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城县“一棚两用”养蚕种菌复合经营技术与经济效益

2017-01-14靳月琴刘学兵胡山林景雅兰

中国蚕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蚕种菌棒家蚕

靳月琴 刘 力 刘学兵 芦 成 胡山林 景雅兰 薛 迪

(1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山西运城 044000; 2山西省阳城县蚕桑服务中心,山西阳城 048100)

阳城县“一棚两用”养蚕种菌复合经营技术与经济效益

靳月琴1刘 力1刘学兵2芦 成1胡山林1景雅兰1薛 迪1

(1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山西运城 044000;2山西省阳城县蚕桑服务中心,山西阳城 048100)

大棚养蚕是对传统养蚕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介绍了养蚕大棚的建立、养蚕物资的准备、大棚养蚕技术措施、养蚕空闲时期利用大棚开展食用菌栽植,养蚕种菌复合经营可获纯收入3.0万~5.0万元,经济效益明显;并展望了“一棚两用”的发展方向。

大棚养蚕;一棚两用;多元化;规模化;复合经营;综合利用

大棚养蚕是对传统养蚕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适应蚕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具有省工省力、节约成本、优质高效等特点[1]。在国内已有不少地方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4]。山西省阳城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是华夏蚕丝文明发祥地之一[5-6]。近年来,针对阳城县桑园面积不断扩大,规模养蚕户不断涌现的实际,阳城县蚕桑服务中心科技人员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大胆创新,推行“一棚两用”养蚕种菌复合经营大棚省力化养蚕实用技术[7]。现将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简要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

1 大棚的选址、建棚材料的准备及搭建

大棚应选择地势高燥,向阳背风,排水方便,远离有污染的工矿企业,避开果园、畜圈,防止农药危害,靠近桑园、村庄和道路的地方,以方便采叶和用水、用电等。以建造最大面积为240 m2的大棚为标准,可以用木架、钢架或竹架建造,大多数以简易弓形为主,长30 m、宽8 m,这种大棚先用钢管或竹木制成拱形支架,支架上面覆盖上塑料薄膜,再盖上一层草帘,草帘厚度一般不少于5 cm[8],以防止大棚的热量逸失,保持大棚内温度的稳定。一般大棚内搭建2层蚕台(供上蔟时搁挂蔟片用),有钢架大棚

和竹架大棚2种类型,搭建成本较低,而且不管哪种大棚建成后均可多次不间断重复使用,便于综合利用。

2 大棚养蚕

2.1 大棚养蚕前的准备

2.1.1 大棚养蚕用具配备 按每次饲养5盒蚕种,最大面积为240 m2的大棚计算,需要干湿温度计6支(棚内前、中、后分别悬挂测温)、DS56型小型电动风扇3个(规格为1 400 mm、额定电压220 V、额定频率50 Hz、额定输入功率75 W,用于高温多湿时通风排湿、降温)、手动喷雾器1台(用于喷洒消毒和喷洒添食药物)、给桑筐6个(用于采桑、给桑时存放桑叶)、直径为3.0~3.5 cm长度为4 m的长竹竿40根(用于悬挂方格蔟)、纸板方格蔟900~1 000片(每盒蚕种需180~200片)、农用地膜3 kg(用于大棚地面铺设)、防蚁药氯丹1 kg和若干消毒防病蚕药。

2.1.2 养蚕前大棚的消毒防病(虫害) 在家蚕进棚前要先对棚内的地面进行处理,首先必须认真寻找蚁穴并将氯丹撒入蚁穴内杀死蚂蚁。然后再平整地面,把农用地膜沿棚长方向铺设,农用地膜对接处要盖严,不露泥土。最后进行3次消毒:第1次用1%的新鲜石灰浆对棚内地面和四周进行喷洒消毒;第2次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通用名为含氯石灰)液消毒;第3次用熏毒威[通用名为三氯异氰尿酸烟熏剂(蚕用)]或60%的二氯异氰尿酸(根据大棚的实际空间按用量5 g/m3大棚计算确定使用量)进行熏蒸消毒。

