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加快发展饲料桑的战略意义

2017-01-14封槐松李建琴

中国蚕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桑树桑叶大豆

封槐松 李建琴

(1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北京 100125; 2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 310027)

我国加快发展饲料桑的战略意义

封槐松1李建琴2

(1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北京 100125;2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 310027)

饲料桑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资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能够提高畜、禽、鱼产品的品质,单位面积产量高、质量好,且兼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等一系列优点。大力发展饲料桑,无论对于蚕桑产业转型发展,还是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解决饲料原料短缺、降低大豆高度依赖进口的风险,进而促进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保障粮食安全及畜、禽、鱼产品的正常供给,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饲料桑;战略意义;蛋白质饲料;转型发展;生态效益;可行性

栽桑养蚕,在我国已传承了5 500多年。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蚕桑生产的视野不断扩大,蚕桑资源多元利用在广大蚕区蓬勃兴起[1-2]。由于桑叶的蛋白质含量较高,饲料桑及其产业化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6]。在我国当前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口粮安全最重要,也相对容易得到保障,但是,饲料粮需求越来越大,安全保障不易,特别是蛋白质饲料的缺口更为突出,导致大豆进口量连续多年持续增加,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的大豆进口量已突破了8 000万t,进口依赖度超过80%[7]。这不仅耗费掉我国的大量资金和外汇,而且严重地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和饲料安全。因此,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发展饲料桑,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既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又有现实的可行性。

1 饲料桑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资源

用桑树的叶片、嫩枝做饲料的桑树,统称为饲料桑。饲料桑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资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能够提高畜、禽、鱼产品的品质,单位面积产量高、质量好,且兼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等一系列优点。

1.1 饲料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在植物叶片中饲料桑叶片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据研究,干桑叶粉的粗蛋白含量一般在25%~35%,是象草的3倍和玉米的2倍;粗脂肪含量为5%~10%,粗纤维含量为10%~20%,赖氨酸含量为1.23%[8]。与“牧草之王”苜蓿相比,干桑叶粉的粗蛋白含量高10.6%,粗脂肪含量低12.5%,粗纤维含量低50.0%,碳水化合物含量高32.1%,灰分和总能量相当[9]。桑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4-6],特别是氨基酸种类齐全,达到18种,其中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的质量分数达到43.0%[3]。故桑叶作为蛋白质饲料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被畜牧专家认定为全价的优质饲料[10]。

1.2 桑饲料能够提高畜、禽、鱼产品的品质

桑树具有药食同源的特性,桑叶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排毒保健的功能。试验证明,桑叶在动物体内消化速度较快、消化率高达70%~90%,总体消化率与大多数热带牧草相当[5],是所有草食性动物的优良饲料。桑叶中的许多天然活性物质还具有抗应激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耐力和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预防流行疫病的发生[11]。用饲料桑代替部分精饲料,养牛、养猪可提高屠宰率3%~4%;养蛋鸡可延长蛋鸡的产蛋高峰时间并增加20%~30%的产蛋量;养鱼可降低饲喂成本提高鱼肉品质。而且能够解决畜、禽、淡水鱼产品的安全问题,饲料桑喂养的畜、禽、淡水鱼产品的重金属、农药、抗生素等有害物质残留远低于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的限定值,有的产品只有限定值的几十分之一;饲料桑喂养的畜、禽、鱼的产品营养均衡、丰富,富含钙、锌、硒等元素和维生素,胆固醇含量很低,品质超群[12]。

1.3 饲料桑的单位面积产量高、质量好

桑树为多年生木本植物,生长迅速,产量高,是目前木本叶用植物中产量最高的树种之一,每公顷高产桑园每年可产鲜叶45 t[5]。大豆即使是高蛋白大豆,蛋白质含量也只有42%左右[13],按目前全国大豆平均单产1 650 kg/hm2计算,1 hm2土地收获的大豆约产植物蛋白693 kg。而按普通桑叶蛋白质含量25%[8],年产鲜桑叶40 t/hm2折合干叶10 t/hm2(桑叶含水率75%)计算,1 hm2桑园可年产植物蛋白2 500 kg,是大豆的3.6倍。

