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背诵小妙招

2017-01-13武月娇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屠夫文言文记忆

武月娇

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很多文言文,这些文章大多要求学生背诵。

背诵的好处,名家有很多阐述。南怀瑾先生说,背诵可以增加人的智力,使人的头脑更细腻、更精详。孩子们真的把古文背好了,读现在学校的教科书,一看就懂。他同时又指出,背诵不要“硬背”,因为这样容易让人对读书产生厌倦之感。可见,指导学生背诵是需要讲求方法的。

背诵文言文的好处,名家有很多阐述。梁实秋先生说,背诵这种教学方法看似很笨,但能使学生在无形中认识中文文法的要义,体会“摅词练句”的奥妙。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叶蜚声先生说:“学习语言必须多读、多讲、多背诵。……因为背诵是帮助融汇贯通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文言文词汇的构成、词语的含义以及字的读音、句的组合等与白话文有较大的差异,学生理解与背诵时难度会更大。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背诵时,需要做具体的方法指导。

一、理解记忆法

常言道,“若要记得,先要懂得”。一般而言,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会记得比较迅速和牢固。反之,如果一知半解、死记硬背,即使勉强背下来了,也记不牢。

理解的方法很多,但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因此本文不详加阐述。这里只列举一种方法——译读法。所谓译读法,即边译边读,边读边译。例如,教学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以下同版本教材只注明年级和册数)《陈情表》第一段时,可以这样做:学生轻声读“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然后翻译——以,因为;险衅,艰难祸患;夙,早时;遭,遭遇; 闵,通“悯”;凶,不幸;“我因为艰难祸患,很早就遭遇不幸”。这样边读边译,背诵的速度会得到提升。需要指出的是,读和译的方式应该灵活,比如自读自译、互读互译、师读生译等,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方法,学生会感到厌倦,进而影响背诵和理解的效果。

二、结构提纲法

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思路。理清了作者的思路、理顺了文章段落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背诵起来就会又快又牢。

教学八年级下册的《醉翁亭记》时,可以这样理清文章的思路:1.亭的环境(环滁、琅琊、酿泉、醉翁亭)和亭名由来(做亭者、命名者、命名之意);2.风景画——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总括点出“乐”字;3.人物画——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4.结束画——太守归、禽鸟乐,点明全篇主旨。指导学生背诵时,教师先让学生记忆文章的脉络,然后按结构提纲对应扩展,学生就能较快速地背诵全文。

再如,指导学生背诵七年级下册的《狼》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四个层次:屠夫遇狼——屠夫惧狼——屠夫御狼——屠夫毙狼。背到“缀行甚远”时,如果忘记了下一句,想想下一层是“屠夫惧狼”,就很容易想起下一层的首句——“屠惧,投以骨”。按照这个思路,背诵起来就会比较轻松。

三、字词串联法

背诵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本来背得很熟的文章,因为背诵者突然忘记了某一句话,导致后面的内容都无法背诵了。此时,如果有人提示一下下一句的一个字或词,背诵者就能顺利地继续背下去。这说明句(段)首的字具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因此,背诵之前,教师可以花点时间,让学生把句首的字、词(一般针对诗歌而言),或段首的句子记牢。

例如,指导学生背诵八年级下册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先让学生把“八、卷、茅、高、下、南、忍、公、唇、归”等字写在一张纸上,背诵“卡壳”时看一下。这样反复几次,背诵速度就会比较快。又如,指导学生背诵八年级上册的《三峡》时,可以让他们先记住“三峡七百里中”“至于夏水襄陵”“春冬之时”“每至晴初霜旦”四个段首句。这四句话分别是四段的中心句,四句的下文就是描绘对应景象的,所以抓住了这四句,整体理解背诵就不难了。

除了抓句首字、段首句背诵之外,有些押韵的诗文,还可以抓韵尾。如,背诵八年级上册的《春望》时,指导学生抓住韵尾字“在、深、泪、心、月、金、短、簪”回忆每句诗的具体情境,他们很快就能记住整首诗。

四、画面再现法

有些文言文,要么景物描写如诗如画,要么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读了课文,画面就会在头脑中自然而然地出现。对于这样的文章,运用画面再现法使自己如临其境,记忆就会更加快速、牢固。

八年级下册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八年级上册的《桃花源记》等写景抒情类的文言文,几乎每个自然段都是一幅精美的画面。指导学生背诵这类文言文时,笔者常常引导学生给文段中的每一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然后边结合文字想象画面,边背诵课文。如教学《岳阳楼记》时,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课文顺序,分别将其中几个自然段的小标题拟为洞庭湖全景图、洞庭湖“淫雨霏霏”图、洞庭湖“春和景明”图,然后引导学生边想象边背诵。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全文。

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深入作品,进入意境。为了达成这种目的,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辅助手段,比如借助多媒体设备,把文中优美的画面、诗一般的意境呈现在学生面前等。这样做既能提高记忆效率,又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音乐助背法

优美的音乐能调动人的情绪,使人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教学中适当地引入音乐,能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提升学生背诵的能力。

指导学生背诵八年级下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引入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指导学生背诵九年级下册的《蒹葭》时,引入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背诵蒲松龄的《狼》时,引入《聊斋志异》的主题歌;背诵九年级下册的《愚公移山》时,播放江涛的《愚公移山》,等等。这些歌曲不仅能升华文章的主题,而且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在这种愉悦情绪的影响下,学生的记忆力会大幅提高。

六、分段突破法

分段突破法指把较长的诗文化整为零、化长为短,然后分段背诵。由于每次背的内容减少了,背诵的速度就会加快。这样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强背诵的信心。

九年级上册的《出师表》篇幅较长,背诵难度高,比较适合采用这种方法。具体做法是:先背第1段——这一段有三个记忆点,作者先分析不利形势和有利形势,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建议;再背第2—5段——作者分别提出“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和“亲贤臣,远小人”两种观点,然后具体分析原因;接着背第6段——这一段作者先叙述自己“隐居躬耕、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后写“临危受命”的原因;然后顺次背诵第7段——作者先追述白帝城托孤的往事,再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最后背第8段——分别讲述出征者、留守者和“陛下”的责任。这样分点突破,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让他们用较短的时间完成背诵任务。

事实上,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看成是上述多种方法的综合,因为分段背诵时,我们需要灵活的采用理解记忆、画面再现等方法,而最后的整体背诵,我们又需要灵活的采用字词串联、结构提纲等方法。

除了上述六种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尝试边抄边背法、接力竞赛法等方法。运用前一种方法,学生边抄边背,既可以加深记忆,又能减少错别字;运用后一种方法,既能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

当然,背诵的方法远远不止以上几种,而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不可能孤零零地采用某一种方法。教师具有方法指导的意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指导方法,学生的背诵能力就会逐步增强。

(作者单位:枝江市教研室)

猜你喜欢

屠夫文言文记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记忆中的他们
记忆翻新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和尚下地狱,屠夫上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