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明清医家对近视的认识

2017-01-14宋亚群熊若虹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阴气光华风热

宋亚群,熊若虹

近视是指在调节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1]。《难经》曰:“目得血而能视。”《诸病源候论》云:“夫目不能远视者……若劳伤腑脏,肝气不足,兼受风邪,使精华之气衰弱,故不能远视。”《千金要方·大窍病》云:“数看日月,夜视星火,夜读细书,月下看书,抄写多年,雕镂细作……丧明之本。”《审视瑶函》云“久视伤睛成近觑”,指出长时间用眼或照明不当,可影响视力。在现代还与环境遗传及发育等诸多因素相关[2]。中医古代文献中对近视的记载最多的主要在元明清时期。元·李东垣称之为“能近视不能远视者”,明·傅仁宇称之为“能近怯远症”,清·黄庭镜始称之为“近视”[3]。本文结合元明清各医家的观点总结病因病机及治疗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阳不足

阳气不足,光华不能发越于远而成近视。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指出“能近视,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也,气虚而血盛也。血盛者,阴火有余,气虚者,气弱也。”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认为“若以愚见评之,则但当言其不足,不必言其有余。故曰: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也……”明·薛己《疠疡机要》谓“目能近视,不能远视,此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明·傅仁宇《审视瑶函》云:“怯远症……阳不足,阴有余,病于火少者也。无火,是以光华不能发越于远,而拘敛近视耳。”清·吴谦等编《医宗金鉴》云:“近视清明远视昏,阳光不足被阴侵……能近怯远者,非生成近视……由其人阴偏盛,阳气不足,阳被阴侵,是以光华不能发越于远也。”清·黄庭镜《目经大成》云:“双睛近觑是生来,不是生来却祸胎,真火不明真气弱,真阴一点亦危哉。瞳神远见足元阳,视短孤阴自葆光……盖阳衰过阴,病于火者。火病则光华偎敛……。”

1.2 阴不足

元·倪维德《原机启微》云:“论目不能远视为阴气不足。”东垣曰:“能近视不能远视者,阳气有余,阴气不足也,乃血虚气盛。血虚气盛者,皆火有余,元气不足。”认为近视是因阴虚化火侵袭元气,致元气不足,不能视远。清·李用粹《证治汇补》云:“能近视不能远视者……阳气有余,阴气不足也。”又云:“神光短少,看一成二,俱属阴虚。”明·李榳《医学入门》云:“近视阴虚远视阳。”

1.3 病于心

元·王好古 《此事难知》云:“目能近视,责其有水.不能远视,责其无火.法当补心。”认为近视由心阳不足所致。 明·龚廷贤《寿世保元》云:“东垣谓目能近视,而不能远视,有水而无火也,法当补心。是以……不能远视者。心血不足也。”认为近视由心血不足所致。

1.4 病于肾

《医学入门》云:“能近视不能远视者,看一成二,属肝肾虚。”认为近视由肝肾阴虚所致。《审视瑶函》云:“怯远症,肝经不足肾经病,光华咫尺视模糊,莫待精衰盲已定。治在胆肾,胆肾足则神膏浓,神膏浓则经络润泽,经络润泽则神气和畅,而阳光盛矣……而光华不能及远矣。”清·林佩琴《类证治裁》云:“能近视,不能远视……治在胆肾”。认为近视由胆肾阳虚所致。清·陈士铎《辨证录》云:“人有能近视而不能远视者,近视则蝇脚细字辨晰秋毫,远视则咫尺之外不辨真假,人以为肝血之不足,谁知是肾火之本微乎。”认为近视由肾阳虚所致。

1.5 气血虚

明·《银海精微》云:“问曰:能近视,不能远视者何也?答曰:血虚气不足也。”

1.6 瞳神缺陷

清·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云:“瞳神缺陷,能近视不能远视。”

