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源性尿失禁的综合护理干预

2017-01-14李春红唐金草郎海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尿管源性尿道

孟 青 李春红 唐金草 郎海燕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郑州 450006

·护理体验·

神经源性尿失禁的综合护理干预

孟 青 李春红 唐金草 郎海燕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郑州 450006

目的 探讨临床神经源性尿失禁的综合护理方法及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05—2014-05来我院就诊的48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进行擦洗身体、更换尿布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干预、饮食指导、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炼等针对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经护理后尿失禁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后,2组尿失禁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有效22例,有效率91.67%,对照组有效18例,有效率7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明显,患者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进行优质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源性;尿失禁;护理干预

神经源性尿失禁是由神经系统病变而导致尿道功能失常的医院护理和家庭病床护理中常见的临床疾病,因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交,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故又称“社交癌”[1]。临床上神经源性尿失禁的原因错综复杂,包括周围性神经病变、中枢性疾病、累计神经的感染性疾病、外伤手术等造成中枢或外周神经损伤等,其包含社会心理等刺激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生活不便及心理负担。神经源性尿失禁好发于瘫痪卧床病人、老年人及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及隐性脊柱裂的患者[2],治疗目的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护上尿路功能。现就尿失禁的护理方式及影响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05—2014-05来我院就诊的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48例,年龄7~75(41±3.2)岁,男32例,女16例,所有患者病情、年龄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48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给予擦洗身体、更换尿布、及时观察病情、帮助患者叩背翻身、增加营养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功能锻炼指导、饮食指导等针对性护理,并根据综合参与因素对患者采取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分类护理。根据疗效标准评估尿失禁患者的护理效果。

1.3 患者护理评估

1.3.1 评估的目的:对患者进行评估主要是为了判断患者是否属于神经源性尿失禁、引起患者尿失禁的原因及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为医护人员实施诊治和护理提供参考,为评价疗效和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

1.3.2 护理效果:评估内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自身严重程度、病史评估、排尿次数、排尿量、尿液颜色、规律和性质等。将干预前后无变化归为无效,将小便时有尿意、中间能稍微控制、排尿量增加、偶与失禁交错归为有效,将基本可以控制小便、偶尔有尿失禁、每天排尿少于12次、排尿量少于300 mL归为显著有效。

2 结果

观察组显著有效16例,有效6例,总体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著有效10例,有效8例,总体有效率75%,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神经源性尿失禁治疗 神经源性尿失禁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药物治疗:目前医学界国内外均无特定的治疗尿失禁的药物[3],据报道,乙酰胆碱酯酶可增强神经元兴奋性,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体内乙酰胆碱的含量,有效改善尿失禁症状[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尿失禁患者可行膀胱扩大术和膀胱包裹术,但需结合术后功能训练,密切观察肾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5-6]。康复治疗:主要通过训练膀胱的功能,比如穴位按摩、穴位针灸、腹式呼吸等(后有详细解说),帮助患者间歇导尿,制定饮水计划等。

3.2 神经源性尿失禁的护理用具

3.2.1 留置尿道管:留置尿导管按部位分为经尿道留置导管和耻骨上膀胱造瘘。经尿道留置导管:随着临床导尿管的广泛使用,考虑到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和密闭引流袋能简便而有效的解决膀胱排空,故经尿道留置导管成为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首位替代排尿方法[7]。在原发神经系统疾病的急性期,这种方法更适宜躁动不安的患者,但长期留置尿管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护理不当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尿道损伤、狭窄等。据统计研究,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菌尿比例可高达100%[8]。医学研究表明,长期留置尿管的尿失禁患者膀胱内壁会出现一种种植型的细菌生物膜,而去除生物膜的有效方法是尽早拔除尿管[9]。医护人员进行导尿时,选择硅化处理或全硅胶的尿管,全程无菌操作,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10]。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性别、年龄选择尿管型号,需定期更换尿管(硅化处理的尿管建议每1到2周更换一次,全硅胶的可3~4周更换一次)并固定尿管、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防止尿管堵塞和泌尿系统感染[11]。耻骨上膀胱造瘘:耻骨上膀胱造瘘是属于最简单的尿道改流方式,因其相较于经尿道留置导管有可避免尿道损伤及并发的泌尿系统感染等优点,在临床得到较多的使用。护理时应防止导管堵塞、保持导管和瘘口皮肤清洁、及时清理瘘口周的分泌物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同时集尿袋必须置于膀胱水平或低于膀胱水平以防止尿液反流而感染,建议集尿袋每周换1次,引流管每月换1次。