2.1.3 家蚕入棚时间及方法 大棚养蚕主要是指4~5龄蚕的饲养。1~3龄蚕实行小蚕共育,对小蚕做到精心细养,只有在小蚕发育齐一、健壮、无病的基础上,大蚕入棚进行粗放省力喂养方能实现规模养蚕夺高产。家蚕入棚时间一般在4龄第2天早上8:00—9:00或下午17:00—18:00,选择无大风降温,棚内外温差不大时将家蚕从小蚕共育室转入大棚内。家蚕入棚前先把温度调到25 ℃,相对湿度调到82%~86%,并在棚内地面撒一层新鲜石灰粉。

2.2 大棚养蚕饲养操作技术

大棚养蚕最根本的目的是解决大蚕期给桑和除沙费力误工的问题。因而,春季采用条桑地蚕育,夏秋季采用片叶地蚕育,在家蚕入棚后到老熟上蔟前的饲养期均不除沙,待家蚕全部老熟上蔟后一次性除去蚕座上的残枝蚕沙[8]。大棚养蚕上蔟使用纸板方格蔟,就地挂在棚内梁上即可。具体的养蚕操作技术如下。

2.2.1 科学设置蚕座,方便操作行走 家蚕进棚的前一天傍晚,要先调节好棚内的温湿度,进棚时温湿度标准为温度25 ℃、相对湿度82%~86%。第2天家蚕进棚前先在大棚的地面撒上新鲜石灰粉,再从共育室把家蚕连同残桑移到大棚地面进行定座。为方便操作,应依蚕棚地面大小设置2行纵向蚕座,每行蚕座四周分别留下0.5 m宽的人行通道。每盒蚕种的蚕座面积从4龄第2天入棚时的15 m2开始,随家蚕的生长发育不断进行扩座,到5龄第2天时每盒蚕种的蚕座面积扩大至30 m2,以后视家蚕发育情况稍作扩座即可。

2.2.2 少回给桑养蚕,及时补桑喂足 由于大棚内保湿性好,春季采用条桑地蚕育,夏秋季采用片叶地蚕育,每日给桑2次。即,早上采叶,8:00—9:00给桑喂蚕;傍晚采叶,21:00给桑喂蚕。采叶量依家蚕食桑量及发育情况而定,随采随喂,不吃过夜叶。条桑育喂蚕时要把过长的叶条剪短为与蚕座宽度一致的长度,并粗细颠倒错位搭配摆放,使蚕座平整,蚕座内桑叶分布均匀。片叶地蚕育每次给桑前必须撒新鲜石灰粉或焦糠等吸湿隔沙材料,保持蚕座干燥卫生。给桑后,如发现少数缺叶空挡,要及时进行补桑,保证每次给桑均匀充足,做到让家蚕吃好吃饱,又不造成桑叶浪费。

2.2.3 及时调节温湿度,加强棚内通风换气 大棚建在室外,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大。在春蚕前期和中、晚秋蚕后期,外界气温低,棚内往往出现低温多湿的情况;在春蚕后期和夏蚕及早、中秋蚕期间,外界高温干燥或高温多雨,棚内多出现高温干燥或高温多湿闷热的情况。这些不良因素如不及时调节排除,很容易引起家蚕发育受阻和蚕病发生。因而,根据不同气候条件适时调节棚内温湿度至关重要。大蚕不宜在20 ℃以下的低温和28 ℃以上的高温环境中饲养[9]。在喂养过程中,掌握上午8:00—9:00将大棚所有的门窗和通风口开放,进行通风换气。中午气温高,阳光强烈,可在棚顶上喷水,并在大棚外围周边加盖遮阳物遮阴。并打开电风扇,加大棚内空气流动,防止蒸热。由于大棚内昼夜温差大,晴天一般在白天适当打开大棚两端的通风口和大门,并加挂防蝇网,必要时还可撩起大棚两侧的薄膜,通风换气;在晚上放下撩起的大棚两侧薄膜保温。如温度过高,需晚上也打开门窗,掀起大棚两侧的薄膜,以达到降温效果。遇高温干旱天气可结合喂蚕给桑和添食药物防病进行喷水补湿,以保持桑叶新鲜,促进家蚕食桑。在高温多湿时打开大棚门窗及棚内安装的小型电动风扇,加大棚内空气对流速度,降低棚内温湿度。夜间要注意保温,下午18:00—19:00外界气温下降,可将门窗和通风口适当闭合,保持棚内温度稳定。如遇夜间或天气变凉温度过低,则要采取加温措施,以缩小昼夜温差和防止低温对家蚕的危害。

