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拓展班级合唱空间

2017-01-13刘玉琦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黛安娜奥尔夫重构

刘玉琦

什么是奥尔夫?它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简称,是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借助游戏、演奏、图谱欣赏、语言朗诵、美术舞蹈、节奏基石、作曲识谱、卡农等活动对儿童进行综合性音乐学习。在课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音乐组与来自美国的奥尔夫教育专家黛安娜进行了奥尔夫教学法的交流与探讨,共同尝试了大量的奥尔夫教学方式方法,用于班级合唱空间的拓展。

一、拓展思维空间

首先,我们用课堂观察法记录了黛安娜老师的一节唱游课。重点观察有效唱歌时间与教学方式及学生状态。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学生有效参与唱歌的时间比例达到62.5%,教学方法大量运用奥尔夫音乐元素,学生状态积极,能主动参与多种音乐活动。根据数据进行理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黛安娜的课特点在“思维”,她跳出了点、线、面的思维限制,真正做到了“立起来思考”,一节音乐常规课加入月份的知识、生日、色彩、故事、律动表演等多种元素,使大家思维瞬间打开。我组教师与黛安娜共同制订了教研计划。每周三下午互上一节研讨课,每周双方的交流课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十二周的研课,黛安娜突破语言障碍执教中国歌曲合唱课,我组教师用奥尔夫打击乐器进行合唱教学。批判性思维专家李文浩教授高兴地加入我组教研中,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使教师们的思维更活跃更宽广。

二、拓展想象空间

认知的起点是什么?知识构建。知识构建过程的起点是想象,每个人内在都有原创性想象,可我们在课堂中给学生的想象空间不够。音乐组决定以周五活动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我们用“人声艺术”启发学生对生活中声音的想象;用“音乐让我们一起”启发学生用游戏进行想象对话。经过学习,他们能用人声表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不看其人只闻其声,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充分体现了孩子们对声音的良好想象。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音乐想象力,拓宽学生音乐视野,我校与美国科罗拉多州保德小学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了音乐交流活动。通过音乐游戏表现不同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三、拓展创造空间

仅有想象是不够的,学生的想象大多是片段的、跳跃的。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把想象变成逻辑的、理性的、有结构的,能够和课本旧有的、现有的知识连接起来?这就需要创造。把想象力变为具体的设计方案、操作过程及成果,做到“玩中学”“做中学”。简而言之,在乐器方面,让孩子们想象各种自然界的声音,用自制的乐器表现出来,如雷声用自制春雷鼓、雨声用自制雨声筒、小溪流水用自制七个音高小瓶等;在音乐能力方面,让学生将内心对生活的想象用作曲的方式表现出来。学生全年共尝试创作40余首曲目,其中《快乐的节日》等曲目深获专家们好评!教师们在教研方面集体改编杯子歌,在快版的基础上创编慢版的,集体创作两种圆圈舞,用于校园音乐节的活动。

四、拓展重构空间

课堂仅有创作够吗?还不够,还要有重构。想象、创造只是我们知识生成过程中的前两步。重构是什么?就是要把这些想象、创造过程中的东西提炼出来,整合出来,变成可复制的、有步骤、有逻辑、有结构的知识文本。我们进行了奥尔夫班级合唱精品课例设计与整合,将研究出的这些先进理念渗透到合唱教学中,使合唱教学更多元。在重构前,先深入分析教材,哪些合唱歌曲适合重构,重构后效果更好的先挑选出来,渗透什么奥尔夫元素,怎样渗透,音乐组教师先“玩”起来,一课多磨整合出精品课例。2016年4月,武汉市班级合唱精品课例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音乐组每位教师都进行了课例展示,将我校音乐组在奥尔夫合唱重构方面的方法、经验向全市教师进行了介绍和推广。另外,音乐组的教师在本学年还利用教研及课余时间,整合创作了一本音乐游戏书,准备用于明年的音乐教学。今后,如何在专注于奥尔夫教学方式的同时,借鉴柯达伊、达尔克罗兹的优点、长处,以更好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是我们课程开发要思考和研究的方向。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黛安娜奥尔夫重构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什么是爱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
为“雪人”举办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