1.4 种植饲料桑兼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桑树作为饲料,属于木本饲料,因而能够兼顾优化环境的生态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经济效益。桑树拥有发达的根系系统,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耐寒、耐旱、耐涝、耐贫瘠、耐盐碱,具有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护田保土,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等生态治理功能,因而是一种较理想的生态治理树种[14]。与大豆相比,种植饲料桑具有不与粮食作物争地,可以在丘陵、山区、沙漠地区、石漠化地区甚至三峡库区消落带栽种,也可以利用零星边角土地栽种,不仅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很好的生态保护功能。发展饲料桑,可以创造我国江河、荒地、石漠、沙漠生态经济新业态,挖掘我国大量非耕地资源的潜在价值。

2 发展饲料桑的战略意义

在我国居民食物需求结构变化、养殖业快速发展、国内饲料资源严重短缺、大豆高度依赖进口及蚕桑产业发展面临困境的背景下,发展饲料桑对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饲料安全和蚕桑产业转型发展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1 有利于满足居民食物结构变化的现实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对肉、蛋、奶、禽、鱼的需求量成倍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全国肉类总产量高达8 625万t,比1980年的1 205万t增长了615.8%,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9.2%,雄踞世界第1;同期粮食总产量由32 056万t增加到62 144万t,仅增长93.9%[7]。我国居民食物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以营养较低的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为主,现在营养较高的蛋白质类食品所占比例上升。2015年全国人均肉类产量62.7 kg,比1980年的12.2 kg提高了413.9%,而同期人均粮食产量只提高了39.1%[7]。

消费需求增长和市场化改革促使养殖业迅猛发展。2015年我国养殖业(包括牧业和渔业)的总产值达40 66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不包括农业服务业)的39.6%,比1978年提高了23.0个百分点,而同期种植业总产值所占比例相应下降了23.9个百分点[7]。与此对应,在我国粮食需求结构中,口粮所占比例持续下降,而饲料用粮所占比例不断上升。

可以预计,随着人口增加、收入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居民食物构成中对畜、禽、鱼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增加。预计到2020年全国肉类、奶类和养殖水产品产量分别为9 000万t、4 100万t和5 240万t,比2015年分别增长4.3%、5.9%和6.0%[15];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要实现2020年的增产目标,需增加1 600万t配合饲料[16]。预计到2025年,饲料粮消费量将达到2.5亿t,占粮食总消费量的42%以上,超过口粮消费量,饲料粮安全将成为我国粮食安全最重要的问题[17]。

2.2 有利于解决蛋白质饲料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

我国饲料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蓬勃发展。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饲料也逐步由粮食副产品发展为专用饲料。而专用饲料又由单一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饲料,逐步发展为以蛋白质为主的饲料。蛋白质饲料是指自然含水率低于45%,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而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达到或超过20%的一类饲料[18]。按照原料来源不同,蛋白质饲料被划分为植物性蛋白饲料、动物性蛋白饲料、单细胞(微生物)蛋白饲料和非蛋白氮饲料4大类。植物性蛋白饲料主要包括豆类籽实、油料籽实、禾谷类籽实以及其加工的副产品,其优点是来源广、产量高、价格便宜等。动物性蛋白饲料主要包括优质鱼虾、贝类、水产副产品和禽畜副产品,如鱼粉、肉骨粉、羽毛粉等,其优点是粗蛋白含量高,灰分含量高,并含有植物性蛋白所没有的维生素,如VB12;其缺点是饲料来源少,价格高。

