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循经按已刺在痛症中的运用

2017-01-14潘旭初陈媛媛宋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灵枢经脉中医院

潘旭初陈媛媛宋 涛

1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2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2 3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针灸聚英

浅谈循经按已刺在痛症中的运用

潘旭初1陈媛媛2宋 涛3

1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2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2 3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循经 按已刺 痛症

循经按已刺指在针灸临床操作中,以经络辨证为指导,采用循经取穴的方法,对所取腧穴采用先指按后,若有效,再针刺的一种方法。《灵枢·杂病》:“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按而后刺之法,言简意深,循经按而后刺在临床用于痛症时,有立竿见影,针到痛除之效。

1 运用范围

《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难经·六十九难》:“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它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循本经治痛多着重不盛不虚,正经自生而不中它邪之证,即经病。临床多见于发病时间较短的颈肩腰腿疼痛,也可见于发病时间较长,但无明显虚实改变及深入血络脏腑的疼痛。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云:“初病胀痛无形,久则形坚似梗,是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盖经络系于脏腑外廓,犹堪勉强支撑,但气钝血滞,日渐瘀痹,而延癥瘕,怒劳努力,气血交乱,病必旋发……”因而临床多用于疼痛部位不固定,以胀痛、酸痛为主的疼痛,可伴有局部紧张及牵拉感,可影响肢体活动能力。而局部有固定压痛,以刺痛为主的则为血伤入络,单用此法效果较差,可结合局部及近端取穴,采用温灸或刺络放血等方法。而脏腑疼痛多为病情益深,多取背俞穴,且需结合其余治法,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若疼痛部位范围较大,涉及多条经脉,有可能是病邪同时侵袭多条经脉,可仍按上述临床表现,若判断为气结在经者,可取多条经脉,疗效亦佳。

2 定经揣穴

2.1 观察病位,确定归经:观察疼痛部位,从而确定归经的主要依据是经络循行,正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经络循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灵枢·卫气第五十二》“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我们不仅要掌握正经走行,还要注意其支脉循行,正确的判断病属何经是保证疗效的前提,特别是颈肩部的疼痛,因为涉及手足三阳经,如果对走行不熟悉,则极易混淆,从而无法第一时间正确判断而影响疗效。

2.2 循经定位,重在揣穴:正经十二,奇经有八,穴有三百六十一,归经之后如何定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提示荥输二穴可治经病;又有《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为历代取穴的重要原则。对于荥输的选择,赵百孝发现阳经的输穴和阴经中的太白、太冲止痛效果好,其余阴经输穴止痛效果较差,反而是荥穴效果较好,他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这些穴位处于相似的解剖位置及具有相似的针感,最容易激发与肌肉关节相对应的经气,因而长于治疗肌肉关节的病痛。故而十二经为病多取穴于荥输之间;奇经有别于正经,除任督二脉,余经无本经输穴,疼痛若为奇经病,可取八脉交会穴。

3 按而后刺

《灵枢·五邪》:“邪在肺……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藏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素问·缪刺论》:“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寻到压痛点时,先以拇指指腹向各个方向探压,寻找到一个疼痛感最强烈的方向,此方向多正对病所,偏左或偏右,且触之有陷下之感,即《标幽赋》之谓“陷下为真”。然后沿此方向按压,并做小幅度快频率的揉法,时间约1分钟。此时病人可明显感觉局部疼痛、牵拉或紧张感减轻。此时再取针灸针顺着按压的方向进针,得气后行捻转泄法,时间约1分钟,针毕即出针,不久留。针后患者多可顿觉疼痛消失,局部活动度显著加大,此法大多数病例可一次而愈,少数需行多次治疗。

此法临床操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在确定压痛点时更要寻找疼痛的方向,方向不同疗效也各异。此外,为了加强疗效,更有效的改善肢体的活动度,我们在临床操作时可配合疼痛部位的主动运动,在按压及针刺时嘱病人向疼痛方向做缓慢的主动运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按而后刺时患者局部胀痛感较为强烈,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即可停止。

2016-11-14

猜你喜欢

灵枢经脉中医院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院
赵县中医院
黄帝内经 灵枢·始终(下)
黄帝内经 灵枢·始终(上)
从出土和传世早期经脉类文献中的疼痛病症看经脉理论的形成
黄帝内经 灵枢·官针
黄帝内经 灵枢·寿天刚柔
中泰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较探析*
老官山汉简《经脉书》初探
崛起中的钟祥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