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淳安县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

2017-01-14方广生王新明余成武柯红成童健全严海建

中国蚕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小蚕淳安县蚕业

方广生 王新明 余成武 柯红成 童健全 严海建

(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淳安311700)

提高淳安县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

方广生 王新明 余成武 柯红成 童健全 严海建

(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淳安311700)

蚕桑生产比较效益的高低,是决定蚕桑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淳安县蚕桑产业持续下滑,而且幅度很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蚕桑产业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不高。根据淳安县蚕桑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集中成片种植桑树,发展适度规模农户;推广应用优良蚕桑品种,提高蚕茧产质量;调整养蚕布局,缓解养蚕劳动力和养蚕房屋紧张的问题;逐步推进“机器换人”,提高蚕桑产业的劳动生产效率;推广“十天养蚕法”,节约小蚕饲养成本;推广大蚕地面育技术,降低蚕桑产业的劳动强度;推广方格蔟自动上蔟,减少捉蚕的劳动量;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产品竞争力等建议措施,以提高淳安县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淳安县蚕桑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蚕桑产业;经济效益;养蚕布局;省力化;品牌效应

蚕桑产业是淳安县农业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是淳安县茶、桑、果、竹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1]。淳安县蚕桑产业在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曾经取得过长足的发展,2008年蚕茧产量达到8 778 t[2],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然而自2008年以后,随着农村劳动力就业门路的不断拓宽,劳动力工价的大幅上涨,名茶、中草药、珍稀食用菌等一批新产业的兴起,蚕桑产业面临严峻的竞争和挑战,淳安县蚕桑产业的比较效益日趋下降,蚕桑产业逐年持续下滑,特别是2014年后下滑幅度更为惊人,到2016年,淳安县蚕茧产量仅为2 647 t[3],只有2008年的30.15%。要想持续稳定地发展淳安县的蚕桑产业,就必须提高蚕桑产业的比较效益。本文从淳安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几点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措施,供同仁参考。

1 集中成片种植桑树发展适度规模农户

要选择土壤肥沃、用水方便、无污染的良田好地种植桑树并使桑园集中成片。桑园立地条件好,是桑叶优质高产的基础;桑园集中连片发展,可减少因大田治虫对蚕作安全的影响,同时有利于对桑园进行机械化操作,实现“机器换人”,降低桑园管理的劳动强度和提高桑园管理的劳动生产率。另外,蚕业生产的规模大小应适度,要兼顾土地、房屋和劳动力等因素,据淳安县蚕桑站对1999—2001年淳安县蚕桑生产样本户的调查分析,蚕桑生产经济效益最好的是桑园面积在0.20~0.33 hm2的农户[4]。在目前的条件下,一般有2~3个劳动力的家庭,以“户有0.20~0.33 hm2桑园,年产蚕茧0.5 t,收入2万元”的规模为适度。每户农户桑园面积在0.33 hm2以上时,往往就会因为劳动力不足、房屋紧张等因素,无法达到良桑饱食,反而造成蚕茧的产质量和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下降;而每户农户桑园面积少于0.20 hm2时,又会因为劳动力、房屋的利用率不高,蚕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小等因素,使农户在思想上对蚕桑产业不够重视,也会造成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比较低。

2 推广应用优良蚕桑品种提高蚕茧产质量

优良品种是农业生产优质高产的基础。蚕桑产业能否合理选用优良蚕桑品种,对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就目前而言,在桑树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方面,建议以推广应用农桑12号、农桑14号、强桑1号为好。因农桑12号、农桑14号具有产叶量高,比湖桑32号增产30%以上;叶质优良,养蚕平均盒种产茧量比湖桑32号提高8%以上;抗病性强,对桑疫病、黄化型萎缩病的抗性比荷叶白强[5]等优点。强桑1号具有春季发芽率高、秋季桑叶硬化迟、生长势旺盛、单位面积产叶量高、比普通桑树品种单位面积桑叶产量提高18%~20%[6]等优点,但存在不抗桑疫病的缺点,在地势低洼、通风不良、湿度较大的地区要慎重应用。在家蚕品种推广应用方面,建议除稳定推广应用菁松×皓月外,还要加大家蚕品种华·东×春·晨的推广应用量,因华·东×春·晨具有强健好养、产量高、上蔟齐涌、喜结上层茧、蔟中病死蚕少、茧型大、产茧量高[7-8]等优点。此外,建议晚中秋蚕期最好推广应用雄蚕品种,以提高中晚秋蚕茧的质量。

