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2017-01-13王晓芜
王晓芜
教育现代化落实到基础教育,两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国际化和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特征,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渗透,将改变重大教育战略实施的生态环境,对教育战略目标的落实提供变革性的思路和挑战。
近年来,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离预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实践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技术方面,一个是认识方面。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起步阶段,我们不应该把教学的信息化当成教育信息化的首要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让下一代在信息化时代建立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因为,信息素养关乎到他们在未来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迎接未来时代的竞争。这里的竞争,不单是个体在本土社会中的竞争,而且是每一名中国学生代表国家在国际社会的竞争。
因此,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应该成为中小学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主要目标。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能把教育信息化当作工具来看待,而应该当作学科来对待。
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整合。从整合理念上来说,就是希望教师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中,或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能和自己的学科教学相结合。
我们也要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认识。例如,美国高中校长引进软件的主要考量是启发孩子的空间想象力,而中国校长考虑更多的则是向孩子传授知识,提高学业成绩。
在信息化背景下,资源建设的主体应该实现多样化,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因为,教育信息化单单依靠教育系统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尽可能多地吸收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要同步进化,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因为,面向孩子的教育,不宜追求均衡发展,也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同步发展,而应允许“短板”存在,鼓励发展特长。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时代,“木桶理论”已然让位于“长板理论”,核心竞争力才是王道。
根据教育信息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的工作重心需要有所侧重。比如,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的教学信息化;立足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信息化。同时,我们应该围绕体验做文章,给孩子们营造更多对提升信息素养有帮助的体验机会。当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起来,能让孩子们沉浸其中的时候,我们才算真正实现了教育信息化。
值得强调的是,起初,我们提出的建设路径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现在,我们修正为“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将是我们今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心工作。
(责任编辑 徐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