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蒜的品种选育现状

2017-01-14李双雷吴成民肖凯姚旗

中国果菜 2017年8期
关键词:大蒜种质新品种

李双雷,吴成民,肖凯,姚旗

(1.金乡县华光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山东金乡272200;2.山东宏大食品有限公司,山东济宁272200;3.济宁市大蒜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宁272200)

大蒜的品种选育现状

李双雷1,2,吴成民1,2,肖凯1,3,姚旗3

(1.金乡县华光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山东金乡272200;2.山东宏大食品有限公司,山东济宁272200;3.济宁市大蒜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宁272200)

由于大蒜采用无性繁殖,不能进行杂交育种,其遗传学和生物学多样性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研究大蒜的品种选育方法,进行大蒜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势在必行。本文综述了当前大蒜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我国大蒜品种选育提出建议。

大蒜;品种选育;研究现状

大蒜是一种重要的蔬菜,用途广泛,加工产品种类多样,有很强的食用和医疗保健价值,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大蒜品种资源丰富,优良品种众多,但不能进行有性繁殖,使得大蒜的种性不断退化,所以进行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迫在眉睫[1]。目前,大蒜品种选育以培育高产、抗病、抗逆境、耐贮运和专用、特用型大蒜品种为目标,育种手段以传统常规育种方法与现代育种技术(如分子标记、基因工程、远缘杂交等)相结合,重视遗传种质的搜集、鉴定、评价和保存,包括农艺性状观察、理化指标测定和借助分子标记的遗传分析,同时在系统选育、无性系统选育、理化诱变、有性生殖、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当前大蒜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我国大蒜品种选育提出参考。

1 选择育种

大蒜育种主要采用系统选育法,通过单株选择后再连续优中选优,从老品种中培育出新品种。大蒜品种资源众多,群体内有遗传组成的差异,既由品种特性决定的,也有常年无性繁殖、细胞突变累积的变异效果。“金蒜4号”即是通过系统选育法,从金乡县本地品种中选育的综合性状优良、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高产、高抗的大蒜新品种。帅正彬等[2]从温江蒜的自然变异株中,经系统选育法得到早熟新品种“成蒜早2号”和“成蒜早3号”,每667m2平均产量较对照温江蒜分别增加29.7%和21.6%。此方法一般在当地常年种植的品种中进行选择,形状稳定,对当地环境等适应性强;缺点是此方法选育时间长,繁殖系数相对较低。

2 有性杂交育种

有性杂交育种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3]。大蒜是无性繁殖作物,大蒜的不育严重限制了大蒜育种,许多育种者试图让大蒜恢复育性以期获得育性大蒜。徐培文等[4]通过大蒜花苞离体培养和人工体外授粉,离体培养授粉子房和受精胚,获得了大蒜有性胚,发育成了完整植株。Kamenetsky等[5]通过调节温度和光照时间,延缓鳞茎生长而促进开花过程,成功地重建了大蒜的生殖能力,获得了成熟的种子。Sugimoto等[6]用韭葱与可育大蒜品系进行杂交,结合胚挽救技术获得了一些三倍体和非整倍体植株。

3 大蒜脱毒、扩繁

大蒜病毒通过亲代传递积累,对后代生长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大蒜的病毒主要有大蒜花叶病毒(GMV)、洋葱黄矮病毒(OYDV)、大蒜潜隐病毒、大蒜褪绿条斑病毒等,严重影响大蒜生产[7]。利用营养茎尖、生殖茎尖和根尖分生组织,通过组培技术可以有效脱除大蒜主要病毒,提高繁殖系数,可有效防止大蒜品种退化问题,该项技术已经成功地用于生产。徐培文等[8]对大蒜进行茎尖培养脱毒,脱毒的大蒜能显著提高产量,增产效果可以维持四代以上。李昌华等人[9]认为大蒜的脱毒效果不受生长条件和蒜苗大小强弱的影响,以直接剥取蒜瓣茎尖方便可行,只要掌握好茎尖剥取大小的标准就能获得脱毒蒜种,茎尖剥取的大小是脱毒成功率高低的关键技术。

4 诱变育种

大蒜有性杂交困难,自然变异有限等问题,诱变育种成为大蒜获得变异以及改良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射线辐照和化学诱变剂处理是常规的诱变育种方式,可以提高诱变效率。