2.2.4 坚持蚕体蚕座消毒,做好眠起处理 大棚养蚕操作简便,不需要除沙,但是蚕体蚕座消毒不可忽视。因为蚕沙、残桑均保留在棚内蚕座上,虽然家蚕随蚕座的加高不直接接触到这些废弃物,但废弃物积累多了自然会发热,加上有个别病死蚕尸体存在,由于人为的操作活动或其他原因(如气流、灰尘等),有可能在棚内把病原传播开来,使家蚕感染发病。这就要求蚕农必须结合给桑和眠起处理做好蚕体蚕座的消毒工作。在4龄蚕将眠前和5龄蚕老熟前均要做好蚕座的整座工作,当4龄发现个别将眠蚕和5龄蚕吃叶减少,体躯缩短时,应将条叶改成芽叶或片叶喂蚕,并平整蚕座,做好眠前处理准备工作和老熟蚕的上蔟准备工作。特别是当4龄蚕后期发现有少数眠蚕时要在蚕座上多撒石灰或焦康,使蚕座保持干燥,并做好提青止桑工作。在4龄蚕全部眠定后,将大棚内温度降至24 ℃左右。湿度在4眠前期要求干燥(相对湿度约75%),在4眠后期要偏湿(相对湿度约80%),以利蜕皮。4眠起蚕后,温湿度调到标准要求(温度23~24 ℃、相对湿度70%~75%),使家蚕正常生长。

2.2.5 注意防蝇防害,减少意外损失 大棚养蚕在室外大棚内进行,受自然因素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时刻注意预防刮大风、下大雨使大棚遭灾受损。二要在养蚕前对棚内蚁穴撒氯丹粉灭蚁的基础上,还要在蚕棚四周撒上氯丹粉防止蚂蚁从四周侵入蚕棚危害家蚕。三要严防鸟、鼠、蛇和其他动物侵入蚕棚危害家蚕。四要对寄生蝇的危害予以必要的重视。寄生蝇从2龄起蚕就可危害家蚕,特别是4、5龄大蚕期是寄生蝇危害家蚕的主要时期。防治寄生蝇的危害首先在蚕棚门、窗及通气口等处挂置纱帘,防止寄生蝇飞入;其次是用灭蚕蝇溶液(蚕用)体喷或添食。具体方法是,每1 mL灭蚕蝇溶液(蚕用,每支2 mL,以下同)加水0.5 kg,均匀喷拌在5.0 kg桑叶上,给蚕添食,在4龄的第2天,5龄的第2、4、6天和最后见熟5%时各添食1次;体喷是在来不及添食的情况下进行的,体喷时灭蚕蝇溶液为300倍液,即,每1 mL灭蚕蝇溶液加水0.3 kg,在给桑前喷洒在蚕体蚕座上,基本可控制住寄生蝇危害。添食灭蚕蝇时不能用石灰、不能随意加大灭蚕蝇溶液的浓度和用量,以免家蚕中毒。

