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忠诚与担当的榜样

2017-01-14罗宇凡李春惠

党员文摘 2016年12期
关键词:晴隆晴隆县养羊

罗宇凡+李春惠

2016年4月12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县委书记姜仕坤倒在了脱贫攻坚的路上。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扶贫攻坚战的冲刺时刻,这位县委书记用自己46年的短暂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他的忠诚与担当无愧于这个时代。

实干破局

2010年年初,刚刚40岁的姜仕坤调任晴隆县县长。虽然长期都在黔西南的贫困地区工作,但眼前严峻的现实还是让这位年轻的干部感到“这个官不好当”。

上任后第一次走进宿舍,姜仕坤看见屋里有一只硕大的塑料水桶。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他,那是给他日常储水用的。

县城位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水源地西泌河则在深深的谷底,落差高达900米,城区供水始终是老大难问题,自来水水费不仅昂贵,而且间歇性停水是常态。

看着屋里的大水桶,姜仕坤喃喃自语:“县长的宿舍尚且如此,老百姓的家会是怎样?”

马不停蹄下乡调研,见识过贫困的姜仕坤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一家贫困户,四口人挤在一座住了三十多年的吊脚楼里,四面透风,家里没有任何像样的家具,坡地上种的苞谷,一年的收成还不够喂猪。

姜仕坤的眼圈当时就红了,深深叹了口气,把兜里的两百块钱留了下来,“买口锅回来,先把年过了……”

这就是姜仕坤初到晴隆面对的现实——

在县城,老百姓的顺口溜说着“好个晴隆县,白天停水、晚上停电”。

在农村,老百姓的民谣唱着“山谷石头箐,水远石头硬;要想吃大米,除非生大病”。

贫困在这里是一道总也未能破解的难题。

面对的问题千头万绪,姜仕坤决定从老百姓最关心的“水、电、路”破局。

推动西泌河水库水电建设,用发电收入补贴城市用水,水费降了,自来水供应正常了;

推动城市电网改造,在没有变电站的晴隆县分别建了一座110千伏的变电站和220千伏的变电站,解决城区环网供电,一举改变以前一处停电全城熄灯的状况;

对通乡公路进行硬化,修建安全防护栏,新修和改造数百公里通村公路、通组路和连户路;

…………

在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背后,是一个似乎永远不知疲倦的身影。

到省里争取项目,到州里落实资金,在施工现场一点点地勘验图纸,在重点搬迁户家里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姜仕坤以短跑的速度开始了自己在晴隆与贫困作战的长跑。

从2010年当县长到2014年做县委书记,姜仕坤的职位发生了变化,但没变的是他永远都停不下的脚步。

一次下乡回来,疲惫的姜仕坤抬起自己的一条腿架在凳子上休息,周围的同事们看到这一幕全都笑出了声。原来他脚上皮鞋的鞋底已经烂了个大洞,脚底板露出一大块,而他自己却浑然不知。

一个磨穿鞋底的县委书记,没人知道他总共下了多少次乡、爬了多少座山。

钻研寻路

拔掉晴隆的穷根,靠撒胡椒面式的投入不行,必须要找到一条能够引领全县发展的门路。这条路究竟在哪儿?

晴隆草地中心主任张大权,是姜仕坤上任后第一个登门拜访的部门负责人。

20多年前,还是晴隆县畜牧局一名技术员的张大权贷款养羊,几年时间就成了当地有名的养羊大户。从那之后,晴隆开始探索养羊扶贫的路子。在张大权的带动下,晴隆羊养殖经过20年发展,在育种、繁殖、经营上成效显著,富了一批养羊大户。

“晴隆多山少地,发展山地畜牧业得天独厚,养羊能不能全面铺开,成为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与张大权第一次彻夜长谈,姜仕坤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原来,晴隆推广养羊,采取的办法是由扶贫资金补贴,县草地中心提供种羊和借草料给农户养,产出的羊羔归农户所有。这种方式虽解决了启动资金的问题,但是回报周期长、养殖风险高、产权不明晰,很多农户觉得是在为“公家”养羊,积极性普遍不高。

“想让老百姓养羊,自己先得懂羊。”无论再忙,姜仕坤一个月都会跟张大权见上几面,电话三天打一个,有时候一聊就是几个小时,几乎所有的话题都是如何养羊,如何让更多的贫困农民养羊。

在张大权的眼里,姜仕坤对养羊的钻研近乎“痴迷”。书柜里、书桌上,床头、茶几,他的车里,只要姜仕坤平常伸手能够着的地方多半都会放着一本养羊的专业书。每次下乡他都要问问乡镇养羊的情况,进村入户总是先钻进农民的羊圈里……

几年下来,姜仕坤对养羊的熟悉程度已经堪称半个专家。

大田乡董箐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安珍永远都忘不了第一次见到姜仕坤的情景。

那天,正准备给羊喂料的李安珍发现一个陌生人在羊圈边上转悠,衬衫上透着汗渍,裤脚挽过小腿,一双旧皮鞋上满是泥泞。

没等李安珍发问,这位陌生人先开了口:“你家的羊得了皮肤病,得赶紧治。”说着就转身扯起路边的几株野草递给李安珍,“这种草叫马鞭梢,多采点碾碎了榨出汁抹在发病的地方就能好。”

