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母猪繁殖障碍性疫病诊断及防制措施
2017-01-14王翠林云南省曲靖市陆良生板桥镇畜牧兽医站655602
王翠林(云南省曲靖市陆良生板桥镇畜牧兽医站 655602)
1 伪狂犬病
1.1 病原
由伪狂犬病毒引起。
1.2 流行情况
可感染各种家畜及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特征。本病多见于冬春季节,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各种猪群都可带毒。新生仔猪及4周龄以内仔猪发病率、死亡率均高。
1.3 临床症状
(1)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以死胎为主,胎儿大小基本一致。
(2)仔猪大量死亡,从新生到断奶前后,仔猪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昏迷、鸣叫、呕吐、拉稀、体温升高。
(3)种猪不育,母猪屡配不孕,公猪睾丸肿胀、萎缩,丧失利用能力。
(4)肥猪出现一次性症状,有的形成僵猪,严重影响日增重及饲料利用率。
1.4 剖检病变
仔猪非化脓性脑炎,鼻咽充血,肝、脾、扁桃体及其淋巴结坏死灶,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时可见肺水肿和支气管肺炎灶。
1.5 防制措施
(1)免疫注射:①种公猪、种母猪每年普免4次;②后备母猪于配种前5周注射一次;③仔猪断奶前后,或于第10周注射疫苗。
(2)清除病原。
(3)彻底消毒。
2 蓝耳病
2.1 病原
由PRRSV引起。
2.2 流行情况
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以怀孕母猪和1周龄内仔猪最易感,肥猪发病温和。呼吸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传播速度。
2.3 临床症状
2.3.1 流产型
怀孕80d以上母猪大量出现流产、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弱仔,新生仔猪出现外八字、毛毛猪,大量死亡。
2.3.2 呼吸型
多发生在保育猪及生长育肥猪,以呼吸症状为主。病猪在耳、腹侧、外阴、嘴等出现蓝色出血点,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
2.4 剖检病变
死亡胎儿皮下及肠系膜水肿,体腔积水(液体清凉),脑膜及肾皮质出血,偶有肺实质。
2.5 防治措施
(1)加强饲料管理,对症治疗,如预防母猪早产、控制继发感染等;严格消毒;疫苗注射。
(2)爆发蓝耳病时可用弱毒苗紧急接种。
3 猪乙型脑炎
3.1 病原
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
3.2 流行情况
能感染人及多种动物,蚊虫为传播媒介,多流行于夏秋季,大多为急性,感染后能获得较高的免疫水平,只有当新的易感群体出现时才开始下一次的流行。6月龄左右猪较易发病,本病的特点是感染率高,发病率低(20~30%),死亡率低;新疫区发病率高,病情严重,以后逐年减轻,最后多呈无症状的带毒猪。
3.3 临床症状
(1)妊娠母猪突发性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期,产出死胎、木乃伊或弱仔,胎儿大小悬殊,小的如人拇指,大的如正常胎儿,弱仔产出后几天内死亡。母猪无异常表现。
(2)公猪体温升高,食欲减少,睾丸(常为一个)肿胀,个别公猪睾丸缩小、变硬。无论公、母猪在发病初期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不食等前期症状,有时仔猪可表现全身症状。
3.4 剖检病变
(1)主要病变在脑、脊髓、睾丸和子宫。
(2)脑和脊髓可见充血、出血、水肿。
(3)睾丸有充血、出血和坏死肿胀,主要是鞘膜腔积液,液体清凉。
(4)子宫内膜充血、水肿、黏膜上覆盖有黏稠分泌物。
(5)胎盘呈炎性浸润,流产或早产胎儿常见脑水肿、皮下水肿、胸膜腔积液、腹水增多。
3.5 防制措施
(1)淘汰已感染病并出现明显症状的病猪。
(2)做好死胎、胎盘及分泌物等处理、消毒工作。
(3)消灭蚊虫。
(4)免疫注射,于每年3月份注射疫苗。
4 猪细小病毒病
4.1 病原
由猪细小病毒引起。
4.2 流行情况