2.2.6 确保适熟上蔟,提高蚕茧质量 大棚内采用地蚕饲育,方便了自动上蔟。但由于棚内温度较高,家蚕食桑快,老熟快,要提早准备好蔟具。在见熟前2 d改喂片叶,并整平蚕座。同时,用灭蚕蝇溶液300倍液体喷1次,在挂蔟具前撒1层新鲜石灰粉消毒,再喂1次片叶。见熟蚕5%时添食蜕皮激素,每盒蚕种用1支2mL有效成份含量为32.5 mg的蜕皮激素溶液(蚕用),兑冷开水2.5 kg搅拌后均匀喷洒在15.0~20.0 kg桑叶中于傍晚饲喂家蚕,次日上午上蔟[10]。待90%的家蚕老熟时,在蚕体蚕座上均匀喷洒登蔟剂[11](每盒蚕种用登蔟剂50 mL, 兑水2.0 kg,均匀地喷于蚕体蚕座上),10~15 min后将方格蔟挂在蔟架上,使蔟片底部离蚕体2 cm左右,便于熟蚕自动登蔟,熟蚕就会很快地自动向蔟上爬行寻找营茧位置。自动上蔟要求方格蔟必须竖挂于蚕座上方,切不可平放。上蔟要掌握适熟挂蔟的最佳时机,避免过早或过熟上蔟。因过早上蔟出现游山蚕多,过熟上蔟不利于熟蚕登蔟和营茧。上蔟后还要注意遮光,避免光线过强造成熟蚕营茧困难。

2.2.7 注意采茧操作,减少蛹体受伤 采茧日期应根据化蛹程度来决定,需待蛹体呈黄褐色时方可采茧,做到适时采茧。一般上蔟时间为春蚕期7~8 d,夏蚕期6~7 d,中秋蚕期6~7 d,晚秋蚕期8~9 d。采茧掌握先上先采、分类选放的原则,分批采摘,轻采轻放。采茧时先拾去蔟中死蚕烂茧,再采双宫、蛆口、薄皮等下茧,最后采摘上茧。

3 大棚进行桑枝栽培食用菌

3.1 培养料棒的制备、灭菌、接种

3.1.1 桑枝的处理 夏伐桑枝条由于木质化程度高,是育菇的首选原料。参照顾光银等[12]的方法,将剪伐后的桑树枝条用专用粉碎机粉碎成细小的颗粒,然后晾干装入编织袋保存备用,来不及加工的新鲜枝条,要妥善贮存,防止霉变,以免影响栽培原料的质量。

3.1.2 桑枝培养料棒的制备 参照班新河等[13]的方法,将培养料按配方桑枝木屑78%、麸皮19%、石膏1%、石灰1%、白糖1%混拌均匀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规格为15 cm×55 cm厚度为0.006 cm的菌袋)用装袋机统一装袋制成培养料棒,装好后在料棒上刺1个直径约2~5 mm的微孔,并及时用面积约2.5 cm2的医用胶布粘住微孔,装入灭菌灶内,料棒呈叠堆式紧密排列,纵向每列料棒要有2~3 cm的间隔,以利于热气上下循环均匀穿透每个料棒。灭菌火势要旺,确保在6 h内使灭菌灶的温度达到100 ℃,然后保持100 ℃温度灭菌10~12 h。料棒灭菌完成后待灭菌灶温度降至70 ℃时出料。待培养料棒的温度冷却至28 ℃时,搬到接种室。

3.1.3 食用菌料棒的接种 参照黄海新等[14]的方法,待料棒冷却至自然温度后进行接种。接种人员开始接种前用75%的酒精擦洗双手消毒,然后边打孔边接种制成菌棒,制作菌棒的操作过程要求动作快,持续时间短。袋栽香菇接种环节,是关系到食用菌生产成败的关键。首先,用于制作菌棒的菌种要求菌丝洁白,健壮,浓密均匀一致,无褐色菌膜,无酱色液珠,无杂菌,菌棒的培养基无萎缩干枯衰老的现象,接种时必须在严格的无菌操作条件下进行。

3.2 大棚消毒

养蚕结束后育菇前,用2%的福尔马林加0.1%的高锰酸钾混合液和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液,对大棚内外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以预防菌种感染病原菌,减少烂菌或病菌的发生,提高香菇的产量和质量。