目前我国主要的蛋白质饲料是大豆、玉米和鱼粉,2015年饲料总产量20 009万t,比1990年的3 194万t增长了5倍多,其中豆粕为6 120万t,约占世界豆粕总产量的26.9%[7]。饲料产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饲料原料资源的紧张和短缺,特别是蛋白质饲料资源更为紧张,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情况。1990年我国大豆总产量为1 100万t,2000年达到1 541万t,但是,自2000年以来持续减少,到2015年减少到1 051万t[7]。因此,国内蛋白质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迫在眉睫。在众多的新型蛋白质饲料开发中,桑树作为蛋白质饲料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因其良好的生物特性、成熟的生产技术、低成本、符合绿色生态理念及其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具有广阔开发利用前景。

2.3 有利于降低大豆高度依赖进口可能产生的风险

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和油脂含量都较高,因而其主要用途就是压榨取油和生产豆粕。自20世纪末期起,在食用油料和畜用饲料供不应求,而国产大豆生产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国的大豆进口悄然兴起,年进口量突破1 000万t。针对这种状况,农业部于2000年制定并组织在全国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根据地理气候条件和大豆的生物学特性,提出在北方发展高油大豆,在南方发展高蛋白大豆,重点在东北地区集中建设高产优质高油大豆示范区。此项工程旨在提高我国大豆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加总产量,减少进口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豆振兴计划》最终并没有实施,随之而来的是国产大豆的生产和科研状况每况愈下。

2000—2015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进口量达到了8 169万t,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25.6%;进口额近450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35%左右[19]。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外汇,而且对我国粮食安全、饲料安全和食用油安全都造成了严重威胁。而且进口的大豆大多为转基因大豆,基本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19],按平均单产3 000 kg/hm2计算,等于在美洲租种了2 723万hm2土地,一旦发生战争或贸易摩擦,这些国家停止对我国的大豆出口,我国众多大型大豆加工厂将被迫关门,大豆油和豆粕将会减产80%以上,居民食用油和畜用饲料将会大量减少,不仅饲料业和养殖业会大受影响,而且居民生活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鉴于这种情况,我国即使现在重新开始重视大豆生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国产大豆,替代进口大豆,但考虑到目前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稀缺及品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因素,估计很难扭转我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发展饲料桑,可以快速替代过量进口的大豆,抵御大豆高度依赖进口可能产生的风险,保障饲料供应和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

2.4 有利于促进传统蚕桑产业的转型发展

我国蚕桑产业的传统路径是种桑养蚕、缫丝织绸、制成品出口,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后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蚕桑实用技术难有大的突破、丝绸产品的精加工技术进展缓慢、其他纤维类产品的快速替代及国内市场需求启动缓慢、国际间竞争加剧等一系列因素,极大地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跳出“种桑养蚕,养蚕缫丝”的传统思维,进行蚕、桑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推进蚕桑产业转型,是实现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而利用现有资源,发展饲料桑,开发桑叶类饲料,不仅有利于减少养殖业对进口蛋白饲料原料的依赖度,缓解我国蛋白质饲料短缺的问题,还有利于促进我国蚕桑产业的多元化转型发展。

3 大力发展饲料桑的可行性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桑树的国家,桑树的栽培历史悠久,现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我国地域辽阔,适宜种植饲料桑的土地面积大,桑饲料来源广泛。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推动了对饲料消费的需求,未来饲料桑具有巨大的市场。桑饲料具有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等优点。所有这些优点为饲料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物质基础、技术和市场空间。因此,大力发展饲料桑,完全具备可行性。

