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山地散养鸡发生禽霍乱病诊治
2018-01-24祁玉冬
祁玉冬
(河北省隆化县农牧局068150)
1 病例
2017年6月28日,接到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蓝旗镇某村山地散养鸡户主谭某求助,据谭某介绍,鸡场建于2016年4月,目前共存栏山地放养鸡700余只,饲养日龄220日,鸡群从育雏、育成、产蛋期间一直很健康,免疫情况按本地疫病流行情况进行。直到6月21日鸡群发现首例死亡病例,且从21~28日鸡群共死亡鸡40鸡,其中有些死亡鸡,死亡前没有发现任何症状,采食正常,第二天发现已经死亡在鸡舍内或舍外。
2 临床症状
经观察鸡群临床表现健康,当日发现并隔离病鸡32只,病鸡主要表现精神沉郁、被毛松乱、双翅下垂、不愿走动。腹泻,排出黄色、灰色和绿色的稀粪。鸡冠和肉髯青紫色。个别病鸡肉髯肿胀。病鸡体温升高至44~45℃。
3 病理变化
经对病死鸡尸体解剖,鸡心冠脂肪出血,肝脏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和针头大的坏点,肺脏淤血,腺胃乳头出血、有脓状渗出物,十二指肠出血,直肠末端弥漫性出血显著。其他病理变化不明显。
4 临床诊断
隆化县自6月15连续多日降雨,且6月15日夜有暴雨。经询问谭某得知,近日他更换饲料,之前鸡群放养后一直饲喂玉米和麸皮,后添加部分混合饲料,也未按照饲料配方配制,人为缩小比例,导致鸡群盐缺失,致使鸡群异食现象严重,且谭某也发现其鸡群存在喜欢饮脏水现象。由于天气变化,和15日的暴雨,加之更换饲料,鸡群出现应激,饮山洪污水,导致鸡群发病。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禽霍乱。
5 实验室诊断
5.1 采集病料、细菌培养
取病死鸡的心脏、肝脏、肺脏,用经酒精灯火焰消毒的手术刀片,灼烧心脏、肝脏、肺脏表面消毒,在消毒表面处切口,用灭菌接种环深入组织内蘸取样品,接种在葡萄糖淀粉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上,置于36℃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4h。在葡萄糖淀粉琼脂培养基上发现光滑半透明奶油状、微凸起圆形菌落,菌落直径大小在1~3mm,在麦康凯培养基上未发现菌落。
5.2 显微镜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用无菌接种环挑取培养基上的细菌于生理盐水内涂抹均匀,镊子夹取载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缓慢钟摆式操作3~5次。用瑞氏染色,显微镜油镜头观察可见球杆状和短杆状,单个存在、少数成对和短链的两端着色较深的红色杆菌。
5.3 生化试验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到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果糖、山梨醇、尿素酶、MR、VP的微量生化反应管中,37℃培养24h后观察结果,如表1。
6 诊断结果
通过流行病学和病死鸡剖检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禽巴氏杆菌引起的禽霍乱。如果进步确诊需要做细菌分子学诊断。
7 药敏试验
通过纸片扩散法获取的13种药物体外抑制该细菌生长能力的结果如下,表2和表3。
8 治疗
对发病鸡隔离治疗,结合药敏试验,建议使用链霉素、氯霉素、对磺胺嘧啶或头孢呋肟治疗。
9 小结
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疾病。禽巴氏杆菌病的急性型常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所以过去又叫 “出血性败血症”。禽巴氏杆菌病急性型死亡率很高,对养禽业危害很大。因此,作为养鸡场平时要注重清洁环境,强化日常消毒;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突然变换饲料,减少应激反应;合理搭配日粮,供给鸡群全加营养饲料。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表1 生化试验结果
表2 抑菌试验结果I
表3 抑菌试验结果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