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传承与思考

2017-01-13周玮

艺海 2016年12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艺术设计特色

周玮

〔摘 要〕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很难达到市场的预期和需求,是困扰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一大问题。如何评价艺术教育当前的发展现状?地域文化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促使高校艺术设计更好地融入地域特色文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从事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地域文化 艺术设计 传承与思考

一、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现状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近年来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教学质量下降、教学内容千篇一律。在国际上,我国艺术设计的作品往往不敌欧美国家,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艺术设计人才水平有限,也不是我们国家艺术人才的创作能力低下,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艺术设计和艺术创作先验性地以西方文化为模板和依据,落脚到艺术设计教育,更需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地域文化,可以提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艺术创造力。[1]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传承地域文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问题

1.许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定位不清。专业定位对于学科的发展和专业水准的提升具有前提性和基础性意义,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这方面却做得很不够,某些学校原本的资源就极其有限,而且传统的优势学科又占据了绝大部分教育资源。面对这样的状况,艺术设计专业除了向学校积极申请之外,还需要在专业定位上面对现实,选择小班化教学的方式将有限资源极大化,提升学生个体的水平。[2]然而,偏偏是这些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提出了不切实际的专业发展定位,招收大量学生,结果导致每个学生在四年时间里学到的知识十分有限。与此同时,一些教育资源禀赋较好,而且传统上就是以艺术专业取胜的学校在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定位的时候反而过于保守,导致优秀的师资条件被浪费。所以扭转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不清的现象是艺术设计专业跨越式发展的前提。

2.教学方向、教学大纲以及教育内容高度同质。教学品质如何,教学成果怎样,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教学内容的优劣。纵观目前我们国家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向,教学大纲和教育内容,其实是较为科学合理的。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不是教育内容不好,而是教育内容太雷同,甚至可以说一模一样。在这个崇尚标准化的现代社会,一致性和可复制性是一个产业能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对于教育来说,这样的律条并不适用。现在许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困难,不是因为市场的需求不足,而是他们的同质性太高,每个人会的几乎都一样,拔尖人才或异质性人才处于稀缺状态。

3.实践教学相对缺位。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然而,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教育过程中,基本以课堂教育和课本知识传授为主,户外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重不大。因为实践的机会很少,所以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也很难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日常的实践当中。

(二)地域文化是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宝藏

地域文化是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流与“财富宝藏”。纵观世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凡是在艺术设计方面表现出色的国家和地区,无不充分吸收和借鉴当地特色的地域文化。譬如,德国在二战之后形成了所谓的“乌尔姆设计派”,他们为德国的艺术设计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二战之后德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战之后的德国百废待兴,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也为了和德国传统的优势产业做联接,西德政府推出了艺术设计产业振兴计划。许多设计师和学者提出了结合德国本土文化特色,将理性原则和功利性原则与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相结合,从而催生出了所谓的“乌尔姆哲学”和“乌尔姆设计派”。[3]从此之后,德国在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尤其是前者)方面表现亮眼。我们国家在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也积极探索将传统地域文化与艺术设计专业相结合,虽然在某些特定的地区做出了成果,但就全国层面来看,还是存在许多的不足和缺陷。

三、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传承地域文化的策略分析

(一)突出课程特色和办学优势

特色和异质性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着重考量的因素。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借鉴和吸收当地特殊和地域文化,从而建立一套区别于其他地区高校的课程体系,形成自己的办学优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已经有些省份高校开始这方面的探索,如广东地区岭南文化为代表的探索,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近年来在不断探索将艺术设计专业和岭南文化有机结合的路径。[4]具体来说,包括了以下两方面内容:

1、对老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当地文化的精髓。广州美术学院的教师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个地区,他们对于岭南文化也许并不了解,但如果连教师都对地域文化一知半解,又何谈培养学生的文化视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广美的领导每学期都会邀请岭南民间文化专家、本校及其他学校的文化学人前来讲学,让老师们加深对于当地文化的了解。与此同时,学院也经常安排老师赴岭南各地区调研学习,在实践中加深对于岭南文化的感知和体认。

2、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融入岭南文化特色,将地域文化与专业课程优势整合。岭南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原文化、江浙文化、西藏文化等一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融入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广州美术学院开设了诸如“岭南文化选修”、“岭南画派专题研究”、“民族文化与艺术设计”、“民族品牌设计与研究专题”以及“民族文化与室内设计”等等颇具特色的课程,让学生在掌握一般设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在民族文化方面有所突破。

(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艺术设计专业比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和人文素养。如今,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学生通病就是“没文化”。要将地域文化与艺术设计相结合,需要有相当深厚的人文素养基础。过去,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重视技艺超过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了“匠人”。现在,需要作出改变,在技艺传输的同时,更加注重用当地特色的民族文化涵养学生,将他们都培养成有具有高度人文素养的“艺人”。

为了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美术学院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艺术理论和文化理论专业课程的比重。在各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中都会包括国内和国外艺术理论专题,但是这部分比重在过去太低了,不足以满足培养具有人文情怀艺术设计师的要求。学院汲取了这一教训,在大一、大二阶段开设了多门相关必修课程,让学生能够进入艺术和人文的场域之中。第二,加强与当地特色文化的联接。除了一般性的文艺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教育和传播当地特色的地域文化,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体悟。为了达到这一点,学院每学期都会请校外的民间艺术研究者来校讲学,让学生知晓岭南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内含价值。从2011年开始广美每学期都会邀请岭南美术、戏剧和工艺美术方面的民间学人来校讲学,兼备理论与实务经验的民间学人能给学生带来不同于学校老师的知识和经验。另外,一些具备民族文化知识基础的老师,会开设专门的“民族文化与艺术设计专题研究”课程,并组织学生设计带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

结语

总之,市场对于艺术设计的需求愈发高涨,就愈能推动艺术设计与相关学科教育的蓬勃发展,但在光鲜外表下,艺术设计教育同质性、低水平的状况愈发严重,为此,必须从中华文化宝库中寻找解决之道。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融入地域文化,注重差异化、特质化发展道路是目前艺术设计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从目前一些高校的实践来看,将地域文化融入设计教育,的确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助力其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向极鼎.地域文化:民族高校艺术设计的教育资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

[2]石钧 赵晓彦.对高校创建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1)

[3]向极鼎.地域文化:民族高校艺术设计的教育资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

[4] 吴卫光.高永坚与广州美术学院的设计教育[J].美术学报,2013(07)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艺术设计特色
岭南文化名家
特色种植促增收
《星.云.海》
《花月夜》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与岭南文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