3.1 桑饲料来源广泛

桑叶作为饲料资源,一方面可以利用养蚕剩下的余叶资源,另一方面还可以专门种植饲料桑品种获取饲料资源。我国现有桑园面积约82万hm2,但由于生态桑的快速发展、有些地区只栽桑不养蚕或栽桑多养蚕少以及季节性等原因,有人推测我国近1/2桑园生产的桑叶没有被用于养蚕[3],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此外,桑树既耐寒也耐热,既耐淹也耐旱,适应性强,我国从东到西从北到南的极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尤其是那些不适宜种植粮食及其他作物的地区也可种植。比如,我国北方盐碱地、干旱半干旱耕地、沙漠地面积较大,有些不适宜种植粮食及其他作物,有些种植粮食及其他作物产量很低,如果栽植饲料桑,不仅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据调查,全国1.3亿hm2耕地中有0.18亿hm2以上耕地的盐碱程度较重,如果调整种植结构、栽植饲料桑0.1亿hm2,则可年产植物蛋白2 500万t;北方干旱半干旱面积0.53亿hm2,如果栽植饲料桑500万hm2,可年产植物蛋白1 250万t;西北丝路宜桑沙漠地估计在300万hm2以上,如果都种上饲料桑,既可防风固沙、美化环境,还可年产植物蛋白750万t。仅此3项,每年可产植物蛋白4 500万t,相当于生产10 714万t大豆,完全可以替代进口大豆。

3.2 桑饲料市场广阔

配合饲料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蛋白质原料,能够直接用于喂养动物,是未来饲料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大型养殖企业的首选饲料。2015年我国饲料工业产量为2亿t,比2010年增长了23.5%,保持世界第1;其中配合饲料产量达到1.74亿t,比2010年增长了34.1%;2010—2015年配合饲料所占比例从48.7%上升到了86.9%[16]。2015年,全国蛋白饲料原料总消费量6 750万t,进口依存度超过80%,比201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中,豆粕5 050万t,基本依靠进口大豆生产,菜籽粕1 060万t,30%依靠进口菜籽生产,鱼粉150万t,85%依靠进口[17]。饲料桑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原料,可以添加至各种配合饲料之中制成蛋白质饲料,2012年我国农业部已将饲料桑列入饲料添加剂名录。面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生物饲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将是未来饲料业变革的一个方向[19];而且桑树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其蛋白质含量较高,特别是含有动物必需的氨基酸——赖氨酸,可替代部分常规饲料与乳酸菌一起发酵制备微生物饲料[20]。因此,发展饲料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产业前景。

3.3 桑饲料竞争力强

桑树是多年生作物,根深须广,抗旱、耐渍、耐盐碱,生命力较强,生产成本较低;而大豆是一年生作物,根系浅,抗逆性较差,生产成本较高。另外,桑树除了可以在耕地栽植外,在丘陵岗地、轻度沙漠化的土地都可种植;而大豆只能在耕地而且是土质肥沃的耕地上种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决定了我国的基本农田要优先保证口粮生产,大豆种植面积要想大幅度增加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相同的土质条件下,单位面积桑园生产的桑叶蛋白质是大豆的3.6倍,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

3.4 科技体系比较完整

我国桑树栽培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桑树种植面积较大的16个省(区、市)及其地(市)蚕业研究机构,都设有桑树研究室,从事桑树科学研究的人才、设备、经费都有一定的保障。现有饲料桑既可当木本栽培,也可用草本化栽培。草本化栽培可当年播种当年投产,1年可采伐4~5次,机械化采收。木本栽培既可以收获桑叶,直接用鲜叶喂养动物,也可以将鲜叶自然风干,干燥后粉碎包装待用,发展饲料桑还可以起到很好的生态保护作用。据我们调查,经过近几年对饲料桑的研究、开发、利用及其推广,目前已经在全国多地形成了多种饲料桑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4 发展饲料桑应注意的问题

发展饲料桑意义重大,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如果不进行科学调查和规划,随意一哄而起,可能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因此,对于饲料桑发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 土、水、气必须干净

由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期不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和对土壤污染的治理,导致我国很多地方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桑树根深面广,吸收能力很强,如果在这样的地区发展饲料桑,存在经过喂食动物最后循环到人体造成癌变的可能性。另外,污水和废气通过桑树吸收,经过食物链再到人体,同样有使人致病的可能。因此,栽植饲料桑必须先调查后发展,查明所在地区的土壤、灌溉用水和空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才能有针对性地发展饲料桑生产。

4.2 必须先规划后发展

发展饲料桑生产,涉及到饲料市场、技术指导、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建设投资等许多方面,如果不先进行这些方面的调查研究,盲目组织发展,可能会出现要么发展不起来,要么发展起来了但市场打不开的情况。

