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走出的“土专家”
2017-01-13曾宪波徐世兵
曾宪波+徐世兵
1995年,陈定山的教师职业生涯从郧西县马安中学起步,当年他绝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全县教育系统的一位“名人”。郧西县区域整体推进自主教育改革,让不甘寂寞、喜欢琢磨教育教学工作的陈定山脱颖而出。之后他调到城关镇初级中学担任校长,2016年春又被任命为郧西县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
陈定山,这位从县域自主教育改革中走出来的“土专家”,走上教书育人工作岗位后,深受魏书生“科学与民主”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年曾暗暗立下誓言——“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21年来,陈定山始终“不忘初心”,在教学和管理中践行自己的誓言和教育理想。
“教师和学生都感觉痛苦的教育一定是不成功的教育”
陈定山的教育理想起步于职业生涯的第一站——马安中学。参加工作后,他任教物理学科兼一个班的班主任,让校领导出乎意料的是,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竟然迅速改变了学校一个薄弱学科和“老大难班级”的面貌——学生从“怕上物理课”到“爱上了物理学科”,科任教师感觉“学生像变了个人似的”。
陈定山的诀窍很简单,那就是“尊重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物理,发动学生自己管自己”。初尝“模仿”甜头的陈定山,开始明白学习和反思的重要性,他一边向魏书生等专家学习,一边反思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所蕴含的道理,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注重消化和吸收,慢慢形成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思考。
“学生为什么怕上课,他们为什么不遵守课堂纪律?”陈定山说,一个优秀教师,理应善于从自身找原因,我们是否在学生已有经验和新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变革,把师生从“时间加汗水,日光加灯光”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
“要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上光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肯定是不行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变‘教为‘导。”2007年秋季,陈定山在自己的班级试点,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尝试自主教育改革。
陈定山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八个学习小组,每个纵列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好、中、差搭配的方法确定。每个小组内选出一名小组长,一名“学习小老师”,小组长负责小组内的纪律、卫生、作业等情况,“学习小老师”负责小组内部成员的学习情况。他独自设计导学案,然后将手写的导学案再誊写八份。上课时,每个学习小组发一份导学案,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给足学生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的时间,只有在学生思维集体卡壳时,他才给予适当点拨。第一学期末检测,该班学生平均分高出其他班级10多分。
2008年春季,按照“在感悟中学习、学习后使用、使用中推广、推广后总结”的原则,陈定山尝试的课堂教学改革在马安中学全面铺开。改革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带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让陈定山从一名普通教师一步步走上校长岗位。
改革对教师思想观念的冲击是巨大的,推行之初的阻力也可想而知。陈定山率先垂范,他要求校委会成员为全校教师做表率,耐心做少数教师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慢慢体悟课改的魅力。
“自主不单单体现在教学上,班级和学校管理理念也应跟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在陈定山的引领下,马安中学逐步探索出“13X”动态班级管理模式和“小组合作+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陈定山看来,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所谓自主教育,就是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进而协助管理他人;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学校充分信任教师的一种理念、教和学的方式。
2013年,陈定山调任城关镇初级中学校长。经过调研论证,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个观点:“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痛苦的教育一定是不成功的教育”。为改变原来的教育模式,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他提出“打造幸福快乐校园”的办学目标。
几年下来,陈定山改变了城关镇初级中学的整体面貌,教师们对他的办学思想和以上率下的作风非常认可,以至于被调到县一中后,城关镇初级中学的许多老师至今仍跟他保持密切的联系。
“把学校管理好需要唱好三支歌”
陈定山的自主教育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更体现在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在全县推广自主教育改革中,如果说哪位校长不想改,不愿改,这都是冤枉他。”陈定山直言不讳地说,改变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习以为常的思想观念确非易事。
改革刚开始,陈定山想用制度和规矩约束教师,“逼迫”全校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后来发现效果不尽人意。慢慢地,他得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凡是忽视亲密关系,制度就软弱无力”,即“制度-亲密关系=抗议,制度+亲密关系=响应”。为此,他提出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唱好“三支歌”,即“朋友歌”“示范歌”和“文化歌”。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只有统一了干部的思想,逐步达成教育共识,并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愿景,才能紧密团结全体教职工,让学校上下步调一致。
陈定山在学校以学科组、班级和办公室、年级为单位,形成四大骨干教师引领圈。每个引领圈都配备一到两名学科带头人,在整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的框架下,学校对引领圈成员的专业发展和工作业绩进行捆绑式评价。
“文化是教育的立足之魂,是学校的发展之本。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文化只会让人在熟视无睹中慢慢麻木。”陈定山说,真正的文化是激励、是感染、是熏陶,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陈定山把学校校报办得有声有色,通过校报传播思想、强化理念、指导方法,每期校报以不同的角度对自主教育进行介绍、剖析、挖掘,让自主教育理念在全校教师头脑中扎下根。
在陈定山看来,好校长首先得和老师交朋友,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因为只有让全校教师同心才能同行。每逢节假日,陈定山都会用手机给每一位老师发送节日祝福短信,而且绝不会群发。为了营造家的感觉,让老师们得到家的关怀与温暖,陈定山牢记每位教师的生日,并坚持在学校为教师举办“同月生日会”。
陈定山深有体会地说,三流学校靠校长“盯”人,二流学校靠制度“管”人,一流学校才以文化人。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生活如何幸福呢?陈定山认为,幸福教育离不开三经:一是“爱”;二是“合作”;三是“阅读”。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陈定山说,要想使教师成为一种幸福的职业,就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实践,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唯有如此,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在追求教育理想的过程中享受教育的乐趣”。
无论是自主教育改革,还是学校管理,陈定山不会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而是取人之长,为自己所用。无论工作多忙,他都会坚持阅读,学习借鉴他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改革经验,并不断加以学习、消化和吸收,寻求适合自己的的教学风格和方法。
对教育教学,陈定山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比如,他时常与学校教师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全爱不偏爱,让每名学生都成长;真放不作秀,让每一堂课都精彩;公平不私心,让每个座位都轮换;微笑不古板,让每个孩子都阳光自信。
“爱学生,就是勤表扬,零指责,常沟通,多关爱;爱学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陈定山说,真正触动学生内心并引发他们改变的不是可圈可点的师者“大爱”,而是润物无声的教育细节之中见真爱,比如要随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恰到好处的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受被认可的成功感;善意的批评是对学生的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无限期待。
一所学校把教学研究做实,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一个学科把教研做精,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真正提升。课堂内要让学生在充分自学、独学的基础上,再开展对学和群学,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综合素质。
陈定山说,教师不要担心学生讲不好,能讲是一种勇气,会讲就是一种能力。学校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给他们一个宽广的自主成长的空间。
陈定山认为,教师要多阅读,每天读一点书可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他深有感触地说:“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只有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教育工作才会做得越来越科学,越来越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