3 调整养蚕布局缓解养蚕劳动力和养蚕房屋紧张的问题

随着农村养蚕劳动力不断老龄化、体能逐年下降,淳安县的蚕桑产业要想持续稳定发展,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地调整养蚕布局,推行1年多批次连续养蚕,以“工厂化养蚕”为突破口、“十天养蚕法”技术模式为支撑,把家蚕1年的饲养批次从原来的4~5批增加到6~8批,减少每批家蚕的饲养量,以缓解养蚕劳动力和养蚕房屋紧张的问题,确保全年蚕种饲养总量不减,稳定蚕桑生产现行规模,防止蚕桑生产继续滑坡,进而进一步促进蚕桑生产稳定发展。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建议改为“二春一夏三秋”的布局较为理想,即实施1年饲养2期春蚕、1期夏蚕、3期秋蚕的布局。

4 逐步推进“机器换人”提高蚕桑产业的劳动生产效率

种桑养蚕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而且桑叶采摘、给桑喂蚕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没有机械化操作的设备可以选择应用。与现在的粮食生产基本上实现了“机器换人”(如耕田有旋耕机、育秧有育秧机、收割有收割机、烘干有烘干机等[9])相比较,蚕桑产业只是在桑园培育管理方面可以应用一些简单的机械(如应用旋耕机耕翻桑园、用电动剪刀剪枝条、用电动喷雾器防治桑树病虫害等),但用工量较大的养蚕环节很少有机械设备,所以研究和应用养蚕机器设备迫在眉睫。只有通过研究应用智能化养蚕机械设备,逐渐推进“机器换人”,提高养蚕的劳动生产效率,才能提高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

5 推广“十天养蚕法”节约小蚕饲养成本

建议继续重点推广应用“十天养蚕法”技术模式,一方面可以扩大“十天养蚕法”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面,为推行1年多批次养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十天养蚕法”示范点的星级管理,提高“十天养蚕法”新技术模式推广应用的质量和“十天养蚕法”示范点的品位[10]。“十天养蚕法”技术模式不仅能提高小蚕饲养水平、降低蚕桑生产成本,而且还有利于解决“小蚕饲养操作粗放、加温补湿达不到要求、小蚕饲养水平低下”等问题[11]。据淳安县蚕桑站2013年春蚕小蚕饲养成本调查统计,“十天养蚕法”示范点(一次性饲养30盒以上)的小蚕饲养成本平均为193.50元/盒,其中桑叶成本57.8元/盒、电费5.60元/盒、蚕药费8.0元/盒、房屋设备折旧费10.10元/盒、人工费112.00元/盒(1.4工×80元/工)。比传统的小蚕分散饲养成本351.40元/盒节约了157.90元/盒,而且省工1倍以上、节约用电成本2倍以上、节约用药费用60%以上、房屋设备的利用率提高2倍以上[12]。由此可见,推广应用“十天养蚕法”技术模式对提高小蚕饲养水平,降低饲养成本效果非常明显。

6 推广大蚕地面育技术降低蚕桑产业的劳动强度

大蚕期是养蚕环节中花费劳动力最多、对蚕茧产量和质量影响最大的关键时期。目前农村大蚕饲养突出的问题是养蚕劳动力比较紧张、养蚕房屋比较紧缺,而房屋紧缺是首要问题,房屋紧缺的问题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缓解[13]。推广大蚕地面育技术能通过节约除沙时间而减少劳动用工,有利于做好5龄大蚕稀放饱食的工作,并且大蚕地面育技术还可以为方格蔟自动上蔟提供条件。因此,建议在养蚕重点乡村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规划好搭建简易蚕棚的用地,并且建议县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蚕农搭建简易蚕棚,大力推广大蚕地面育技术,缓解养蚕大户蚕室紧缺的问题。