3.3 菌棒培养

在菌棒培养时,要将接种好的菌棒移至消毒好的大棚内呈“井”字形堆放,接种穴要朝外侧放,以利于透气,每层排放3个菌棒,每堆共摆放8层,堆与堆之间隔40 cm的作业通道,以便于通风散热。培养室温度20~25 ℃,以利于菌丝尽快定植蔓延。培养期间,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掌握宜干勿湿的原则。同时定期通风,排除棚内废气,以免影响菌丝生长。在菌丝培养过程中,菌棒温度会逐渐上升,当菌棒温度达到25 ℃时,要及时翻堆,同时打开门窗散热,接种5~7 d后,需要检查菌丝是否吃料、有无杂菌感染等情况,以后每隔5~7 d翻堆1次,发现感染杂菌的菌棒应立即将其淘汰。菌棒培养50~60 d,菌棒成熟,菌棒内的菌丝呈波浪状或形成少许子实体原基,接种穴周围有部分出现棕褐色水珠,菌棒表面有零星子实体原基出现时,即可进行脱袋转色[15]。

3.4 脱袋转色

香菇菌棒脱袋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出菇的早迟、品质和产量。脱袋必须选择在晴天或者阴天,无西北风,气温在15~25 ℃(最适宜气温为20~22 ℃)进行。用小刀轻轻划破薄膜并小心撕去,菌棒摆放呈“井”或“△”形,摆放高度为5~8层,每排之间要留20~30 cm的走道,走道朝门、窗方向,以利于空气流动。菌棒的转色主要靠人为调节控制覆盖薄膜内的小气候。接种后25 d,脱去外袋进行第1次刺孔增氧。刺孔增氧后,菌丝生长速度加快,菌棒温度上升,要注意散堆降温,严防“烧堆”。隔10 d进行第2次刺孔增氧。

3.5 出菇管理

菌棒开袋后经过15~20 d,菌棒已经正常转色,菌丝已储藏极为丰富的营养,菌丝生命力很强,这时必须给予不同的相对湿度、昼夜温差和不同的光照刺激,菌丝突然受到外界剧烈变动的环境条件的作用,菌丝生命力便会相对减弱,开始从营养生长阶段转向生殖生长阶段,并相互交织扭结形成子实体原基,继而形成菇蕾[16],当菇蕾大量出现时,进入出菇管理阶段。香菇出菇时间比较长,春、秋、冬3季均可出菇[12],因此在管理上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3.5.1 秋菇的管理 10—11月份出的香菇叫秋菇。这段时间气温由高转低,菌棒含水量充足,菌丝生长旺盛,有利于香菇顺利形成,为香菇的“黄金”季节,管理重点是拉大昼夜温差,刺激菇蕾迅速发生[17]。管理的关键是温度,袋料香菇出菇最适温度是10~23 ℃,日温差以10 ℃左右为宜。具体冷热刺激,干湿交替的做法如下:白天盖密薄膜,让菇棚内温度升高至20 ℃以上;夜晚全部揭开塑料薄膜,任由外界冷空气侵袭,这样连续3~5 d,促其菇蕾顺利长大。幼菇组织细嫩,含水量高,易失水死亡,为防止幼菇死亡,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要控制在85%~95%,在香菇菇盖直径2 cm至采摘期间,菇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75%~85%。

当采完头批香菇后,有一部分菌棒需要补充水分,同时需要停水养菌复壮7~10 d,待菌棒菇蒂发白转至红褐色时,随即进行冷热刺激,干湿交替,促其多产秋菇。

3.5.2 冬菇的管理 1—2月份出的香菇叫冬菇。这一时期正是中低温型菌株的产菇适期,香菇的品质最优,售价高。这段时间应着重抓好保湿保温,防寒避冻环节,控制菇房内温度不低于3 ℃是关键。早晚不宜开窗,中午气温高时,适当开门开窗通风换气降温[12]。有条件的可采取加温措施,可明显提高经济效益。

3.5.3 春菇的管理 3—6月份出的香菇叫春菇,管理重点是调湿。这段时间气温逐日升高,香菇菌丝恢复生机逐步活跃,由于菌棒含水量明显减少,采用注水或用浸水的方法补充水分,调节菌棒内的含水量,以利于菇蕾陆续发生[18]。

3.6 采收与加工

当香菇子实体长到八分成熟时,菌盖边缘少许内卷形成“铜锣边”,菌株由白转为淡黄时,品质最优,应及时采收、加工[14]。香菇采收与加工直接关系到香菇生产的经济效益问题,根据市场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采收和加工方法。

