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学生内化隐性语法能力教学模式初探

2017-01-13刘燕妮田忠山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内化教学模式

刘燕妮+田忠山

摘 要: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英语语法知识与英语语法能力不相符的问题。鉴于此,通过分析人工语法范式下内隐学习多维度归类学习法,对内化学生隐性语法能力的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究。该语法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基于多媒体网络和内隐/外显动态平衡理念的显性语法知识向隐性语法能力内化的教学模式,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语法的积极性,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法能力。

关键词:隐性语法能力;内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12-0124-03

引言

一直以来,国内外语言学家和英语教师对于“英语语法究竟是学会的还是习得的”[1]这一问题难下定论(Krashen,1982; Long,1983; Ellis,1999; 王晓菲,2010)[2],本文试图从人工语法范式下内隐学习多维度归类学习法的研究入手[3],探究基于多媒体网络和内隐/外显动态平衡理念下显性语法知识向隐性语法能力内化的教学模式,为外语教学研究理论和方法开拓新途径[4]。

一、相关理论和研究

在人工语法范式下内隐学习方面,首次通过试验证明内隐学习的确存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Reber(1967),他的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ial grammar) 试验结果表明,除了外显的、有意识的、可以内省控制的学习形式外,还存在的一种内隐的、无意识的、难以察觉的学习方式,即内隐学习[5]。Lewicki(1984)认为,人们在完成特定任务时只凭“知觉”做事,“知觉”实际上就是一种无法言状的内隐学习形成的经验模式,这会导致人们对新的认知产生“顿悟”之感[6]。Ellis(2005)认为,语言能力是由隐性语言知识构成,隐性语法知识习得的目的非受制于语法上的条条框框,为外语教学研究理论开辟了新途径[7]。

国内研究始于1993年,中国心理学家杨治良教授提出了双纬度归类法,发现了内隐学习的“三高”特征,即高选择力、高潜力、高效性[8]。郭秀艳(2004)指出,内隐学习是一种区别于常规外显学习的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是有机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取事件和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9];曾永红(2009)指出,隐性语法知识可以较好地预测学习者的英语成绩[10];王晓菲(2010)指出,应用内隐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对英语语法的识记和对语法技能的掌握;杜小红(2011)指出,重显性语法规律灌输、轻隐性语法能力培养的现象是导致外语学习者语法知识与语法能力严重脱节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就基于多媒体网络和内隐/外显动态平衡理念的显性语法知识向隐性语法能力的内化进行了初步探讨[11]。

本文以国内外研究为基础,从人工语法范式下内隐学习多维度归类学习法的研究入手,探究基于多媒体网络和内隐/外显动态平衡理念的显性语法知识向隐性语法能力内化的教学模式。利用生动的多媒体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语法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积极参与语法学习的过程,内化语法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的隐性语法能力。

二、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内化隐性语法能力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内化隐性语法能力教学模式是通过学习探索语法知识和积极参与语法学习的过程,内化语法知识,提高隐性语法能力的动态平衡模式。模式的具体步骤如下:授课之前,教师可以依据所讲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做成生动的音频、视频、图片、图表、文本等语法材料。我们也可以要求学生围绕将要讲授的语法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完成语法内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语法知识,又增强学生学习语法的趣味性,从而调动他们对语法学习的积极性。

授课期间,教师可以依据语法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设计各种习题形式,如填空、补全句子、造句、改错、语篇重组等形式,让学生去应用所学的知识,将语法知识内化成语法能力。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语境中进行语法知识的内化。比如在讲授被动语态的时候,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用主动语态描写自己做的一件事情;然后与同伴互相检查并画出谓语动词部分;之后再要求学生把同伴的文章改成被动语态的形式。总之,通过类似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语法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掌握和内化语法知识,提高语法能力,完成内隐/外显动态平衡理念的显性语法知识内化为隐性语法能力的教学模式。

授课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对课前和课中内容进行思考,并按照自己的兴趣喜好完成一个语法内容的作业。作业形式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特长而定,可以是音频、视频、图片、图表、文本等各种形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完成内隐/外显动态平衡理念的显性语法知识向内化隐性语法能力过渡的动态模式。一个学期内,笔者在所教的班分别采用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法和尝试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很显著。