航天育种技术是利用太空特殊环境(空间宇宙射线、微重力、弱磁场、高真空、大交变磁场等因素)对农作物种子进行诱变,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的新技术。借助其他作物的航天育种经验,山东润丰种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农科学院、国家航天工业总公司合作,利用航天搭载技术,对金乡大蒜开始了航天搭载试验研究,进行诱变选育大蒜新品种。

杨宗渠等[10]研究5、7和9Gy钴源剂量照射大蒜鳞茎,VM1代主要表现为辐射损伤,不宜进行突变性状选择;VM2代仍有较严重的辐射损伤,开始出现纯合突变,可以进行抽苔期及质量性状选择;VM3代开始出现鳞茎数量性状有益突变,可以进行高产突变类型选择。曾旋睿[11]研究了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对组织培养大蒜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经辐照处理,大蒜体细胞胚和愈伤组织的超阴阳离子产生速率、质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SOD、POD和CAT活性增强。辐照抑制大蒜试管苗的生长、增殖和分化,促进畸形苗的产生。辐照对大蒜试管苗的抑制作用与辐照降低光合色素含量、促进ROS产生、膜脂过氧化和细胞凋亡有关,辐照还促进非正常二倍体细胞产生。

多倍体植物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和更大的生理生化灵活性,比二倍体祖先或近缘种更能耐受恶劣环境,在营养繁殖和多年生植物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多倍体育种是近代作物育种常用方法之一[12]。张雨等[13]将大蒜茎尖接种于含10μmol/L甲基胺草磷+1.5%DMSO的固体培养基中6d,四倍体诱导率达32.87%,得到的四倍体植株多倍体形态特征明显。张素芝等[14]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大蒜花苞气生鳞茎进行多倍体诱导处理得到了大蒜四倍体植株,在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处理时毒害作用较小,四倍体的诱导率最高能达到66.7%。

5 转基因技术育种

转基因技术育种指根据育种目标,在体外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进行重组,然后将重组DNA整合到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从而培育出抗性更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营养更丰富、生产成本更低的转基因新作物、新品种。转基因育种技术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可打破不同物种间天然杂交的屏障,拓宽了可利用基因的来源,技术目标明确、可控性更强,后代表现可以预期[15]。Park等[16]报道了用基因枪将抗除草剂(chlorsulfuron)基因转入大蒜愈伤组织,成功繁殖的愈伤组织转到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了12株小苗,通过分析,确认目标基因被整合进去,并且在植株上得到表达。Zheng等[17]建立了一个可行的转化体系,这种转化体系可用从不同大蒜品种不同部位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农杆菌介导,目前已经培育出含有Bt抗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基因的转基因大蒜植株。

6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利用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或表现共分离关系的分子标记对选择个体进行目标区域以及全基因组筛选,从而减少连锁累赘,获得期望的个体,进而提高育种效率[18]。Ipek等[19]利用AFLP、RAPD标记和同工酶技术对45个大蒜无性系及3个大蒜近缘种进行了遗传多样、亲缘关系远近评估。3个AFLP引物扩增出183条多态性条带,尽管大蒜种群间的相似性很低,但种群内部的无性繁殖个体间的AFLP分析相似性极高。陈昕等[20]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10个不同地区的大蒜品种进行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筛选出11个具有多态性的RAPD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22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41.18%,筛选出5个具多态性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12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50.21%。周静[21]采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0份不同来源的大蒜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的分析,通过比较40份大蒜种质的SRAP的相似性系数矩阵和SSR标记的相似性系数矩阵,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17,相关性较高。

7 展望

近年来,大蒜育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同国家进行了大蒜种质资源的搜集和评价,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常规选育等措施,获得了适合不同生态条件和需要的优良大蒜品种。但是,由于大蒜的研究历史短、科研投入少、基础研究薄弱、遗传背景不清,已经开展的研究系统性较差,没有建立配套的育种技术体系,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大蒜育种的发展,大蒜优良品种的选育一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结合实际,大蒜品种选育方法仍以常规无性系选育为主,以生物技术育种为辅,二者紧密结合。加强种质资源引进、创新力度,尤其是优质、多抗和可育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创新。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图谱和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使育种从依靠表现型选择向依靠基因型选择飞跃,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加强对大蒜可育资源的引进及有性生殖技术的研究,通过有性杂交技术把存在于不同大蒜品系中的许多优良性状实现有效组合,筛选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抗病、抗虫、抗逆、高品质的大蒜新品种。

[1]徐培文,刘冰江,孔素萍,等.大蒜种质创新和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06,(6):31-33.