李安珍当时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个一口土话、会给羊开药方的中年人竟然是晴隆县里“最大的官”。

“大姐,咱们这个地方没耕地但有坡地草场,光靠种苞谷永远也脱不了贫。你是党员,又是养羊户,要当个表率,做通乡亲们的思想工作,帮他们算好经济账,让乡亲们把羊养起来。”姜仕坤的嘱咐李安珍现在都还记着。

为调动普通农户养羊的积极性,姜仕坤打破以前借羊给农户养的模式,通过为农户提供低息小额贷款,让农民自己购买种羊养殖,再由县草地中心提供技术指导。

这一改彻底解决了羊的产权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以前借羊养,种羊病了、死了没人爱惜;现在羊都是自己的,一些家里不通车的农户怕买来的羊羔走山路坏了蹄子,竟然像背娃娃一样把羊羔背回了自家的羊圈。

短短六年时间,晴隆的山地畜牧业飞速发展,靠养羊脱贫的农户不断增加。许多以前种苞谷吃不饱饭的农民改种牧草,一年的收入翻了两番。

到2015年底,“晴隆羊”已经成为贵州的知名品牌。种肉羊基地由过去的20个发展到88个,覆盖全县14个乡镇2万户农家,养羊户创收总金额超过4亿元。

除了孜孜不倦钻研养羊,推动山地畜牧业大发展,姜仕坤还看准了晴隆独特的地理人文优势,全力以赴发展山地旅游,打造晴隆名片“二十四道拐”风景区……

整整六年,晴隆县逐渐形成了以山地畜牧业、山地旅游业两大产业强力拉动,以易地扶贫搬迁托底保障的发展格局,脱贫攻坚形势发生了根本性扭转。

赤诚为民

在晴隆县委办常务副主任贺伯果的手机里,存着一张照片,那是2015年夏天,姜仕坤下乡时拍摄的。照片里的姜仕坤头发白了,脸上刀削般的有了几道皱纹,明显消瘦的身体微微驼背,只有目光透着坚毅。

“他太累了……”

作为姜仕坤身边的工作人员,贺伯果最清楚这位县委书记在晴隆的六年是怎样度过的。

五加二、白加黑,不分昼夜地加班、开会,不论晴雨都下乡、调研。

掰开田里的苞谷皮,姜仕坤一眼就能看出老百姓是不是种了良种;省里、州里的领导到晴隆考察,姜仕坤脱口就能说出每个乡镇的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主要企业的资产负债、利润水平,每个职能局办的工作重点,各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

晴隆发展的大情小事,没有他不操的心。

六年不停歇的奋斗,姜仕坤带领晴隆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

2012年初至2015年底,晴隆县的贫困人口从16.19万人减少到7.91万人,贫困乡(镇)从12个减少到4个,贫困发生率从52.2%降至25.1%。

“只要还有一个晴隆人没有脱贫,我这个县委书记就不能休息。”这是姜仕坤许下的诺言。

2016年2月26日,在晴隆县召开的脱贫攻坚千名干部包保帮扶誓师大会上,姜仕坤带领全县各级干部近千人高举右拳,庄严宣誓:“脱贫攻坚,我是党员,向我看齐!”

在震耳欲聋的宣誓声中,很少有人知道,常年高负荷的工作已让此时此刻的姜仕坤走到了生命的极限。

2016年3月7日,在外出差的姜仕坤突然休克,县医院初步检查后怀疑是心脏病,要求姜仕坤尽快去大医院确诊。

缓过劲来的姜仕坤微笑着对身边的同事说:“现在不碍事,等忙过这阵再去。”

在接下来高强度工作的时间里,他数次出现身体透支的情况,几次都是靠速效救心丸顶过了最难受的时候。

4月11日,姜仕坤在广州出差的途中病发被送入医院。4月12日6时,还没有做完全部检查的姜仕坤在睡梦中永远闭上了眼睛。

他,太累太累了……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是姜仕坤生前最爱看的一本书。他折过的书页上有这样一句话——“可以遗憾,但不要后悔。我们留在这里,从来不是身不由己,而是选择在这里经历生活。”

他的选择换来的是晴隆32万老百姓更有质量和尊严的生活,他的选择是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2016年11月1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追授姜仕坤同志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本刊补注。)

(摘自2016年9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

猜你喜欢

晴隆晴隆县养羊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夏季养羊八注意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晴隆县2021年老干、老教、关工委工作培训会
青春无悔 爱我晴隆
姜仕坤:鞠躬尽瘁的县委书记
山城晴隆:旅游振翅起飞
养羊宜抓好配种期饲养
晴隆县关工委到三合村举办科普知识培训班
晴隆县老年羽毛球队参加全省比赛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