7 推广方格蔟自动上蔟减少捉蚕的劳动量

方格蔟自动上蔟是指5龄大蚕适熟时,把双联式方格蔟直接搁挂在蚕座上,让熟蚕自动爬到蔟中营茧的技术。熟蚕上蔟比较齐涌,假如用方格蔟架式或六联片方格蔟架上蔟,熟蚕必须要采用手工捉,花费的劳动量较多,往往因劳动力紧张,造成熟蚕不能及时上蔟营茧,出现过老结茧或结叶里茧等情况;而应用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能降低上蔟的劳动强度、提高上蔟的劳动效率,确保熟蚕及时上蔟营茧,提高蚕茧质量[14]。方格蔟自动上蔟只要操作得当,对蚕茧质量就没有大的影响。地蚕自动上蔟时湿度较大,因此在蚕茧见白时,必须设法及时将蔟片抬高架空,同时及时清理蚕沙并加强通风换气,以改善蔟中环境,提高地蚕自动上蔟的蚕茧质量。

8 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产品竞争力

淳安县是为数不多的真正的国家级优质茧基地[15],“千岛湖”牌茧丝荣获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千岛湖”牌蚕茧的市场占有率高、信誉良好、经济效益明显。虽然淳安县蚕茧产量只占全国总产量的1%,但优质蚕茧所占的比重却占全国优质蚕茧总量的15%左右,建议淳安县今后要不断完善和补充修改“千岛湖”牌蚕茧生产的技术标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极力打造“千岛湖”蚕茧的品牌效应,加大对优质蚕茧的“优质优价”奖励力度,以利益驱动的方式推动蚕桑实用技术在淳安县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千岛湖”蚕茧的品牌效应,继续把发展蚕桑产业作为淳安县富民强县的一项支柱产业,通过政府引领、科技促动、企业带动,积极打造蚕桑特色农业示范区,促进淳安县蚕茧质量持续稳定提高,为打造和巩固发展全国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奠定基础。

[1]许冠钧,管三平,徐向宏,等.加快蚕桑产业化步伐提升蚕桑产业效益[J].中国蚕业,2007,28(3):57-59.

[2]方广生,柯红成,郑爱华,等.淳安县蚕桑产业的发展思路[J].中国蚕业,2014,35(3):57-59.

[3]淳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淳安年鉴[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7:162-163.

[4]方广生,唐金富,王夏英.提高蚕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几点思考[J].蚕桑通报,2002,33(2):52.

[5]方林儿,方好金,管圣浩,等.推广农桑12号、14号桑品种效益显著[J].中国蚕业,2005,26(2):77-79.

[6]茆迎春,魏勇,王莲芳,等.新品种强桑1号的繁育与性状调查[J].江苏蚕业,2014,36(4):11-13.

[7]张姣萍,邵国昌,郑爱华,等.家蚕新品种华·东×春·晨在淳安县农村晚秋蚕期饲养调查[J].中国蚕业,2012,33(2):43-45.

[8]曾光远,倪春霄,邵国庆,等.多丝量新品种“华·东×春·晨”的引进推广[J].蚕桑通报,2015,46(2):47-49.

[9]佚名.浙江农业“机器换人”,换出一片新天地[EB/OL].土地资源网,(2016-12-28).http://www.tdzyw.com/2016/1228/ 41988.html.

[10]郑爱华,柯红成,方广生,等.淳安县推行“十天养蚕法”现状和对策[J].中国蚕业,2014,35(3):55-56.

[11]方树友,杨仁宽,方广生,等.“十天养蚕法”技术模式的示范推广与初步成效[J].中国蚕业,2011,32(3):82-83.

[12]陈田飞,郑爱华,柯红成,等.推行“十天养蚕法”星级管理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J].中国蚕业,2013,34(4):75-77.

[13]方广生.淳安县蚕桑产业的优势及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16,37(3):51-54.

[14]张小芳,周广根.方格蔟地蚕自动上蔟技术推广[J].蚕桑通报,2015,46(3):58-59.

[15]柯红成,郑爱华,姜西方,等.淳安县蚕桑产业滑坡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J].蚕桑通报,2014,45(1):39-41.

[S88-9]

C

1007-0982(2017)02-0033-03

10.16839/j.cnki.zgcy.2017.02.006

2017-01-07;接受日期:2017-03-24

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专项(编号2011R50028)。

信息:方广生(1963—),男,浙江淳安,本科,高级农艺师。Tel:0571-64819134,E-mail:caybm@163.com

猜你喜欢

小蚕淳安县蚕业
攀西蚕区小蚕共育质量的提升措施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浙江淳安县一带土壤碳储量分布特征研究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浙江淳安县石林镇:运动小镇助力乡村振兴
可爱的小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