[2]帅正彬,郭江洪,杨斌.大蒜新品种成蒜早2号和成蒜早3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5,(10):111-112.

[3]曹家树,申书兴.园艺植物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4]徐培文,崔德才,杨崇良,等.大蒜有性胚培养首次成功[J].生物技术通讯,2004,15(6):584.

[5]Kamenetsky R,Rabinowitch H D.Floral development in bolting garlic[J].Sexual Plant Reproduction,2001,13(4):235-241.

[6]Sugimoto H,Tsuneyoshi T,Tsukamoto M,et al.Embryo-cultured hybrids between garlic and leek[J].Allium Improvement Newsletter, 1991,1:67-68.

[7]陈学军,邢国明.大蒜组织培养进展与展望 [J].长江蔬菜, 1997,06:1-3.

[8]徐培文,孙慧生,孙瑞杰,等.大蒜茎尖培养脱毒及增产效果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1,6:6-10.

[9]李昌华,李小川,赵美华,等.大蒜茎尖脱毒技术及组织培养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5,10(3):20-25.

[10]曾旋睿.60Co-γ射线辐照对大蒜(Allium sativumL.)离体培养和生理特性的影响[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11]杨宗渠,许肇梅,赵光.γ射线对大蒜的诱变效应[J].河南科学,1993,11(1):70-76.

[12]温艳斌,程智慧.大蒜多倍体诱导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12,(22):8-16.

[13]张雨,王勇,陈典.甲基胺草磷诱导大蒜多倍体的研究[J].中国蔬菜,2012,(14):90-94.

[14]张素芝,李纪蓉.秋水仙素诱导大蒜四倍体的研究 [J].核农学报,2006,20(4):303-308.

[15]赵锦,刘孟军,蒋洪恩.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2002,12(6):42-43.

[16]Paz A R,Castaufeda G C.Regeneración in vitro de plantas de chile (capsicum annuumL.)mediante cultivo de cotiledones e -hipocotilos[J].Revista Fitotecnia Mexicana,2004,27(2):121-126.

[17]Zheng S J,Henken B,Ahn Y K,et al.The development of a reproducible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garlic (Allium sativumL.)and the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garlic resistant to beet armyworm(Spodoptera exigua Hubner)[J].Molecular Breeding,2004,14(3):293-307.

[18]Lee M.DNAmakers in plant Breedingprograms[J].AdvAgron, 1995,55:265-344.

[19]Ipek M,Ipek A,Simon PW.Comparison of AFLPs,RAPD markers,and isozymes for diversityassessment ofgarlic and detection of putative duplicates in germplasm collection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for Horticulture Science,2003,128(2):246-252.

[20]陈昕,周涵韬,杨志伟,等.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版),2005,44(s1):144-149.

[21]周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Present Situation of Variety Selection of Garlic

LI Shuang-lei1,2,WU Cheng-min1,2,XIAO Kai1,3,YAO Qi3
(1.Jinxiang County Huaguang Food Import and Export Co.,Ltd,Jinxiang 272200,China;2.Shandong Hongda Food Co.,Ltd,Jining 272200,China;3.Jin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Deep Processing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Garlic,Jining 272200,China)

Genetic diversity and biological diversity have not been fully exploited since garlic is asexual and cannot be hybridized.So,it is imperative to study the breeding methods of garlic cultivars,and to cultivate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new varieties of garlic.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breeding of garlic,and made suggestions on the breeding of garlic varieties in China.

Garlic;variety breeding;status research

S633.4

A

1008-1038(2017)08-0058-04

10.19590/j.cnki.1008-1038.2017.08.018

2017-05-21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2014lz055)

李双雷(1985—),男,主要从事大蒜种质资源育种及加工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大蒜种质新品种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青菜新品种介绍
种植大蒜要注意啥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
不同七叶莲种质果实性状及种子质量研究
大蒜养生法
种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