3.2.2 尿失禁护垫、纸尿裤、保鲜袋、医用接尿器:尿失禁护垫和纸尿裤是目前应用最普遍最安全也最方便的方法,是临床上较早应用于尿失禁患者的护理用具。因为纸尿裤和护垫质地温和、吸水性强,可有效处理尿失禁的问题且不会给尿道和膀胱带来损害。护理时应注重皮肤的护理,每次更换时需清洗并擦干会阴部和臀部以保持清洁和干燥,防止发生尿湿疹[12]。保鲜袋用于尿失禁优点有价格低廉、透气性好、不易引起皮肤和尿路感染,但使用时应注意其生产日期、卫生许可和保质期。使用医用接尿器可避免留置尿管所引起的尿路不畅、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且价格低廉,可反复使用。接尿器有男女两种类型,使用前先用空气或水将尿袋冲开,女性要将接尿斗放于身体前侧,微微调整后保证尿道口周边肌肉紧贴接尿斗的开口,男性需将阴茎置于接尿斗中,然后固定各个尼龙塔扣[13]。每日清晨与排尿后移除接尿器,清洗会阴部,根据患者补液情况于1 h后再佩戴。

3.3 皮肤护理 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经常由于皮肤被尿液和代谢产物刺激而出现阴部皮炎、压力性溃疡、骶尾部皮炎等,皮肤间的摩擦使本就处于潮湿状态的皮肤更易出现红肿甚至溃烂,故护理人员应重视会阴部皮肤的温度、颜色及是否有皮下组织的瘀血等情况,同时应仔细观察阴道分泌物的量、颜色、性质及有无异味,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据研究,尿失禁患者皮肤红肿情况和尿失禁的程度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所以做好患者皮肤护理至关重要[14]。(1)减轻受压:及时更换尿垫,尿垫要选择质地柔软的,建议床上铺橡胶单和中单,及时清洗患者的会阴部、臀部、阴茎、龟头等并保持干燥,避免形成压疮和湿疹。(2)变换体位:建议并帮助患者适量运动,下床走动,对于使用特制的卧床尿袋接尿器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予适宜的按摩和轻微的转动。(3)保持清洁和干燥:及时用温水清洁患者会阴部皮肤、龟头包皮及阴茎等处的尿液和污垢,使用爽身粉保持干燥,接尿器需定期冲洗、消毒并置于通风干燥、阴凉清洁的环境。

3.4 心理护理 尿失禁又称“社交癌”,故可知其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之大,尿失禁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偏执、抑郁、恐惧等心理障碍。患者会因个人生活不能料理,感觉身上有异味而排斥他人,怕被人歧视继而产生焦虑、孤独、自卑、抑郁等负面情绪[15]。根据大量临床实践得知,患者对护理人员的高度信任感及和谐的护患关系是保证护理成功的关键因素[16]。因此日常护理中:(1)注重交流:主动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其充分的情感支持。耐心倾听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设身处地的去理解患者的感受,给予适宜的安慰,换位思考掌握其思想动态,用肢体语言向患者表示支持和鼓励。(2)贴心护理:尿失禁患者内心格外敏感,相处时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思想,注重细节,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保护患者隐私,更换衣物或尿片时提前向患者做好解释,礼貌询问,关闭门窗,请无关人员回避并用床帘遮挡。详细介绍尿失禁的诱因、注意事项、可能并发症及病情进展等,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告知患者已治愈的病例,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病情康复。