1.7 风热侵袭

元·朱丹溪 《丹溪手镜》云:“因风热……病在腑,则为表,除风散热。”认为风热袭表也能引起近视。《明目至宝》:“问曰∶眼不能远视而能近视者,何也?答曰:此因劳伤脏腑,风邪客之,使精华之气衰弱,肝经不足,盖有水而无火也,故不能远视而能近视也。”认为近视是因内劳脏腑,外受风邪所致。清·李冠仙《知医必辨》杂论(十一条)云:“夫目乃水精之光,无水则任意滋水可也。而书称目无火不病,又称眼病无寒,设以不能远视之故而任意补火,能无损目乎?”认为目多为热性疾病。

2 治疗

2.1 补阳

清·刘清臣认为“目难远视,养火汤或定志丸”。《一草亭目科全书》云:“定志丸,治目能近视不能远视……此方补阳药也。”

2.2 滋阴

清·李冠仙认为 “……凡人生而近视者甚多,往往不受热药,此则当参以治法,不可尽责其无火也”。主张治疗近视不能只一味补阳,应配以滋阴,以养目水。清·陈士铎认为“神火藏于目中,而发于肾内,治近视之病,必补肾火为主。然而火非水不养,虽近视之人,原有肾水,然能保其后天之不斫削乎。水中补火,不易之道也。方用养火助明汤……用鉴远汤亦佳”,主张用滋阴以助阳的方法。

2.3 补心

元·王好古认为治疗不能远视,其法当补心,“补心补手少阴……补心,(定志丸)加茯苓”。明·龚廷贤同样也认为“目能近视,而不能远视,有水而无火也。法当补心,定志丸加茯苓主之”。清·吴谦认为“宜定志丸补心壮神,神足则自能远视矣”。

2.4 补肾

明·李榳主张初起治表,久则治里,针对肝肾阴虚引起的近视宜用 “肾气丸、地芝丸,或加降火之剂”。清·林佩琴认为“能近视,不能远视,阳气不足也,治在胆肾。加味定志丸,或八味丸”。清·黄庭镜认为“四神丸……脾肾虚损,泄不已,因而近视,此方神良”。

2.5 补益气血

《银海精微》认为“治初起者宜服地芝丸、千里光散、菊花散,随人气血虚实加减,诸补药皆可用”,主张补血益气。

2.6 祛风清热

元·朱丹溪 《丹溪手镜》云:“地芝丸,治不能远视,能近视,此除风热。”明·吴正伦云:“四物菊花汤治一切眼疾。清热,养血,疏风。能近视、不能远视,乃气盛血虚,倍当归,加熟地黄(一钱五分)。”主张在祛风清热的基础上再加以补血。《明目至宝》:“故不能远视而能近视也。宜服补肝散、蝉花散,补心定志丸加茯苓主之。”除了主张补肝或补心外,同时也主张蝉花散祛风清热。

3 结论和展望

现代人结合历代医籍的观点,认为近视病机多系心阳衰弱,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或为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以致神光衰微,光华不能远及。治疗上心阳不足用定志丸加减,肝肾两虚用杞菊地黄丸或加减驻景丸加减[4]。然除此之外,在病因病机上近视也可是表证,也可是里证,表证可由风热侵袭所引起,里证也可由肾阳虚所引起;在治疗上,可祛风清热,也可滋阴助阳。现代医家大多遵循“补益肝肾,益气活血补血”之法[5]。陈亚龙等[6]用益视口服液以滋肾养肝、健脾益气来治疗近视,黄妍[7]用益视明目饮以益肾健脾,舒肝解痉来治疗近视,周莅斌等[8]选逍遥散加减以柔肝养血、补益肝肾治疗近视,疗效较好。李建锋等[3]发现除了内服中药治疗外,现代临床还有中药外敷、耳针、针刺、推拿、雷火灸等治疗,疗效显著,但仍有依从性较差、远期疗效不明确等问题,认为综合治疗效果比单一治疗疗效更突出。为解决以上问题,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中药内服配合其他疗法将逐渐成为中医治疗近视的发展趋势,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习惯的改变等,近视的病因病机也将越来越复杂,有必要在前人基础上做更深入、细致的研究,使中医在近视防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阴气光华风热
中国想象力:以自我成就众我
从“阴气”概念探讨芍药“益气”功效在经方中的应用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此情可待》中道家思想的体现和嬗变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点亮生命的光华
珠翠光华
青梨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