三、研究方法

1受试者。研究对象是内蒙古工业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2015级1个自然班,共30名学生。

2工具。测量工具是调查问卷和语法期末考试成绩。调查问卷是笔者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而成。

3实验步骤。问卷分别在第一学期期中和期末发给学生,利用课上时间完成,并马上回收。语法成绩为第一学期期中和期末的语法考试卷面成绩。我们在期中即第一学期的前8周,采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法;在后8周尝试使用媒体网络的内化隐性语法能力教学模式。之后,笔者对问卷和试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以对比了解实验班学生对基于多媒体网络内化隐性语法能力的教学模式的接受效果。

四、效果分析与讨论

1学生对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持的态度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对班级的30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我认为语法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这一问题,认为期中考试的时候很重要有16人,占53%;重要12人占12%,不知道1人,不重要1人;认为期末的很重要21人占70%,重要9人占30%,而无认认为不重要,不知道,一点都不重要。上面的结果显示:几乎100%的学生都认为英语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是(很)重要的,这表明我们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加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是我们必须做的工作。

2学生对语法知识掌握的程度

第二个问题是“我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期中:认为很好的0人,好3人,一般18人,不好9人,一点都不好6人,期末:很好3人,好9人,一般16人,不好2人,一点不好0人。

期中,没有学生认为自己语法知识掌握得很好;10%的学生认为自己语法知识掌握得好;60%的学生认为自己语法知识掌握得一般;30%的学生认为自己语法知识掌握得不好。期末,有10%的学生认为自己语法知识掌握得很好;30%的学生认为自己语法知识掌握得好;也有53%的学生认为自己语法知识掌握得一般;只有7%的学生认为自己语法知识掌握得不好。结果显示学生对自己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认为自己语法程度一般的同学变化不大,这表明下学期我们还需要努力加强语法教学改革工作。

3学生对语法知识运用能力

第三个问题是“我用所学的语法规律来解释语法现象或有意识地对错误的语言进行纠错的能力”,期中:很好0人,好3人,一般12人,不好15人,完全不好0人;期末很好3人,好7人,一般15人,不好5人,完全不好0人。

第四个问题“我在英语语言交际、英语写作、英语翻译中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的能力”期中,很好0人,好3人,一般13人,不好14人;期末,很好2人,好6人,一般17人,不好5人。

期中,近一半(50%和47%)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英语交际中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不好;而期末这样的学生都降到了17%。这表明学生们的对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印证了王晓菲所指出的应用内隐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对英语语法的识记和对语法技能的掌握[4]。

4学生对内化隐性语法能力的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

第五题“在语法课中,老师会经常使用数字概括所学习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把零散的语法知识点系统化,你是否喜欢这样的方法”,期中:很喜欢0人,喜欢9人,不清楚14人,不喜欢7人,一点不喜欢0人;期末:很喜欢5人,喜欢18人,不清楚7人,不喜欢0人,一点不喜欢0人。

期中,没有一个学生很喜欢传统的教学方法,有30%的学生喜欢传统的教学方法;有23%的学生不喜欢传统的教学方法。期末,有77%的学生(很)喜欢这用数字概括所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把零散的语法知识点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这种新型教法的。这表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对语法教学的满意度。

第六题“上语法课时,老师会经常使用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互动起来,加深同学们对所学习语法内容理解和记忆,更好地使语法知识点系统化。你是否喜欢这样的方法”,期中:很喜欢0人,喜欢8人,不清楚18人,不喜欢4人,一点也不喜欢0人;期末:很喜欢9人,喜欢18人,不清楚3人,不喜欢0人,一点也不喜欢0人。

期中,有60%的学生不清楚这样的教学方法;只有27%的学生喜欢传统的教法。期末,有90%的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方法。这说明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们更加喜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七题“我觉得老师上课所采用的这种教学模式对我的语法知识的掌握”,期中:很有用1人,有用10人,不清楚14人,没用3人,一点都没用2人;期末:很有用8人,有用20人,不清楚2人,没用0人,一点都没用0人。