4 一棚两用养蚕种菌复合经营的效益和发展方向

4.1 一棚两用的经济效益

从10月份晚秋蚕结束后到次年5月份饲养春蚕前,大棚约有6个多月的闲置时间,可充分利用闲置大棚种植桑枝食用菌,从而提高大棚利用率和综合效益。目前,阳城县已普遍实行“一棚两用”复合经营技术,以次营镇赛村为例,“一棚两用”示范园区连片规划,集中管理,走出了一条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新路子,人均1 333 m2桑园,户均1栋大棚,积极推行“一棚两用”养蚕种菌复合生产新模式。此项技术的应用在养蚕生产上既解决了蚕农因养蚕多带来的蚕室紧张的问题,与传统蚕室养蚕相比较养蚕劳动强度降低了30%,养蚕发病率下降了3%[19]。每年5至9月份,可养4批蚕,每个大棚可饲养蚕种15~20盒。据我们调查,蚕农盒种养蚕成本为 415元,其中蚕种款71元、蚕药款50元[饲养1盒蚕种需蚕药的费用约为50元(分别为盐酸诺氟沙星1盒,3元/盒;三氯异氰尿酸烟熏剂2盒,2.5元/盒;甲醛2.5 kg,8元/kg;红霉素1盒,5元/盒;蜕皮激素1盒,15元/盒;新鲜石灰粉、漂白粉若干)]、蚕室蚕具折旧100元[干湿温度计6支(15元/支,共90元)、DS56型小型电动风扇3个(200元/个,共600元)、长竹竿40根(15元/根,共600元)、纸板方格蔟900~1 000片(1.8元/片,共1 620~1 800元)、农用地膜3 kg(15元/ kg,共45元)]、防蚁药氯丹6元(6元/kg,共1 kg)、桑园投入188元。养蚕收益按盒种产茧45 kg计算,蚕茧价格按30元/ kg计算,盒种蚕茧收入为1 350元,扣除成本费用415元,盒种纯收入899元,大棚年养蚕收入13 485元(按饲养15盒蚕种计算)。同时利用冬春不养蚕的时间进行食用菌生产,每棚每年可培养菌棒5 000~7 000棒(菌棒成本为4元/棒,每棒食用菌可获经济收入7元,除去成本可获纯收入3元),种植食用菌的纯收入可达1.5万~2.1万元,扣除大棚折旧费2 400元(以钢架大棚为例,钢架大棚单位面积造价约100元/m2,成本为24 000元/棚,竹架大棚造价为30元/m2,成本为7 200元/棚,大棚使用寿命为10年),全年“一棚两用”养蚕种菌复合经营收入可达3.0万~5.0万元。由此看出养蚕种菇,二者结合,综合利用,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成为蚕农致富增收的又一途径[20],这是目前规模蚕业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

4.2 一棚两用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棚两用”复合经营模式充分利用了大棚的时间空间及本地原料和劳动力资源,有效地提高了单个大棚的经济效益。较传统养蚕方式还有“一优二省三增”的特点。“一优”即优化养蚕环境,解决了传统养蚕时人蚕共室的局面;“二省”即省工、省力;“三增”即饲养蚕种量(盒数)增、蚕茧产量增、蚕农收入增[20]。发展一棚两用复合经营模式还需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以提高综合效益。

4.2.1 经营层面需提高集约程度 向规模养蚕大户发展,少则建园0.67 hm2左右,年饲养蚕种30多盒,多则建园3.33~6.67 hm2,年饲养蚕种近200盒。要做到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做到叶尽其用,劳动力调配合理,大棚利用率高,才是规模大户增产增收的良策。对于靠家庭主要劳动力(一般2~3人)养蚕增收的农户,一般桑园面积以0.67~1.33 hm2最为适宜,建1座标准塑料大棚,年饲养蚕种30~40盒,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大棚的效能,又可减少雇工开支。而承包1.33~6.67 hm2桑园的规模大户,不仅要增加大棚修建数量,还要配套修建标准化小蚕共育室,同时要培训3~5个技术娴熟的工人作领班,雇用一部分闲散的劳动力,由1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长期指导,分期分批进行饲育。一般1批蚕可饲养蚕种20~30盒,1年养4~5批蚕,饲养蚕种50~150盒,逐步转为家庭农场式的经营方式。

