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美不辞其小,求真不畏其艰
2017-01-13侯文帅
侯文帅
摘 要:冰心作为作家极富盛名,但作为翻译家却少有人提及。实际上,她的译作非常出色,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其翻译达到“顺、真、美”,而翻译国外经典作品又反过来影响着她的文学创作。在肯定其杰出的文学创作水平的同时,我们也应充分肯定其作为翻译家对现代文坛所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冰心;生平;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12-0088-03
一、心之成长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1923年于燕京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便开启了留学生涯,赴美国威尔斯利学院继续攻读文学。1926年,冰心回到中国,在燕京大学从事教学工作直到1936,其间与当时国内极富盛名的人类学奠基人吴文藻于1929年完婚。1946年,她陪丈夫远渡日本,并应邀于东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学。1951年回国,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书记处书记、顾问,并于1960年造访欧洲、亚洲和非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文化交流。
随着五四运动的兴起,受“五四精神”的影响和启发,冰心的文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她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发表在1919年8月的《晨报》上,随后,她创作了一系列诸如《斯人独憔悴》和《超人》之类的经典作品,反映了当时诸多社会问题。1921年,她加入了由茅盾、郑振铎创办的文学研究会。在留美期间,她将点滴生活经历整理成册并命名为《寄小读者》。受泰戈尔作品的影响,1920年冰心完成短诗集《繁星》和《春水》的创作,诗歌风格蕴藉温婉,此文体也被称为“冰心体”,形成了轰动一时的“小诗流行的时代”。
同年,冰心翻译了比利时著名剧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的《青鸟》(The Blue Bird)。在这之后,先后翻译了泰戈尔的诗集《吉檀迦利》(Song Offerings)和《园丁集》(The Gardener),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先知》(The Prophet)和《沙与沫》(Sand and Foam)。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是冰心译作的巅峰期,翻译了10个国家超过50多部作品,包括诗集、小说、散文、书信和民间传说[1]。在随后的10年里,她与费孝通先生、她的丈夫吴文藻一道,完成了《世界史》和《世界史纲》的译作。至20世纪80年代,翻译生涯持续了60年,累计翻译了超过400万字的作品。
二、心之所译
冰心的一生中,有三类译作最为成功,影响最为深远,最具有标志性意义。 1923年,冰心在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硕士论文,标志着她译作生涯的开始——《李易安女士词的翻译和编辑》。文中,冰心首先交代了李易安女士的生平经历,其在中国和欧洲的诗歌现状,随后配合简图分析了中国传统诗歌的韵律、文体以及特征。她将李易安诗集《漱玉词》中最具代表性的25篇翻译成了英文,并且在每一篇的后面都附上了注记来解释一些中国传统的约定俗成。“Chinese slang Suyu(漱玉) means to use very clean water to brush ones teeth and wash ones mouth so that one can speak pure and elegant words.”冰心的这种以简图的形式来分析我国传统诗歌韵律,为后期文学作品中的诗歌剖析和译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方法,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她对李易安诗作的翻译,使得这位杰出的中国女词人被更多的外国读者所熟知,也提高了中国文学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
冰心的第二类译作是对黎巴嫩著名诗人、画家、作家和哲学家纪伯伦作品的研译。1927年,冰心在她美国朋友家第一次接触到纪伯伦的《先知》,便被书中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华美的辞藻所吸引。1930年开始,冰心尝试着将它翻译成中文,很快,1931年便完成并出版了这本书的中文译制版,这也是冰心的第一部英译中的书作。1963年,她又翻译了纪伯伦的另一部作品——《沙与沫》。冰心是翻译《先知》并将纪伯伦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她凭借超凡的诗人天赋,传神的译笔,读出、也译出了纪伯伦心中充满着的无限的爱——对祖国和人民,对大自然和生命,对艺术和真理的追求和至高无上的爱[2]。1995年,为了表彰冰心在中黎两国建交中的贡献,黎巴嫩共和国总统授予了她国家级雪松勋章。冰心对《先知》的译作,不仅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造福了自1931年至今的无数读者。
