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朝医少阳人体质哮喘病因病机Δ

2017-01-14杨今实郑明昱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脾阳肾阴营卫

杨今实 郑明昱

(延边大学中医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浅谈朝医少阳人体质哮喘病因病机Δ

杨今实 郑明昱*

(延边大学中医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哮喘是临床常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朝医认为“伏痰”是哮喘形成的宿根,发病多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朝医少阳人以脾大肾小为体质特点,脾阳的亢盛,肾阴的亏虚都会成为哮喘发病的诱因。本文通过少阳人脏局特点,分析少阳人体质哮喘的病因病机。

朝医;少阳人;哮喘;病因病机

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朝医认为“伏痰”是哮喘形成的根本原因。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的气化功能失职,水液停聚于体内,聚湿成痰,形成“伏痰”。机体遇邪气侵袭,引动“伏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博结,壅塞气道,发为哮喘。《四象草本卷》说:“肺旺春,脾旺夏,肝旺秋,肾旺冬;春气生,夏气长,秋气收,冬气藏;肺象木,脾象火,肝象金,肾象水”。脾为阳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故少阳人体质为阳盛阴衰[1]。《东医寿世保元·四端论》:“少阳人,怒性宏抱,而哀情促急。怒性宏抱则气注脾而脾益盛,哀情促急则气激肾而肾益削。少阳之脏局,所以成形与脾大肾小也”,故少阳人脾大肾小为天禀。在四象脏理中,其脏腑间的配合关系是阴阳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对立统一关系。本身就属于阴阳的偏盛偏衰之例,存在着潜在的病理变化[2]。因少阳人脾阳相对亢盛,肾阴功能相对弱的特性,因此在邪气的侵袭,或饮食偏嗜、情志等因素的影响时,会导致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引动伏痰成为哮喘。

1 伏痰的形成

东武李济马先生在《东医寿世保元·脏腑论》中提出:“水谷自胃脘而入于胃,自胃而入于小肠,自小肠而入于大肠,自大肠而出于肛门”;“水谷之都数停蓄于胃而薰蒸为热气,消导于小肠而平淡为凉气;热气之轻清者上升于胃院而为温气;凉气之质重者下降于大肠而为寒气”。胃脘、胃、小肠、大肠中生成的温气、热气、凉气、寒气是制造朝医四大营卫物质的基本要素[3]。

“四大营卫物”的生成与循环,李济马先生在《东医寿世保元·脏腑论》里说:“水谷之温气自胃脘而化津,入舌下为津海。津海者,津之所舍也。津海之清气出于耳而为神,入于头脑而为腻海。腻海者,神之所舍也。”;“水谷之热气自胃而化膏,入于膻间两乳为膏海。膏海者膏之所舍也。膏海之清气出于目而为气,入于背膂而为膜海,膜海者,气之所舍也”;“水谷之凉气自小肠而化油,入于脐为油海,油海者油之所舍也。油海之清气出于鼻而为血,入于腰脊而为血海,血海者,血之所舍也”;“水谷之寒气自大肠而化液,入于前阴毛际之内为液海,液海者液之所舍也。液海之清气出于口而为精,入于膀胱而为精海,精海者精之所舍也”。水谷之温热凉寒四气分别输注于四个党与,进一步说明了四个党与在阴阳属性上的相对区别[1]。

《东医寿世保元·脏腑论》:“精海之精汁清者,内归于肾。浊滓,外归于骨。故大肠与前阴、口、膀胱、骨,皆肾之党也”,说明肾之党与是指大肠与前阴、口、膀胱、骨。“膜海之膜汁清者,内归于脾。浊滓,外归于筋。故胃与两乳、目、背膂、筋、皆脾之党也”,说明脾之党与是指胃与两乳、目、背膂、筋。

人禀脏理虽然有四不同,但作为一个阴阳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在正常的生理状况下,四大营卫物质、四大营卫物质的生成与循环、肺脾肝肾之党与,通过阴阳双方的互生互济,是能够使其相对短长的阴阳两脏最大限度地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的[2]。外因、内因的影响破坏脾肾相对动态平衡,形成伏痰,发为哮喘。具体如下。

少阳人脾大肾小,阳盛阴衰。外因、内因之影响,邪气入胃,积而化热,水谷之热气产生过多,膏海之浊滓不能濡养胃,胃是脾之党与,随之脾阳过盛,影响脾肾的动态平衡;邪气从胃下降至大肠,耗伤大肠的津液,液海之浊滓补益大肠之力不足,大肠的下降之力减弱,炙搏之品停留体内产生热气过多,损伤大肠之阴液,大肠为肾之党与,继而影响肾阴的功能,肾阴不能上滋于脾,脾阳更盛,形成伏痰。

