数据产业。坚持向数据要资源、要空间、要效益,依托海淀独特的数据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大数据相关的软件开发、硬件研发、设计制造、新兴应用等环节,打造大数据创新和运营中心。联合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单位挂牌成立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合力打造我国首个利用全球资源的大数据高层次新型研究机构;联合北京市经信委、中关村管委会等共建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园,加快建设数据开放共享、技术协同创新、产业跨界融合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三是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聚焦生物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医疗健康服务、食品营养健康等领域,强化创新链组织优势,完善产业链布局能力,抢占价值链高端环节,打造大健康产业研发创新的源头和关联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中心。四是积极培育大生态产业。充分发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领域研发和服务优势,结合京津冀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建设,以应用牵引研发、以研发促进创新、以创新服务生态建设,推动大生态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加快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关键共性技术和设备研发,推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新型储能技术等研发与示范应用;围绕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气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推动京津冀区域节能环保产业协同发展。

把握“双创”新趋势,涵养新经济,拓展新空间

把握“双创”新趋势涵养新经济,抓新动能培育。一是加快发展平台型经济。顺应移动互联背景下生产资料、商品服务、知识技能等要素加速流动、开放共享的新趋势,推动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知识内容、生活服务等众包平台建设,开辟集智创新、便捷创业、灵活就业的新途径。支持产品分享、空间分享、资金分享、知识技能分享、生产能力分享等分享平台建设,整合社会闲置资源,增加社会公共供给。支持跨境电商、技术转移交易、资产交易、股权交易等高端互联网交易平台建设,加速创新创业要素流通,在更大范围内挖掘区域内创新创业要素的经济价值。目前,海淀已在上述领域聚集了众多领军企业,平台型经济初具规模;如交通服务领域的代表企业滴滴,已从出租车打车软件成长为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乘客注册量总数超过2.5亿,日峰值成交订单超过1000万单,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二是积极培育数据驱动型经济。推动数据和工业、农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精准营销、个性化服务定制等新模式。实施智慧海淀云应用示范工程,打造跨部门、跨行业的政务云、民生云、产业云等云平台。促进计算、应用、数据等资源集聚融合发展,构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数据驱动新动力。三是全力打造创客型经济。依托中关村大街、中关村创业大街等区域,加快聚集创新型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载体,构建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为创客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目前,中关村创业大街已入驻创业服务机构45家,平均每天孵化5支创业团队,目前已有175个团队获得融资,融资金额达8.75亿元。近期,海淀正在支持盛景网联在全国建立300个实体“创新服务集群中心”,目标是服务全国100万家中小企业,同时发挥中关村硅谷创新中心、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硅谷分院等国际平台作用,聚力打造立足北京、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创新创业服务网络。

结合新经济特点拓展新空间,抓双创发展空间供给。一是抓存量空间深度挖潜。持续探索分期出让、先供先摊的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加快推进“专精特新”产业园建设,全力保障技术具备前沿领先优势、具有较大潜力的项目尽快落地,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机。依托核心区产业发展综合数据支撑平台等,构建产业空间动态监测系统,加强对存量空间、减量空间和变量空间的动态监测,着力提升空间使用效率。二是抓低效空间提质增效。按照疏功能、调结构、聚高端的思路,加快空间腾退、疏解低端业态,为高端要素聚集释放空间。中关村西区腾退传统电子卖场面积超过28万平方米,腾退出来的空间主要用于“双创”发展。三是抓增量空间优化利用。积极开展缩减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试点,探索建立便捷灵活的双创用地出让机制,联合社会资本设立空间整合基金和空间开发利用基金,建立市场化的业态调整和产业升级机制,及时为双创发展适配空间。四是结合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跨区域整合空间资源。通过品牌换空间、合作共建分园等多种路径,加快高端产业中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环节及下游关联产业有序转移,推动科技成果、创新人才、市场资源等创新要素在京津冀三地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实现核心区与各分园及共建园区空间互补、产业链接、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

面向创新需求构建新机制,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面向创新需求构建新机制,抓支撑创新发展的制度供给。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试点。加快推进“一照一码”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率先试行集中办公区工位注册,探索科技成果出资认缴,激发科技人员创业活力。企业全程网上电子注册试点实施以来,企业网上登记比例超过90%,企业节约近80%的成本,有力支撑了双创开展。加快探索服务双创的区域审慎监管创新,积极争取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试点、网络视听审批改革试点、网络视听服务民营改革试点、第三方支付牌照改革试点、企业境外投资下放管理权限试点等,进一步降低双创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用好用足上级先行先试政策。深入挖掘中关村“1+6”、新四条政策潜力,加快对接“京校十条”“京科九条”,全面落实各类税收优惠政策。近期在企业境外并购外汇管理创新、境外投融资和返程投资管理便利化改革、中关村进境动植物生物材料检验检疫改革等新试点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效。以企业境外并购外汇管理试点为例,亚信科技、恒泰艾普等8家企业受惠,外汇登记金额合计达2.9亿美元;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企业境外融资19亿美元,节约财务费用近3亿人民币。三是强化区级层面政策集成和创新。整合全区支持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和资金,制定并实施具有海淀特色的“1+4+1”双创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实现了政策支持方向聚焦化、支持方式市场化、支持领域特色化、支持对象普惠化和支持标准规范化。结合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深入开展科技体制与协同发展专项改革,力争在创新产业组织方式、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探索具有海淀特色的“三新”统计和区域创新监测体系等重点改革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围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抓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一是推动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通过更新自主创新产品采购目录,组织大宗团购等方式,支持驻区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聚焦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和产品创新,加快城市综合管廊监控、交通大数据、医疗大数据、智慧云服务平台等示范工程建设。二是推动互联网新技术解决方案在民生领域的推广应用。围绕健康服务、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消防安全、卫生应急等构建一批数字生活服务运营平台,开展应用聚合开放服务平台运营示范。引导传统生活服务业向连锁经营、互联网电商平台等新型城市服务业转型,重点推动餐饮、食品供应、卫生、养老、居家服务等生活刚需行业优化升级,引导电商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功能多元化的社区便利店,着力打造信息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的城市服务业体系。三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推广应用。结合京津冀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建设,聚焦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气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开展煤炭清洁利用、PM2.5监测和控制、水处理膜等核心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推进先进适用的节能、治污、修复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在破解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作者:孟景伟,中共海淀区委常委、海淀区常务副区长)

责任编辑:高 斌

猜你喜欢

海淀中关村双创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香山名字的由来
中关村产业孵化链发布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中关村
坐地铁 游北京(十四)16号线(北段)穿梭海淀后花园
“智慧海淀展”成功举办
中关村的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