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视域中的家国天下

2017-01-14特邀主持人罗安宪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血缘荀子视域

特邀主持人 罗安宪

儒家视域中的家国天下

特邀主持人 罗安宪

[主持人语] 儒家学说常常被称为“内圣外王”之道,而“外王”之道即是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倡导以天下的胸怀观国,以家国的情怀处理天下事务。由家,而国、而天下,这是视域的扩展;由天下,而国、而家,这是事项的落实。家国天下的基础无疑是家。《礼记·礼运》曰:“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人义之十个方面,其中八个涉及家庭。有家才有国,有国方可言及天下。儒家的家国情怀如何?儒家视域中的家国天下如何?围绕这一主题,本栏目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家、国,以及家国一体、天下一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阐发。

洪元植教授的《“家的发见”与儒学中“家”的特殊性》一文,认为儒学对“家”在两个方面持有特殊的观点:一方面,儒学没有把“家”只局限于血缘关系,而是积极地将之与非血缘的“国”相联结;另一方面,没有把血缘关系仅止于父母和子女,而是积极向上、向下溯及。前者可以表述为家的“空间的扩大”,“国”被视为扩大的“家”,进而血缘的“孝”与非血缘的“忠”也联结起来。后者可以表述为家的“时间的扩大”,强调尽孝不止于父母,而是根据血缘溯及过世的祖上,通过“家”永远地记忆自身的血缘之根,而此就是祭祀,是对过世祖上的礼仪化的记忆。从“时间的扩大”和“空间的扩大”来揭示儒家关于“家”的深意,既使家与国联成一体,成为“家国”、“国家”,又与祭祀联结起来,与中国人的宗教情怀联系起来。以家的眼光观国、观天下,就是“天下一家”观。

向世陵教授的《儒家视域中的“天下一家”观》一文,认为“天下一家”观是古代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类社会在“大道既隐”之后,形成的是“天下为家”而非“天下一家”,从先秦到汉唐,天下一家虽然可以从伦理关爱的角度去考量,但终究缺乏一种必然性的效力。宋代理学产生,天下一家的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而下的道德劝善,开始具有形而上的理论支撑,此即张载的“民胞物与”、程颢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朱熹的“理一分殊”、陆九渊的“心同理同”、王阳明的“一体之仁”。“天下一家”观是中国古代国家观的重要理念,是中国古人对于家与国、国与国关系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一思想观念在当今国际交往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当得到大力宣扬。

潘小慧教授的《荀学视域中的“天下”和“国(家)”》一文,具体探究了荀子视域中的家国天下。在荀子看来,土地、人民、道和法是国家的根本。但荀子认为,其中最要紧者,是君子,君子是道、法的决定因素。良法虽然重要,但有待君子来推行;国家虽然待道法而治,然而道法待君子而举。所以,荀子的政治哲学仍是原始儒家以人为核心的思维。君子以及君子人格的培育是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政治领域亦须大力倡导君子之德。这就是儒家虽然不否定法治,但更强调德治的根本原因。

罗安宪教授的《论中国文化学意义上的“家”》一文,从发生学、文化学方面探讨了“家”的缘起、家的根本。“家”首先指向的是房屋,但重要的不是房屋,是人,有人才有家;有父、有母、有子女,才是一个家。父母所居之所被称为庭,所以家也被称为家庭。中国古人非常看重家,中国古代伦理规范大多是讲家庭伦理规范,由此可见家在中国古代文化观念中的地位。家在中国文化里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一个包含有多种感情色彩的概念。家既是人生活的场所,也是人成长的场所;既是人情感的寓所,也是人精神的寓所。在现代社会,涉及家的问题更为复杂,有必要重新审视家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

猜你喜欢

血缘荀子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牛犊错牵难以要回 血缘鉴定确定归属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论荀子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
和谐
古今贯通,民族诗歌的一脉血缘
知识小词条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