各类猪群均可感染,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易感猪群初次感染呈爆发,造成大量的初产母猪流产、产死胎等。传染原主要是受感染的公、母猪,交配、胎盘传染、感染母猪所产死胎、弱胎、活胎、健康仔猪及子宫内分泌物等均含有病毒和可造成传播。污染的环境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4.3 临床症状
妊娠早期感染,胚胎、胎儿死亡并被母猪吸收,母猪可再次发情。怀孕30~50d感染主要产木乃伊;怀孕50~60d感染主要产死胎;怀孕70d感染时常出现流产;怀孕70d后感染可正常分娩。此处还可引起母猪发情不正常,久配不育等症状。
4.4 剖检病变
(1)母猪子宫有轻度的炎症反应,胎盘部分钙化。
(2)受感染的胎儿出现木乃伊、畸形、溶解腐败的黑化胎。
(3)初产母猪断奶后3d注射活疫苗。
4.5 防制措施
(1)提前让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混养。
(2)后备母猪配种前2个月注射灭活疫苗,3周后加强免疫。
(3)初产母猪断奶后3d注射灭活疫苗。
(4) 消毒。
5 猪衣原体病
5.1 病原
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
5.2 流行情况
各类猪群均可感染,以怀孕母猪及新生仔猪最易感,肥猪感染率10~50%,康复猪可长期带菌,猪场内的鼠和畜禽是本病的散毒者,带菌的公、母猪是本病主要传染源,持续地潜伏性传染是本病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
5.3 临床症状
(1)母猪流产,多发生在初产母猪,母猪不表现症状,怀孕后期突然死亡、早产、产死胎或弱仔。弱仔产后数日内死亡。
(2)公猪表现为尿道炎、睾丸炎、附睾丸炎、精液品质差、带有血样分泌物。
(3)肺炎、肠炎、见于断奶前后的猪。
(4)多发性关节炎,见于架子猪。
(5)脑炎,出现神经症状。
(6)结膜炎,饲养密度大时发生。
5.4 剖检病变
母猪子宫内膜水肿充血,分布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流产胎儿水肿,头颈和四肢出血、肝充血、出血、肿大。公猪睾丸变硬,输精管出血、阴茎水肿、出血或坏死。其他可依临床症状不同出现相应的内脏病变。
5.5 防制措施
(1)免疫注射,每年对公、母猪免疫注射一次。
(2)药物治疗,多用四环素类及其他敏感药物治疗。
(3)及时清除带菌物体。
(4)做好消毒工作。
6 猪布氏杆菌
6.1 病原
猪布氏杆菌
6.2 流行情况
能感染猪、羊、牛、鹿,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多为散发,病猪及带菌猪为主要传染源。
6.3 临床症状
母猪,以生殖期发病最多,主要症状是流产,多发生在怀孕的第2~3月。流产的胎儿多为死胎,一般仅流产一次。公猪睾丸炎,一侧或两侧性无痛肿大、萎缩或硬化,伴有全身症状。无论公、母猪都可以发生关节炎,多发于后肢,病猪出现跛行。
6.4 剖检病变
母猪子宫黏膜上有多个黄白色、高粱米大小,凸起的坏死小结节。公猪睾丸及附睾肿大,切开有小坏死灶。流产胎儿大小不同,皮下、肌间有出血性、浆液性浸润,胸腔内有红色液体几纤维素。
6.5 防制措施
(1)淘汰病猪。
(2)发病猪场可对检疫证明无病的5月龄以上的猪用猪布氏菌2号弱毒疫苗进行免疫。
(3)加强卫生措施,清除污染物,做好消毒工作。
7 猪弓形体病
7.1 病原
由龚地弓形虫引起。
7.2 流行情况
弓形虫终末宿生是猫,有200多种动物为其中间宿主,通过病畜及带虫动物的排泄物及分泌物传播,猪经消化道吃入被污染的饲料,饮水而被感染,也可通过口、鼻及胎盘感染。本病流行可呈爆发急性,零星散发及隐性感染等形式,流行以夏、秋为多。
7.3 临床症状
经过3~7d的潜伏期,呈现和猪瘟极其相似的症状,体温身高到40~42℃,稽留7~10d,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至废绝,但常饮水,伴有便秘或下痢,后肢无力,行走摇摆,喜卧,鼻镜干燥,被毛逆立,结膜潮红,随着病程的发展,耳、鼻、后肢股内侧和下脸部皮肤紫红色斑或间有出血点。怀孕母猪表现高热、废食、流产、产死胎和畸形胎。
7.4 剖检病变
耳、下腹部、后肢和尾部呈紫红斑;肺成大叶性肺炎,暗红色,间质宽,含多量浆液而膨胀成为无气肺;全身淋巴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灰白坏死点;肝肿胀并散在针尖至黄豆大的灰白或灰黄色的坏死灶;脾脏早期显著肿胀,后期萎缩;肾脏的表面和切面有针尖大出血点;肠黏膜肥厚、糜烂,从空肠至结肠有出血斑点。
7.5 防制措施
(1)治疗:增效磺胺六甲氧等磺胺类药物。
(2)预防:禁止养猫及经常灭鼠,及时处理流产的胎儿和排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