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布鲁氏病危害及防控措施
2017-01-14王艺娟曾中华李顺芳福建省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63000
王艺娟 曾中华 李顺芳(福建省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63000)
动物布鲁氏病危害及防控措施
王艺娟 曾中华 李顺芳(福建省漳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63000)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侵害动物生殖系统,主要症状为流产、死胎、不孕、乳腺炎和睾丸炎。布鲁氏菌病不仅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也严重影响我国畜牧业和发展,因此,要加强家畜布鲁氏菌病的防控,防止其发生和蔓延。
家畜;布鲁氏菌病;危害;防控
家畜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变态性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侵害动物生殖系统,主要症状为流产、死胎、不孕、乳腺炎和睾丸炎。人感染布鲁氏菌病后表现为波浪热、关节疼痛、全身无力,严重者甚至不孕不育[1]。该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应尽早诊断及防治,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高机体抗体水平,加强检疫,以便更好的控制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和蔓延。
1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及诊断
1.1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细小的短杆菌或球杆菌,无鞭毛,不形成芽孢。根据其病原性、生化特性等不同,可分为羊种、牛种、猪种、犬种、绵羊附睾种和沙林鼠种6个种19个生物型[2]。布鲁氏菌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动物,主要通过怀孕动物生殖道分泌物及流产胎儿传播,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造成以生殖系统为主的多器官损伤。人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病死畜及病菌污染物,或食入畜产品而感染[3],也可通过吸入被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
1.2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
布鲁氏菌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据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50万人感染布鲁氏菌病,每年因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近30亿美元[4],其中,亚洲的流行情况最为严重,常年流行并且形势急剧恶化。李晔等在2006~2010年间对于国家级布鲁氏菌病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表明,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率为0.26~4.11%,牛布鲁氏菌病阳性率为0.51~1.78%[5]。笔者所在地区,不断有人感染病例的报道,从2011年以来报告人病例数和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15年,累计报告88例,占全省同期报告数的50%。动物监测阳性数也在不断增加,我们实验室采集患者接触的养殖场或屠宰场,均有布鲁氏菌阳性生畜。据本市疾控机构调查发现,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人群都有密切接触动物,有屠宰者、饲养者、畜牧工作者等相关从业人员。由此可见,布鲁氏菌病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其防控显得格外重要。
1.3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
布鲁氏菌病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临床表现主要有流产、死胎、不孕、乳腺炎和睾丸炎;病理变化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脾、淋巴结、肛、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
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有细菌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血清学通常采取流产胎儿、胎盘、阴道分泌物或乳汁作细菌学检查,需要专门专用选择性培养基;血清学主要有试管凝集试验(SAT)、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补体结合试验(CF);分子生物学主要采用酶链反应(PCR)[6]。
2 布鲁氏菌病的危害
布鲁氏菌病主要感染巨噬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在急性感染期,布鲁氏菌可侵袭胎盘绒毛膜的滋养层细胞,引起流产;持续感染时,布鲁氏菌可在生殖器官、乳腺和淋巴细胞定居;慢性感染时,布鲁氏菌可随奶排出。
2.1 布鲁氏菌病对动物的危害
母牛主要表现流产,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多见胎盘滞留,失去生育能力。公牛出现睾丸炎及附睾炎,有些牛发生关节炎、黏液囊和跛行[6]。
羊发病的症状与病牛症状类似,但不如患牛表现明显。母羊的流产发生于第3~4个月。公羊发生睾丸炎,有的病羊出现跛行[7]。