4.2.2 发展层面需走多元复合循环之路 蚕桑产业要想健康发展,必须走多元复合、循环利用之路,由单一经营养蚕的副业向多种经营、综合利用、良性循环的生态蚕业转变。大棚养蚕副产品桑枝、蚕沙数量多,综合利用潜力大。棚内种植食用菌可以桑枝为原料;大棚附近建沼气池,可利用蚕沙产生沼气,沼气用于照明和给蚕棚加温。既解决了桑枝、蚕沙乱堆乱放传染蚕病的问题,还可把经发酵杀灭病原物后的残渣重新施入桑园肥田,促进桑树生长,一举多得,能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蚕业。在冬春养蚕空闲季节,利用桑枝等蚕桑副产品作基料,种植适销对路的香菇、蘑菇等食用菌,提高大棚利用率,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1] 周延平,钱娣,刘忠红,等.大棚养蚕关键技术[J].山东蚕业,2005(3):29-31.

[2] 汤一群,何月央,陈明,等.浅谈大棚养蚕技术[J].蚕桑通报,2014,45(2):62-63.

[3] 朱瑞芬.大棚条桑育养蚕效益分析[J].江苏蚕业,2002,24(3):43-45.

[4] 时洪生.大棚条桑育养蚕与传统养蚕效益的调查[J].北方蚕业,2002,23(4):44.[5] 刘国信.阳城蚕桑习俗源远流长[EB/OL].新华网山西频道,(2014-09-03).http://www.s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4-09/03/c_1112335568.htm.

[6] 刘坤太.“桑林”考证与阳城蚕桑[J].北方蚕业,2008,29(3):67-68.

[7] 崔有善.阳城蚕业——北方生态蚕业新模式[J].中国蚕业,2014,35(4):53-55.

[8] 钟桦.大棚养蚕实用技术[J].农家之友,2011(11):24-25.

[9]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养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54.

[10]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方格蔟上蔟营茧技术规程:DB14/T

892—2014[S].太原: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2.

[11]刘桂州,茆迎春.家蚕登簇剂在生产上的应用[J].广西蚕业,2006,43(4):12-13.

[12]顾光银,张明,杨增群,等.富东镇“桑蚕菇”套养模式的推广与应用[J].蚕桑通报,2009,40(2):67-68.

[13]班新河,魏银初,王震,等.木屑培养料不同含水量对香菇菌丝生长及品质产量的影响[J].食用菌,2014(4):32-33.

[14]黄海新,袁阳淦,袁建华,等.香菇袋料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0(2):94-95.

[15]覃效敏.香菇代料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6,25(5):56.

[16]佚名.袋料香菇栽培技术香菇种植技术[EB/OL].新农网,(2008-12-12).http://www.xinnong.net/xianggu/jishu/367620.html.

[17]佚名.袋料香菇栽培最新技术要点[EB/OL].百度文库,(2010-12-14).http://wenku.baidu.com/view/10f36f7202768e9951e738fa.html.

[18]李仲贤.香菇09-2品种的生物学特征及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2(2):257-258.

[19]李全林.养蚕种菌“一棚两用”巧致富[EB/OL].网易新闻,(2016-05-13).http://news.163.com/16/0513/22/BMVT4IIT00014AED.html.

[20]刘军富.蚕桑、食用菌综合利用生产新模式[J].河北农业,2014(11):34-35.

10.16839 /j.cnki.zgcy.2017.01.016

2016-09-19;接受日期:2016-12-14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22)。

信息:靳月琴(1970—),女,山西孝义,本科,高级农艺师。 Tel:0359-2503005,E-mail:jinyueqin2011@163.com

[S88-9]

B

1007-0982(2017)01-0070-06

ISSN 1007-0982; CN 32-1421 /S

猜你喜欢

蚕种菌棒家蚕
基于SVM的家蚕中毒分类识别研究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