期中,有36%的学生觉得老师上课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对他们的语法知识的掌握(很)有用。期末,这个数字居然达到了94%。这足以说明学生对我们所尝试的教学模式的极大认可。

第八题“我觉得老师上课所采用的这种教学模式对我形成语法知识体系”,期中:很有帮助2人,有帮助10人,不知道16人,没帮助2人,一点也没帮助0人;期末:很有帮助6人,有帮助19人,不知道5人,没帮助0人,一点没帮助0人。

期中,有40%的学生觉得教师上课所采用的这种教学模式对他们形成语法知识体系(很)有帮助,而期末,83%的学生觉得老师上课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对他们形成语法知识体系(很)有帮助。这说明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们更加喜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喜欢程度提高了43%。

第九题“我觉得老师上课所采用的这种教学模式对我内化语法知识和培养语法能力”,期中:很有帮助1人,有帮助12人,不知道11人,没帮助6人,一点没帮助0人;期末:很有帮助6人,有帮助15人,不知道8人,没帮助1人,一点没帮助0人。

期中,有43%的学生觉得教师上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他们内化语法知识和培养语法能力(很)有帮助。期末,有70%的学生觉得教师上课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对他们内化语法知识和培养语法能力(很)有帮助。期中,有20%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他们内化语法知识和培养语法能力没有帮助。而期末,只有3%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他们内化语法知识和培养语法能力没有帮助。这说明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内化学生的隐性语法能力方面,我们所探究的内隐/外显动态平衡理念的显性语法知识向内化隐性语法能力过度的动态教学模式接受程度比传统的语法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36%。

第十题“我喜欢老师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设计各种习题形式,如填空、造句、补全句子、改错、语篇重组等形式,让学生去应用所学的知识,将语法知识内化成语法能力”,期中:非常满意5人,同意15人,不知道8人,不同意2人,完全不同意0人;期末:非常同意11人,同意17人,不知道2人,不同意0人,完全不同意0人。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整个学期,一半以上的学生都(非常)同意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设计各种习题形式,如填空、造句、补全句子、改错、语篇重组等形式,让学生去应用所学的知识,将语法知识内化成语法能力。期末,有94%的学生(非常)认可这种模式。正如Ellis 所言,语言能力是由隐性语言知识构成,隐性语法知识习得的目的非受制于语法上的条条框框[7]。这表明所有学生都有这样的期盼,期盼我们的语法课堂教学模式能利用当今的高科技多媒体网络资源,调动他们学习和探索语法的积极性。

5语法考试成绩

期中考试学生的卷面平均分是50.33,期末的平均分是57.69,平均分提高了7.36分。

总之,上述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显示:在语法教学中尝试使用通过学习探索语法知识和通过积极参与语法学习的过程,内化语法知识,提高隐性语法能力的动态平衡模式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法的意识、激发了他们对学习语法的兴趣,并提高了他们语法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对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

结束语

传统的语法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语法知识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来说内容比较枯燥、形式单一。随着多媒体辅助语法教学模式的运用和多媒体网络的普及,灵活多样的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必将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内化隐性语法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必定能开拓外语教学研究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Krashen S.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on, 1982.

[2]Long M. Does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make a difference?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J].TESOL Quarterly, 1983,(17):359—382.

[3]Ellis R. The Study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王晓菲.内隐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影响的实证研究[J].考试周刊,2010,(55):102—104.

[5]Reber A.S. 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ial grammar[J].Joural of Verbal Learning & Verbal Behavior, 1967,6(2):317—727.

[6]Lewicki P. Processing information about conations that cannot be articulated[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986,12(2):134—146.

[7]Ellis R. Measuring impli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of a second language: A psychometric study[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5,(27):141—172.

[8]杨治良,叶阁蔚.内隐学习“三高”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3,16(6):138—144.

[9]郭秀艳.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关系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2):185—192.

[10]曾永红.英语专业学生隐性语法知识应用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7):298—302.

[11]杜小红.隐性语法知识与隐性语法能力的动态平衡探微[J].当代外语研究,2011,(7):26—29.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内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内化于心 外践于行——承德县人民法院以“学转促”倒逼案件质量提升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