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永华治疗失眠经验

2017-01-14王婷婷陶晓郧陈佳飞骆平平张永华指导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永华栀子张老师

王婷婷 陶晓郧 陈佳飞 骆平平 张永华(指导)

张永华治疗失眠经验

王婷婷1陶晓郧1陈佳飞1骆平平1张永华2(指导)

失眠;中医药疗法;张永华

张永华为浙江省名中医,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博士生导师,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载,擅长情志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失眠的治疗方面见解独到,临床疗效确切。张老师指出失眠多由邪实扰乱心神所致,治疗初期以驱邪为主,慎用补气补阳之品;失眠与肝的生理功能关系最为密切,安神先调肝,肝和则神安;失眠治疗中必须顾护脾胃,胃不和则卧不安;药物治疗同时要结合调摄精神和起居,领悟节、修、静三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张老师治疗失眠的经验总结如下。

1 泻实为主祛邪安眠

张老师认为,失眠发病总属脏腑功能失调,以致阳盛阴衰,阳不入阴,而目不瞑。辨证首分虚实,实证多为邪实扰心,有肝郁、肝火、肝阳、痰热、痰湿等实邪扰乱心神所致[1];虚证多属阴血不足,有心肾不交,肝血亏虚等证,因失眠日久,气血耗伤,阴血亏损,虚火上亢,以致心神失养。张老师认为,失眠症多为五志过极,极少劳倦所伤,故以实证为多见,常伴有心烦焦躁,头痛头胀,身热汗多,脘腹痞胀,胸闷不舒,口干口苦,便难等实症,虽为本虚标实之证,但治疗初以泻实为主,慎用补气补阳之品。常采用清泻祛邪之法,如疏肝解郁,清肝平肝,化痰清热,理气和胃等治法,神宁眠安后才宜补其虚,以巩固疗效。正如《灵枢·邪客》中所言“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已通其道,而去其邪”,邪去方能安眠,反对动则补气补血补肾。用方如龙胆泻肝汤、丹栀逍遥散、温胆汤、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用药如柴胡、黄芩、生栀子、半夏、夏枯草等。

2 从肝辨治安魂入寐

张老师指出,肝藏魂,寐则魂归于肝,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疏泄太过或不及皆能引发失眠。情志抑郁日久,气机不畅,导致肝气郁结,发为失眠,多梦,善太息,胸闷胁胀,咽部梗塞感等症,此为肝郁失眠,治疗以疏肝为主,常选方如柴胡疏肝散,再酌加绿萼梅、玫瑰花、郁金、八月札、陈香橼、佛手等品疏解肝郁。伴胁肋胀痛者,当配伍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之品,如炒元胡、炒川楝子、王不留行子、路路通等。

气郁日久,势必化火,导致肝气亢逆,肝火上炎,甚或升发太过,以致肝阳上亢,扰乱心神,症见心烦不寐,急躁易怒,头胀头痛,胸胁胀痛,目赤耳鸣,面红口苦,便秘溲赤等,此为肝火上逆、肝阳上亢失眠。若以肝火为主者张老师以清肝为主,常投以龙胆泻肝汤或丹栀逍遥散减,可酌加夏枯草、栀子、蝉蜕等清肝之品;若以肝阳为主者则以平肝为主,投以天麻钩藤饮化裁,再适当配伍重镇之龙骨、牡蛎、珍珠母、磁石等安神定志;肝阳化风者,头胀头痛症状较甚,张老师认为诸头痛当以风药治之,每于方中稍加味薄之风药,如蝉衣、炒僵蚕、蒺藜等引药达高巅,祛风止痛,每获良效。

张老师指出,肝藏血,若肝血不足,肝阳亢盛伤阴,继而导致阴气不敛,阳不入阴,则不得瞑,此为肝血不足,虚热内扰之证。临床表现为虚烦不得眠,心悸不安,头目眩晕,潮热盗汗,咽干口燥等症。治疗选用经方酸枣仁汤滋阴宁心,养血柔肝。若虚热之症明显者,常与栀子豉汤合用增进清热除烦功效,阴亏者可适当加用百合、生地、麦冬、沙参、五味子等养阴清心。

张老师指出,思虑过度,营阴暗耗,以致肾水不足、心火亢盛,既济失调,也容易诱发失眠,此为心肾不交之证,临床表现为失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腰酸,健忘,目涩,或口舌生疮等症。这类失眠一般见于女性中年以后,常伴有肝阴亏损之证,张老师主张滋阴降火,清热安神之法,常选用知柏地黄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或酌加女贞子、枸杞子、制首乌、旱莲草等药滋补肝肾之阴。潮热明显者,酌加青蒿、地骨皮等清热;汗多者加浮小麦、瘪桃干、糯稻根等敛汗之品,或改用煅龙骨、煅牡蛎;阴液亏损日久,伤及肾阳,以致阴阳两虚者,酌加杜仲、仙茅、仙灵脾等调补肾阳之品。