3.5 饮食干预 尿失禁患者会有少饮少尿的认知,因为觉得小便不方便,同时为了减轻尿失禁的征兆,对饮水颇有顾忌。然而饮水过少不仅不会减少尿失禁的症状还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加重尿失禁的症状,所以医护人员必须要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这一点,同时多饮水还能促进排尿反射,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根据每天的气候情况适量调整饮水量,每2~3 h提醒患者饮水一次,为保证夜晚睡眠,每晚10点以后告诫患者少饮或不饮。尿失禁患者若无禁止多饮的禁忌证,应尽量多饮水,保证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 000~2 500 mL。尿失禁患者也应注重营养,饮食应辩证配膳、营养丰富、清淡易于消化、不偏食,禁止患者饮用茶水、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饮料,因这些饮料会增加患者的排尿频率和排尿急迫感。

3.6 功能训练 提高患者对膀胱训练的认知,详细说明其目的、必要性、重要性、方法、时间等,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神经源性尿失禁虽然是神经系统疾病进而造成的尿失禁,但患者长久尿失禁同样使膀胱功能退化,因此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训练是必须的。训练前,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排尿时间、性质、颜色等,总结患者排尿规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间隔时间,并指导患者在规定时间内排尿,即使在规定时间内无尿意也要排尿。若未到规定时间想排尿,应尽可能去控制,可以用音乐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17],进而尽可能将排尿延迟到规定时间,若患者自感尿急憋不住而急于去寻找厕所,从而使已处于兴奋状态的膀胱敏感性增加而无法控制排尿,所以护理人员也应早告知并指导患者此类情况的处理,安慰患者放松,静立或坐下以集中精神抑制。叮嘱患者中断排尿,间隔一段时间再继续排尿,重复训练可促进恢复尿道括约肌正常功能。逐渐延长患者间隔排尿时间,慢慢延长至3 h左右,夜间排尿频率以每夜1~2次为宜,指导患者在排尿后25 min左右进行会阴部肌肉训练。

神经源性尿失禁是属于一种复杂而又困难的慢性病,以前常不主动治疗尿失禁只是采用导尿法,从而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较高。神经源性尿失禁是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排尿通路受损,表现为逼尿反射衰弱或亢进。任何治疗和护理都是以保护患者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为目的。本次研究,通过优质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陈燕.膀胱尿道功能发育及尿失禁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 金香.温针灸法治疗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

[3] 曲丽莉.尿失禁青少年术后家庭护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

[4] 郭丽.广州市脑卒中住院患者尿失禁的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

[5] 任鸣凤,吴芬芬,郑志雄.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37-138.

[6] 薛桂娥,楚婷,陈正英,等.社区护理干预对女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46-349.

[7] 丁留成,黄懿,卫中庆.尿道吊带置入治疗神经源性尿失禁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4): 7 791-7 796.

[8] 高文举.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嗅鞘细胞移植术后尿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2.

[9] 匡静之.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脊髓NGF及其受体TrkA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

[10] 王娜.两种膀胱扩大术治疗小儿神经源性膀胱22例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大学,2013.

[11] 孙浩,范小艳.肉毒杆菌素A在神经源性膀胱致尿失禁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23-24.

[12] 李霞,陈文轩,隋莹莹,等.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装备,2014,S1:475-476.

[13] 杜岳峰,张琳,康党鹏,等.239例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影像尿动力学特点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37(6):510-514.

[14] 谢娟娟.A型肉毒素治疗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尿失禁的Meta分析[D].南华大学,2013.

[15] 艾艳,朱世琼,刘昌桃,等.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6):175-177.

[16] 李建华,金锦华.男性尿失禁患者的循证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6):7-8.

[19] 孙建萍,孙自红,杨支兰,等.老年女性尿失禁护理干预及其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1, 8(3):137-139.

(收稿2016-11-02)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15A320069)

R473.74

B

1673-5110(2017)05-0123-03

猜你喜欢

尿管源性尿道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男性急性钝性尿道损伤后发生尿道狭窄的影响因素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一例膀胱镜下留置尿管困难拔除个例分析
长段外伤性球尿道狭窄行尿道内切开术的有效性和注意事项
腹部定时定向多频振动按摩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陌生的尿道肉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