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球虫病防治
2017-01-14马洪宝
马洪宝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青石嘴镇大滩兽医站810399)
牛球虫病防治
马洪宝
(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青石嘴镇大滩兽医站810399)
牛球虫病为牛感染球虫引起的一种原虫性消化道疾病,犊牛感染后容易发病,成年牛可耐过;高温高湿环境可促使本病暴发,本病临床表现前期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后期表现全身症状,引发贫血、发育不良,甚至死亡;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牛群可有效预防本病发生;治疗本病时可采用穿梭用药、轮换用药和配合用药等方式来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牛;球虫;防治
牛球虫病临床发病较少,通常发生于卫生条件较差的牛场,球虫种类较多,能感染牛的球虫有10种以上,以艾美耳球虫感染居多,致病力也最强,本病主要危害犊牛,感染后可导致发育不良。下面就牛球虫病的防治作交流。
1 球虫简介
球虫属于原虫的一种,单细胞动物,整个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具有成熟染色体,细胞器高度发达,比细菌高等,比多细胞动物低等。球虫属于孢子虫纲,球虫亚纲,整个繁殖过程包括无性生殖阶段和有性生殖阶段,无性生殖阶段主要依靠裂殖生殖方式进行繁殖,产生的裂殖子可形成大小配子,并结合为合子,从而完成有性生殖。牛球虫发育和繁殖过程与家禽球虫发育过程基本相同,内生性发育过程都为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外生性的发育为孢子生殖,且排出去的卵囊只有进一步成熟,转化为孢子化卵囊后才具有感染性,这也是绝大多数球虫病的共性特征。
2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高温高湿季节,沼泽地带放牧的牛群发病率显著高于高原地带放牧牛群,不同品种牛都易感,犊牛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成年牛。病牛和隐性感染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虫卵主要通过粪便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和器具传播。母牛卧于地面时乳头可被地面粪便污染,球虫可经过吮乳方式经口感染犊牛。卵囊排出后在适宜环境中能存活数月,孢子化后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更强。有些牛感染后可不立即表现症状,当出现应激、断奶、饲料变更、饲喂不规律和混感其他胃肠道疾病时很快发病。成年牛瘤胃环境中分布大量有益微生物和原虫,对经口感染的球虫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故基本不表现症状,大多数都能耐过,而犊牛由于瘤胃微生态还不成熟,感染后容易发病。
3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日龄越小,潜伏期越短,平均潜伏期为15~21d,一次性感染量大的犊牛症状表现最明显,病程约为10~15d。病牛表现精神不振,容易掉群,身体消瘦,体重上升缓慢,被毛粗乱不整,粪便不成形,里面混有黏液和细胞碎片。后期体温升高,吮乳行为减少或不吮乳,喜卧于一角,前胃迟缓,粪便中带血,病程较长的粪便可呈柏油样黑便,病牛全身衰弱,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死亡。
4 病理变化
对病死牛尸体进行剖检,可见肠黏膜上皮细胞被大量破坏,局部溃疡出血,前期肠黏膜因发炎而增厚,后期因黏膜脱落而变薄,分泌功能下降,食物无法充分消化,病牛可表现腹泻下痢,食物在肠道内发酵可造成肠内容物恶臭,继发其他病原感染。病牛可视黏膜苍白,尾根处常黏附带血的粪污,直肠增厚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被膜紧张。
5 预防
预防本病需要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牛群3方面入手。
5.1 控制传染源
牛球虫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牛和隐性感染牛,无明显临床表现的牛更危险,这些牛混在牛群中未能及时隔离,导致球虫病一直存在。传染源大多为成年牛,而感染牛多为犊牛,故建议有本病的牛场将成年牛和犊牛分开饲养,最好细分功能区,包括妊娠母牛舍、空怀母牛舍、育肥牛舍、犊牛舍等,防止犊牛感染。
5.2 切断传播途径
球虫排出后在外界适宜环境下可快速孢子化,转变为孢子化卵囊而具体感染力。可在地面上洒生石灰,保持地面干燥,减缓孢子化速度,另外,粪便污染的垫草、地面等在统一打扫清理后,全面喷洒消毒剂,死角地方用煮沸的2%火碱溶液冲洗,将虫卵杀死。哺乳母牛休息区地面最好为干净卫生易打扫的水泥地面,哺乳前将乳房清洗消毒后再让犊牛吮奶,防止地面上的虫卵通过乳房感染犊牛。
5.3 保护易感牛群
易感牛群主要为犊牛群,犊牛免疫功能低下,体质较弱,加上瘤胃微生态还未完全建立,很容易感染,且发病严重。犊牛要统一管理,从出生开始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有发病史的牛场可在易感日龄期口服抗球虫药来抵抗感染。犊牛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避免频繁更换饲料,每一次的换料都要逐渐过渡,避免出现饲喂应激。
6 治疗
本病可通过口服抗球虫药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磺胺喹恶啉、磺胺氯吡嗪、莫能霉素、盐霉素、常山酮、氨丙啉、癸氧喹酯等,可将药物以添加剂的形式拌入料中,集中防治,也可溶于水中饮水给药。用药过程中,注意不要随意延长时间和增加剂量,因为犊牛瘤胃微生态比较脆弱,大剂量抗生素容易对有益微生物和原虫产生抑杀而适得其反。使用抗球虫药时,由于感染球虫的牛大多伴有身体虚弱、脱水、贫血等症状表现,可配合补液盐、电解多维、补血剂等药物辅助治疗,能缩短治疗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