木火相成,金水相资[2]。阴阳是对立斗争、依存互根、消长转化的矛盾双方。又曰:“少阳之肺,能敏达于事务,而少阳之肾,不能恒定于居处”。说明少阳人脏器功能大小排列顺序是脾>肺>肝>肾[4],肝宽而缓之力减弱,水谷凉气下降之力减弱,血海之清汁滋肝元之力下降。肝的功能不足,四大营卫物质循环动态平衡破坏,使肾阴亏乏,脾阳旺盛,加重伏痰形成。

喜怒哀乐太过或不及,亦不能使相对短长之阴阳互济,顺之性益本脏,逆动之情伤它脏[1]。从而发生性过极则伤表气,情气动则伤里气[2];少阳人怒性伤口、膀胱气,哀情伤胃和大肠气。导致破坏了肾局与脾局的相对平衡,肾局之阴气虚,脾局之阳气盛,形成了伏痰。

2 病机

2.1 饮食所伤:《东医寿世保元·四端论》:“脾以纳,肾以出。肾脾者,出纳水谷之府库”;《东医寿世保元卷之一·脏腑论》曰:“脾以炼达交遇之怒力,吸得膜海之清汁,入于脾,以滋脾元”。恣食辛辣肥甘,胃的热气产生过多,脾的收纳之力强,膜海滋脾元之力亢盛;热气从胃下降至大肠,肾之排泄功能失调积而化热损伤大肠之津液,液海生成减少,影响精海而肾阴更虚。阴阳平衡的失调,引动伏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则发为哮喘。

2.2 四情:《东医寿世保元·四端论》:“哀怒相成,喜乐相资”;“哀怒之气顺动,则发越而上腾。喜乐之气顺动,则缓而下坠。哀怒之气阳也,顺动则顺而上升,喜乐之气阴也,顺动则顺而下降”,哀怒之气属阳,气机顺畅则上升;喜乐之气属阴,气机顺畅则下降。是指生理性上升与下降,保持肾局与脾局的相对平衡。如果喜怒哀乐太过或不及,破坏肾局与脾局的相对平衡,触动伏痰,引发哮喘。

少阳人以怒性宏抱为顺,然而怒性极则哀情动,哀情促急则气激肾而肾益削。哀情伤胃大肠气,虚弱的下焦肾局阴气为热邪所陷不能上济,而中上焦脾局阴气为热邪而壅滞不能下降连接于肾局,阴的不足加重热的产生[5],热邪伤阴液,引动伏痰,发为哮喘。

如《东医寿世保元·四端论》:“哀怒之气逆动,则暴发而并于上也…则肝肾伤”。少阳人失于哀怒,怒性逆动影响了精海的生成,精海滋肾元之力减弱,触动伏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形成哮喘。

3 总结

综上所述,少阳人体质以脾大肾小为特点,故阳盛阴虚。营卫物质生成的强弱,情志的太过或不及,导致的阴阳的偏盛偏衰,都会影响到脾肾阴阳的相对平衡,使脾阳更亢盛,肾阴更加虚弱,形成伏痰。外因、内因的影响发为哮喘。

[1]许龙泉.朝医辨象辩证与八纲辩证[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2,4(8):3.

[2]许龙泉.对朝医“四象医学”若干问题之商榷[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8,4(2):6-7.

[3]朴仁范.试论朝医的四大营卫物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2(2):63-64.

[4]李根培.朝医内科学[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13:82-189.

[5]徐玉锦.朝医基础理论[M].延边大学出版社.2013,20-23.

2016年11月30日收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560810),吉林省卫生计生科研计划项目(No.2014z093),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吉教科合字[2016]第278号

R291.9

B

1006-6810(2017)04-0063-02

*通讯作者:郑明昱,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延边大学中医学院,电话:0433-2436025,E-mail:myzheng@ybu.edu.cn

猜你喜欢

脾阳肾阴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
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
阎小萍教授运用“益脾阳,滋脾阴,健中土”辨治风湿病经验※
脚板上的四大强身穴
基于《医宗粹言》探析新安医家罗周彦“元阴门”学术思想
从脾阳虚浅论抑郁症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护脾阳、防脾湿脾好身体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