还有一位吸引冰心并引发冰心强烈翻译渴望的伟人,就是著名的艺术家、文学家、戏剧家、诗人泰戈尔。泰戈尔的人格、思想与艺术,无处不闪烁着爱与美的光芒,对于五四时期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国人,就像黑夜中的火炬。时任《新青年》总编的陈独秀率先将泰戈尔引入中国,此后,众多文学家包括冰心,开始源源不断地翻译泰戈尔的作品。虽然冰心不是第一位翻译泰戈尔作品的文学家,但她对泰戈尔的翻译却是公认的业界第一。从她1946年起翻译的《吉檀迦利》和《园丁集》开始,到1988年的《回忆录》(My Reminiscences),译作泰戈尔的作品花去了她整整六十年翻译生涯的2/3,翻译泰戈尔作品的数量占据了她所有翻译作品中的一半。并且冰心翻译了泰戈尔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和回忆录。泰戈尔作品中透露的诗情画意、优美的韵律、艺术家的洞察力、哲学家的思想和爱的激情,对我国新文学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冰心对泰戈尔作品的译作,至今仍让国内诸多读者和学者受益匪浅。
三、作译相成
翻译贯穿了冰心的一生。可以说,20世纪的翻译文学创造了翻译家冰心。翻译文学哺育滋养了冰心的文学创作,而文学创作反过来促进了冰心在翻译事业上的成长。
在冰心成长的过程中,有两位译者对冰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位是林纾,可以说正是在林纾的影响下,冰心才清晰地认识到她的文学写作应该应用何种内容,归于何种流派,也正是在文学翻译的影响下,冰心拿起手中的笔作为武器,为五四运动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正式进入了文学世界。另一位是郑振铎,五四运动前,冰心读到了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灵秀隽永,富有诗意的三四行小诗,给了冰心极大的灵感。1922年,冰心将她的短诗整理成集,取名《繁星》,在《晨报》上发表。三个月后,诗集《春水》问世,自此开启了短诗盛行的新风尚。《繁星》和《春水》集合了富有哲思以及诗感的句子,与泰戈尔的《飞鸟集》相似,以下是《繁星》第一章,以及郑振铎翻译《飞鸟集》的第十二章的对比: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天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的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它们深深地互相颂赞了。
(《繁星·一》)
“海水呀,你说的是什么?”
What language is thine, O Sea?
“是永恒的疑问。”
The language of eternal question.
“天空呀,你回答的话是什么?”
What language is thy answer, O sky?
“是永恒的沉默。”
Tha language of eternal silence.
(《飞鸟集 12》)
这两首诗都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自然景色,在形式上也很相似。简洁,但是生动有趣、蕴涵哲理并且体现了诗人的智慧。即使是冰心本人也在《纪念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中提到:“我在一九二一年之后写的所谓的‘短诗的《繁星》和《春水》,就是受着他《飞鸟集》的启发。”可以看到,这就是翻译研究对她文学创作最直接,也是最显著的影响。
在冰心的译著生涯里,她的翻译作品和文学创作互相滋养,相得益彰。为了更清楚地分析冰心写作与翻译之间的联系,笔者将冰心的译著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之前以及1949年后。
在前期阶段(1949年以前),冰心的文学创作在思想上受到“爱的哲学”的引导,形式上多采用“冰心体”,并且这两个方面深深影响着她选择翻译的文本。
众所周知,冰心在林纾翻译文学的影响下,以问题小说步入了文坛。在这些问题小说中,她提出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对封建制度和封建家庭的不满。她试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但由于她所身处的环境,她并不能真正和广大工人、农民团结起来,只能给和她同一时期,对未来困惑的青年以她所创的“爱的哲学”:母爱、大自然以及童心。
随后,冰心通过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进一步深化了“爱的哲学”。在这一阶段,冰心主要翻译了纪伯伦的《先知》以及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这两部作品与冰心的创作思想相符,并且冰心个人十分喜欢这两部作品,呼应了冰心“译自己喜欢作品”的思想。冰心对于泰戈尔作品的喜爱在前文中已经提到。至于《先知》,在中文版的前言中,冰心这样说道:“我深深地被那东方哲理的智慧,美丽纯洁的诗的语言所打动。”这两部作品代表了她这一阶段以“爱”为主题的哲学思考以及创作理念。
不仅如此,冰心的写作风格同样影响着她的翻译创作。文学写作中对于措辞的追求,重复、平行、对比、叠字等等使冰心的译文简洁而富有深意。文学作品中温柔细腻的情怀以及婉约的表达,促成了冰心独特的翻译风格。
通过简单的几个例子将冰心的创作与译作进行对比:
(1)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生命也是这般一瞥么?
(《繁星·八》)
My adoration spreads like a glad bird on its flight across the sea.
