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初探

2017-01-14张宇时建文孙广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4期
关键词:磁共振血栓静脉

张宇 时建文 孙广丹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初探

张宇 时建文 孙广丹

目的观察CT与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效果, 分析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推广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接诊的17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的资料进行分析, 并与临床治疗数据进行复合, 确认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7例患者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中, 5例横窦、3例直窦, 乙状窦2例, 上矢状窦受累11例。17例患者中7例并发脑水肿, 11例出血, 8例患者出现出血性脑梗死。脑静脉窦血栓在CT中表现为脑静脉窦区高密度影像, 磁共振成像中脑静脉窦血栓则表现为受累静脉窦部分或广泛的高血流信号丢失。结论CT与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中有良好效果, 能够作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的首选方法使用并推广。

脑静脉窦血栓;CT;磁共振成像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一种并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发病率在卒中中的比率不到1%, 但致死率较高,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1-3]。据不完全统计, 临床上该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 其中儿童患者多见于侧窦和海绵窦。此外, 连同横窦和乙状窦形成的血栓被统称为窦性血栓形成[4,5]。根据病变的性质,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可以分为炎症型和非炎症型。该病发作时会导致颅内高压, 发生局部脑水肿或静脉型梗死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17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样本, 年龄22~52岁,男11例, 女6例, 平均病程(8±2)d。17例患者在入院当天有持续的头痛、恶心、呕吐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症状。患者送诊时9例存在意识障碍, 视乳头水肿7例, 肢体运动障碍6例,昏迷、抽搐4例, 患者送诊后及时进行CT与磁共振检查。

1.2 设备与方法 CT:CT机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28CT机, 对患者进行常规头颅轴位扫描, 进行层厚约5 mm的连续扫描, 行血管造影检查。磁共振:磁共振设备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ESSENZA 1.5T型磁共振扫描成像设备,行MR常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

1.3 扫描内容 对17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分别进行CT和磁共振扫描, 分析患者的病理特征在CT和磁共振中的不同影像特征, 判断患者的病理特征并制定治疗方案。扫描检查部位有颅内全面扫描、病灶静脉窦区域增强扫描、主要静脉血管扫描、丘脑等主要脑组织扫描、脑实质平扫和增强扫。

2 结果

2.1 17例患者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中, 5例横窦、3例直窦, 乙状窦2例, 上矢状窦受累11例。17例患者中7例并发脑水肿, 11例出血, 8例患者出现出血性脑梗死。

2.2 C T扫描表现 CT平扫和增强扫描均能够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多种特征, 对病理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急性期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可在CT中见到舒束带状高密度影像,这表示该静脉窦区域在近期有刚刚形成的静脉窦血栓。17例患者中, 4例急性期患者的CT成像中可见束带影特征;11例上矢状窦急性血栓患者的CT影像中可见上矢状窦前部或后部的高密度影, 且与该区域血管的形状相似;若1周后患者的增强扫描影像中上矢状窦出现三角形充盈缺损, 则可以认定患者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

脑水肿在CT中表现为泛脑实质密度偏低, 有轻微的占位特征;脑梗死在CT中表现为患者脑部出现斑片状低密度影且影的边缘不清晰, 在脑皮质、皮质下区、丘脑等部位较为常见;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合并出血症状时, CT影像中病灶内会出现团块状、斑片状甚至条形的高密度影;脑质肿胀、脑沟变化患者的CT扫描结果中脑部静脉窦区域可见充盈缺损。同时采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维重组技术可以构建患者血栓形成后的侧支循环状况, 对病情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2.3 磁共振扫描表现 磁共振扫描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表现为受累静脉窦区域流空特征消失、静脉窦内信号不稳定等。17例患者中, 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4例, T1WI、T2WI高信号8例, T1WI高信号、T2WI等信号5例。

脑实质中出现静脉梗死表现的9例患者, 在磁共振扫描结果中表现为静脉窦引流区脑实质内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组合。4例可见T1WI高信号出现团状、条状改变。

增强扫描中, 2例与脑静脉窦相通的皮质静脉内出现充盈缺损, 9例脑实质回样强化, 其中1例患者在早期扫描中并未出现明显的回样强化, 2例患者血栓区域和脑梗死区域没有出现回样强化表现, 成像中受累静脉窦区域存在部分或广泛的高血流信号缺失。

3 讨论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具有较强潜在致死率的脑血管疾病, 该病的发病率较低, 临床上能够进行研究的案例并不多, 并且该病的诱发因素有很多, 因此该病的形成机制尚不明了[6]。从临床经验上来说, 颜面部三角内的疖、痈化脓性病变进入海绵窦、中耳炎、乳突炎、全身性感染、脑膜炎脓肿等炎症能够诱发该病, 还有很多非炎性因素, 例如血液高凝状态疾病或综合征、脑外伤、诱发器官衰竭的慢性病、血液病、免疫系统缺陷、外科手术损伤、获得性或先天性心脏生活习惯不良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可能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7]。

脑静脉窦血栓在年轻人群中的发病率本就较低, 尤其是出血性脑静脉窦血栓更是少见, 并且一般情况下静脉窦血栓很难被确诊, 误诊率也相对较高[8]。而一旦血栓形成并影响患者生理机能时尤其是出血后治疗只会加重患者病情, 所以当颅内压增高, 不明原因头痛、脑部不适时应当提防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如果入院时血栓已成规模那么在急诊时进行全脑血管造影, 做好术中动脉溶栓的准备, 术后抗凝治疗, 同时监测出凝血时间, 防止颅内出血和再次血栓形成[9,10]。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静脉窦血栓发作前, 即形成时就接受溶栓治疗, 因此早期检查和确诊检查的技术手段就尤为重要。

在该病形成过程中或急性期就诊过程中进行颅内造影检查是该病确诊的首要环节, 现代医疗临床上能够用于颅内扫描的影像技术相对成熟的有CT和磁共振。虽然CT和磁共振的检查结果并非完全准确, 但综合来说CT与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中有良好效果, 能够作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的首选方法使用并推广。

[1] 邱丽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中国医学工程, 2016(11):19-22.

[2] 凡平林, 陈阳, 屠路, 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5(2):176-178.

[3] 刘群, 刘衡, 朱克文, 等.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 27(6):1121-1124.

[4] 章辉庆, 尹璇, 邱晓晖, 等.脑静脉窦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CT和MRI诊断.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8, 14(6):487-491.

[5] 钟文招.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诊断.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0, 19(2):65-68.

[6] 顾康康, 穆巍, 秦国初, 等.脑静脉窦血栓的MR与CT诊断对比研究.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9, 22(6):627-631.

[7] 詹浩辉, 邢建武, 杨静, 等.CT和MRI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河南医学研究, 2014, 23(6):24-26.

[8] 谷有全, 石向群, 杨金升, 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影像特点及文献回顾.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5, 4(11):1153-1155.

[9] 周俊林, 何宁, 刘建莉, 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与MRI.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7, 18(6):384-386.

[10] 陈建廷.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与MRI特点对比分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0, 21(3):367-36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4.021

2017-04-24]

158100 鸡西市人民医院(张宇 时建文);鸡西市鸡矿医院(孙广丹)

猜你喜欢

磁共振血栓静脉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