4.3 必须加快桑饲料配比研究

不同动物对不同饲料成分及配比的要求不一样,桑叶做饲料喂食不同动物的配比,以及添加其他饲料成分也不一样。对此,国外的一些相关科研机构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我国目前相关的研究还比较粗浅,而且较多属于重复研究。因此,我国有关的科研机构要加快这方面的研究,通过对不同配比的桑饲料喂养各种动物的试验研究,最后得出最佳的配比方案,指导饲料加工企业生产桑叶配合饲料。

4.4 必须因地制宜渐进发展

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推广任何新事物都不能一哄而起,只有先进行试验、示范,再进行推广,才能稳步推进、取得成功。因此,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利用好当地的资源,组织开展发展饲料桑这项工作,促进饲料桑生产稳步向前发展。

[1] 廖森泰,向仲怀.论蚕桑产业多元化[J].蚕业科学,2014,40(1):137-141.

[2] 李建琴,顾国达,廖森泰.蚕桑茧丝资源多元利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蚕业科学,2014,40(6):1 096-1 106.

[3] 沈以红,秦俭,黄先智.饲料桑产业化发展问题探讨[J].蚕业科学,2014,40(1):142-146.

[4] 王介平,曾秀,李玉婷,等.饲料桑产业化发展意义及模式探讨[J].蚕学通讯,2014,34(3):32-34.

[5] 黎小萍,陈华玲.桑叶饲料化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及其意义[J].养殖与饲料,2007(10):65-66.

[6] 孙双印,候向阳,卢欣石.二十一世纪的绿色神奇功能饲料植物——饲料桑[J].中国奶牛,2007(5):53-54.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8] 罗国庆,唐翠明.利用蚕桑资源开发新型畜禽饲料[J].广东蚕业,2001,35(3):22-23.

[9] 黄自然,杨军,吕雪娟.桑树作为动物饲料的应用价值与研究进展[J].蚕业科学,2006,32(3):377-385.

[10]孟永东.饲料产业发展前景刍议[J].河北林业,2006(4):17.

[11]杜周和,刘俊凤,左艳春,等.桑叶的营养特性及其饲料开发利用价值[J].草业学报,2011,20(5):192-200.

[12]许勤.利用饲料桑发展畜禽淡水鱼产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J].林业经济,2014(2):128.

[13]董全中,杨兴勇,张勇,等.轮回选择创新高蛋白质含量大豆种质资源[J].大豆科学,2015,34(6):927-932.

[14]何宁佳,赵爱春,秦俭,等.桑树基因组计划与桑树产业[J].蚕业科学,2012,38(1):140-145.

[15]国务院.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6-10-1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0/20/content_5122217.htm.

[16]李宁.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综合报告[J].中国家禽,2012,34(11):5-7.

[17]王辽卫,张志栋.2015年我国饲料原料市场回顾与展望[J].猪业科学,2016,33(2):44-46.

[18]佚名.蛋白质饲料[EB/OL].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5701531-5914246.html.

[19]蔡辉益.我国饲料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发展趋势[J].农业知识,2016(5):4-6.

[20]王熙涛,何连芳,张玉芳.利用乳酸菌发酵桑树叶生产非常规饲料的研究[J].饲料工业,2010,31(1):49-52.

10.16839 /j.cnki.zgcy.2017.01.001

2017-01-07;接受日期:2017-01-13

信息:封槐松(1956—),男,湖北蕲春,本科。 Tel:010-59193353,E-mail:fhsbj@sina.com

信息:李建琴(1968—),女,浙江德清,经济学博士,教授。 Tel:0571-87953272,E-mail:zjhzljq@126.com

[S88-9]

C

1007-0982(2017)01-0001-05

ISSN 1007-0982; CN 32-1421 /S

猜你喜欢

桑树桑叶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发酵桑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桑叶茶成“致富茶”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会东县桑树快速丰产栽培技术探索
奶奶家的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