我的赞颂像一只欢乐的鸟,振翼飞越海洋。
(《吉檀迦利 2》)
本例可以看出,《繁星》以及《吉檀迦利》这两部作品都倾向于将大自然赋予深刻的含义。
(2)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往事·一》)
Let only that little be left of me whereby I may name thee my all.
Let only that little be left my will whereby I may feel thee on every side.
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称你为我的一切。
只要我一诚不灭,我就感觉到你在我的周围。
(《吉檀迦利 34》)
本例可以看出,冰心善于使用修辞。重复、平行不仅在她的文学创作中出现,也深深影响着她的翻译风格。
(3)我的朋友,对不住你;我所能付与的慰安,只是严冷的微笑。
(《繁星·二十九》)
这一点是警觉,是慰安,是导引,然而这一点是由我燃着。
(《往事(二)》)
But to whom life is a rock, and the law a chisel with which they would carve it in their own likeness?
对于那以生命为岩石,以法律为可以随意刻雕的凿子的人又当如何?
(《先知·法律》)
本例可以看出,不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译作中,冰心都喜欢使用颠倒顺序的词语,这极大地丰富了其语言的多样性。这一糅合了中国古语、白话文以及欧化的独特创作和翻译风格成为中国文学历史上别具韵味、独树一帜的一派。
在后期阶段(1949年以后),冰心的文学创作与翻译作品呈现出了新的风貌。解放后,冰心被新中国的新气象打动,她逐步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也更加地热爱祖国。她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歌颂新中国,以及勤劳善良的人民。同时,冰心翻译了大量不仅反映真善美,还促进中国以及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作品。这一阶段冰心的作品主要有《小桔灯》《关于男人》等。其短篇小说《空巢》反映了新时期中西方文化以及价值观上的差异,这篇小说斩获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鼓舞、激励了一代代青年读者。这一阶段,冰心文学创作的目的是实现“对祖国和人民的爱”。
为了世界和平、民族独立和自由,冰心还翻译了大量非洲及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作品,为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即使这一时期的翻译文本是由政府决定,相较于文学活动而言,更称得上是政治行为,冰心依旧认真翻译,努力传达原作中描绘的风土人情,因为她知道,她是在“为国家和人民翻译”。
可以看出,冰心高尚的情操和爱国的热情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和翻译,“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思想始终贯穿这一时期。这些翻译作品影响深远,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
四、心译之本
通过上文的简述,可以看出冰心在对待自己的译作时,不仅有着自己的风格,也秉持着自己的原则。关于翻译的原则,不同译者有不同想法,例如,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林语堂的“忠实、通顺、美”;鲁迅主张的“以信为主,以顺为辅”等。而冰心从文学家兼翻译家的视角,修改了严复的“信、达、雅”,提出译作应达到“顺、真、美”的原则。冰心对于“顺”的注重,早在1920年的《译书之我见》中便看得出,“既然翻译出来,最好能通俗,否则,会打断阅读者的兴头和锐气”,“译者对于难译的名词字眼,能因时制宜,参看上下文的意思取最相近的中国字眼名词,翻译出来。”[3]而对于“真”,冰心认为翻译时,不仅要准确传达原作的内容,还要正确传达原作的意境,不应过分揣度,掺杂己意。此外,冰心对于原作“风格”的传达,也有着执着的追求,即对“美”的保留,但由于“风格”非常抽象,这就需要译者细心捕捉原作风格,也要通过择词、择句以及修辞表意等手段将风格呈现和表达。总的来看,冰心翻译的三原则可归纳为忠实与通顺这两个关键词,能同时做到这两点的译者屈指可数,而两者在冰心的译作中得到了有机的结合[4]。
纵观冰心译著一生,追求译著之美,却从未忽略细节,捕风捉影;追求译著之真,却从未困于艰难,舍近求远。在肯定其卓越的文学创作水平的同时,我们也应充分肯定其作为翻译家所作出的贡献。在翻译理论方面,她以一位卓越的文学家的切身体验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翻译实践方面,她以身示范为新一代翻译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而作为爱国民主人士,她的译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以及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立香,吴建平.冰心翻译语言特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19—125.
[2]陈慧明.试论《先知》冰心译本简洁柔美的翻译风格[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7):109—110+119.
[3]刘金龙,高莉敏.论冰心翻译的“读者意识”与翻译原则[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83—86.
[4]林佩璇.冰心的翻译与翻译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73—78.
(责任编辑:刘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