猪感染的明显症状是流产,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不育。母猪流产多发生于妊娠期满,早期流产不易被发现,偶尔发生子宫炎。公猪出现附睾炎,全身发热,局部疼痛不愿配种。还有患猪出现皮下脓肿、关节炎和腱鞘炎等[8]。
2.2 布鲁氏菌病对人的危害
人感染布鲁氏菌病主要来自动物,通过接触发病及带菌动物和被布鲁氏菌污染的畜产品而感染,也可通过实验室或用于动物的活疫苗而感染。
人感染布鲁氏菌病后会出现波状热,潜伏期一般为7~60d。临床特征为长期发热,患者体温可从37℃升到40℃,在夜里出汗会有异味,全身颤抖,乏力同时伴有便秘、阳痿、头痛、关节痛以及抑郁和精神紧张等,有的出现关节炎,前列腺炎、睾丸炎,脑膜炎。孕妇感染布鲁氏菌病会发生流产[9]。慢性感染患者则很难治愈,使其劳动减少或减弱,影响生育,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
2.3 布鲁氏菌病对畜牧业带来的影响
布鲁氏菌病严重影响家畜的生产力和动物性产品的生产安全,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家畜每年感染有百万头之多,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十几亿元[4]。布鲁氏菌病不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而且阻碍畜牧业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影响经济贸易。因此,要加强对家畜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及防控,及早采取有效措施。
3 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措施
家畜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坚持 “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家畜定期监测、分区免疫、强制扑杀政策,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和无害化处理措施。全面实施 “宣、免、检、杀、消、管”的综合防控,控制疫情发展。
3.1 强化宣传教育
加强布鲁氏菌病的防控知识宣传和普及。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渠道,对职业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的防控知识宣传和培训,使群众真正了解布鲁氏菌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切断传播途径,增加动物防疫。
3.2 强化免疫预防
布鲁氏菌病是胞内寄生菌,对抗生素具有免疫功能,只有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才能抑制该病菌,故有效的措施是做好免疫疫苗接种。目前布鲁氏菌病的疫苗主要有牛19号弱毒菌苗、猪S2弱毒菌苗、羊M5弱毒菌苗。
3.3 强化检疫监管
建立健全检疫制度,执行 “防检结合、以检促防”的原则方针。全面对动物实施产地检疫,加强对养殖场、交易市场、屠宰场、冷库等实施检疫监督。应严格控制病畜的流动,尽量减少病畜的数量,避免患病的和未患病畜禽混养。
3.4 强化扑杀净化
一旦检出阳性病畜,严格扑杀,及时淘汰阳性家畜,作无害化处理,有效消灭传染源。
3.5 强化消毒灭源
定期对病畜污染的圈舍、运动场、饲槽、用具、垫料、饲料等用10~20%石灰乳3%来苏儿溶液、3%漂白粉等进行消毒。对病死动物尸体、流产胎儿、胎衣要焚烧深埋,粪便采用发酵处理。疫区动物等畜产品及饲草饲料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饲养人员的消毒卫生工作,接产人员一定要穿戴防护服、手套等防护设备,严禁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场区。
综上所述,目前布鲁氏菌病对人畜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防控形势严峻,但只要对此给予足够重视,科学防控,坚持“预防为主,防大于治”的预防原则,一定能够切断布鲁氏菌病病源的传播,减少对人类及养殖业的危害。
[1]买地尼亚堤·吐尔逊,江波.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1):186.
[2]任洪林,卢士英,周玉,等.布鲁氏菌病的研究与预防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9,36(9):139-143.
[3]陈俊,吴敏,施永超,等.布鲁氏菌病的研究进展[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4(1):24-25.
[4]赵凤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及危害[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2):62-63.
[5]李晔,余晓花,李铁峰,等.2006-2010年国家级布鲁氏菌病监测点监测的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2(4):405-408.
[6]张兴山,董洪,陈静泼.浅谈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与预防[J].草食家畜,2015(3):11-16.
[7]宋亚攀,杨利国.奶牛布鲁氏菌病危害及防控策略[J].中国奶牛,2013(2):38-40.
[8]杜红霞.家畜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及防治 [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3(9):24-25.
[9]马珂珂.羊布鲁氏菌病危害及防治[J].当代畜牧,2015(5):65-67.
王艺娟(1982-),女,福建省漳州市人,硕士研究生,执业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及实验室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