张老师从肝辨治失眠,认为肝郁疏,肝火降,肝阳敛,肝血荣,肝阴调,肝魂方得藏,肝魂安,故而入寐。

3 顾护脾胃胃和卧安

张老师指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思伤脾气,郁结于中,易致脘腹痞胀,不思饮食等,不利于安眠,注重对失眠患者脾胃的养护。临证发现,失眠挟痰者常伴有咽部异物感、呃逆纳差、胸脘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重、眩晕头痛等症状。此类失眠,张老师常选用半夏类方,如温胆汤、半夏厚朴汤等化痰调中,养护胃气。偏于痰湿者酌加石菖蒲、藿香、佩兰、米仁等品化湿;偏于痰热者,酌加川黄连、黄芩、栀子等清热;痰气交阻者,酌加半夏、厚朴、苏叶、旋复花、赭石等化痰降逆。脘腹痞胀甚者,加用枳壳、木香理气消痞。脾胃素弱的失眠者,恐不能耐受安神药物的寒凉之性,久服易致呕吐、泄泻、反酸、痞胀、胃痛等胃失和降症状,张老师常于方中配伍海螵蛸、浙贝母,即海贝散,或加用川黄连、淡吴萸,即左金丸制酸和胃;或少佐干姜、肉桂等温中和胃;而有些补益药如熟地黄、生地黄,药性滋腻碍胃,不利消化,可酌加陈皮、枳壳、茯苓、山楂、鸡内金、炒谷麦芽、北秫米、沉香曲等药顾护脾胃。

4 调摄精神心静神宁

张老师应用药物治疗失眠的同时,讲究睡眠卫生,尤为注重认知行为治疗,在精神调摄睡眠方面归纳出三字要诀:节、修、静,指导患者管理睡眠,调控情绪,建立健康的睡眠理念。

节: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起居食饮有节,即养成规律的作息制度,按时就寝,营造安宁的睡眠环境,如舒适的床铺,柔和的光线等。失眠者必须建立睡眠环境(床)与睡眠之间的条件性反射,即控制在床上的清醒时间,阻止在卧室内发生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即便日间困倦,也要限制白天的睡眠时间,切忌贪睡赖床和提前上床;饮食方面,晚餐要清淡,不易过饱,睡前忌浓茶、咖啡、烟酒等;二是行事有节,即有节制的进行娱乐活动,不可“以妄为常”。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越来越沉溺于网络、游戏等,大量的娱乐事件占用了原有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明显缩短,尤其年轻一代,已经把这种反常的生活当成习惯。

修:既要修身,更要修心。修身,即注重调理失眠患者的体质。张老师临证时发现,柴胡体质人群[2],多有肝胆胃气机不畅的表现,如抑郁,脘痞,纳差等症;半夏体质人群多主诉咽喉异物感,有痰。这两类体质者,或敏感内向,多思多虑,或个性要强,做事追求完美,容易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较大,发生失眠的概率较普通人群高,可采用柴胡类方、半夏类方调整体质,改善睡眠;张老师亦发现,阴虚火旺体质人群,症见心烦焦躁,潮热盗汗,口干便结等,也多发失眠,这类患者多采用自拟加味酸枣仁汤滋阴清热,宁心安神。方药组成:生地、知母各12g,川芎10g,茯苓、炒酸枣仁各15g,生栀子、淡豆豉各10g,蝉衣6g,生甘草5g。修心,即难得糊涂,“无求于物长精神”。淡薄名利,不求事事完美,凡事尽力即可。对待睡眠亦是,不必要求过高,或过分关注,一定要达到自己理想的标准,即使出现睡眠问题也无需纠结,只要睡眠质量满足需求,精神充沛即可。慢性失眠的治疗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贵在坚持和耐心配合。

静:即通过各种方法让自己的心神静下来。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增大,人心难免浮躁。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减压,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入眠,可以通过慢跑、散步、打球、打太极、瑜伽冥想等感兴趣的运动方式舒缓紧张的情绪,放松身心;必要时也可以找专业的心理治疗师进行心理疏导,适当宣泄负面情绪。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心静下来,方能如《内经》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1]赵青,唐宁,张永华.张永华从肝论治失眠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3):163.

[2]黄煌.我的药人方人说[A].见:南京国际中医药论坛论文集[C].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175-178.

(收稿:2017-02-10 修回:2017-3-29)

book=735,ebook=4

1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2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杭州310007)

张永华,Tel:13306510088;E-mail:zyh16916@163.com

猜你喜欢

永华栀子张老师
How To Get Along With Your Friends Better
Club Recruitment
张老师喝茶
清热消暑山栀子
栀子(赵润怀 摄)
“晨”和“辰”
“漂”和“飘”
脾踩踏板有利于学习
六月栀子香
少年情怀,栀子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