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中智慧产业培植对策研究

2017-01-13季琳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4期
关键词:智慧城市

季琳

摘要:智慧产业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应从强化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文化资源打造创新引擎、营造创新生态、构建产学研价值新网络等方面去推进智慧产业的发展,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产业;城市转型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4.002

美国学者马克鲁普是最早提出智慧产业的,他认为智慧产业是指这样一些厂商或者组织机构(某些时候还可能包括家庭和个人),他们生产知识,特别是信息产品和服务,无论这种生产的目的如何。智慧产业是高知识、高智力产业,也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目前,我国智慧产业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科技投入的不足。我国近年来总体的R&D经费投入虽然在持续增长,但R&D经费投入占GDP的百分比却一直在1%左右徘徊,发达国家一般在2%以上,中等发达国家在1%以上。其次是高新技术人才的缺乏。据统计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人员占40%,而发达国家为60%~70%;同时,人才流失现象也相当严重,每年流往国外的高科技人才占80%以上。智慧产业和人才既是智慧城市成功的关键,也是智慧经济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在智慧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年代,智慧城市加速培植智慧产业和人才,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完善数据科技,加速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数据化”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数据化”就不可能有信息化和现代化,更无法谈论智慧城市。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的信息产业,数据的生成和使用已成为其最重要的命脉和最有力武器。加强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智慧城市战略的重要路径和措施,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服务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大力推动互联网普及应用,建设先进的网络文化等。

2006年5月,我国颁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强调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要实现: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目标。

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基础信息管线、通信局房、无线基站、卫星接收站、长途通信光缆和国际海光缆等。目前,上海市作为亚太信息通信枢纽,已经基本形成了适应国际大都市发展需求、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在信息接转方面,上海承担了全国超过50%的国际电话汇接,为11家运营商提供话务转接。上海还拥有国内最大的海光缆登陆战——崇明登陆战,2008年在上海登陆的国际光缆达到9条,国际出口带宽超过500G。

另外,上海还在积极参与推进“无线上海”的建设,全球现在已经有超过600个城市开始建设“无线城市”,像美国的亚特兰大、旧金山,欧洲的伦敦、斯图加特,我国的台北等地,为所有市民提供无线宽带接入已经变为现实。目前上海已经完成了超过8000个热点的无线宽带覆盖,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网络,使其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享受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

2挖掘文化资源,打造强势城市发展创新引擎

国际著名的创新生态学专家德佛尔(Dvir)博士2003年的研究得出,“创新是将智慧和想法转变为价值的过程”。对一个城市来说,公共基础设施构成了城市创新的原动力,但是需要将城市的普通公共基础设施转化为独特的城市创新引擎,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的转化和智慧的引领作用。这主要包括:战略意图、用作创新引擎的现行视觉、急需或挑战、刺激的物质空间和虚拟空间等。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的城市创新引擎,就必须充分发挥城市内部智慧资源的优势,在综合实力总体发展水平上逐步完善城市创新引擎的元素。

2.1整合城市现有智慧资源,构建知识共享平台

要整合智慧资源,就必须加强国家和地方跨部委、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打破行业和部门之间的界限,建设高效便捷的智慧服务公共平台;同时城市内部必须优先整合智慧资源,按照统一标准和规划详细梳理、加工、升级智慧资源。2020年之前,中国所有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加大智慧创新基础设施和智慧服务公共平台建设的投资。

2.2培育知识共享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

智慧资本的培育和开发实际上是知识共享文化环境的培育,这是智慧资本的特性和形态所决定的,也是智慧管理和智慧资本运营的客观要求。因此,要建立智慧共享文化系统,就必须研究智慧需求的构架、智慧资产管理的变化、管理、组织和运营、人力资本等问题,使知识管理和智慧资本运营成为一种知识共享的文化管理。

2.3规范和加强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

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尤其是咖啡厅、图书馆、博物馆、剧院、广场等,应有计划、有智慧、有思考的发展,让这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成为广大城市主人创新思想自由流动的场地和场所,让市民、商人、教师、艺术家、实业家、儿童等,都能在这些创意和灵感恣意发挥的场所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2.4争取机会多举办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大型会议和活动

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性和地区性的会议,比如高峰论坛、博览会、文化年、展览会等,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办好这些活动,让有影响力的节事活动成为智慧城市创新发展的机遇和良缘,并以此推动城市“名片”的形象设施建设。

3营造创新生态,优先发展智慧试验园区

创新生态学最早是由以色列裔隆·迪佛尔(Ron Dvir)博士使用的,他在其出版的《展开创新的立方形》一书中给这门学科这样定义道,“创新生态学是一门有关空间、时间、文化及相互关系、如何利用基础设施和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创新活动注入养分和动力的新兴科学。”智慧城市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由鼓励、培育和催化创新思想和理念,并能使其转化为有价值的工作环境等组成。正因如此,要有效创新,实现创新的目的就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和体系。

营造城市的创新生态系统,离不开智慧密集的创新实验园区。城市决策者们开始越来越重视智慧密集的工业区和科技园区发展,这些将成为城市、区域和国家的重要创新实验园区。工业区和科技园区的作用在大多数智慧城市的战略规划中,都得到认可和重视。如荷兰的格郎宁根市,400年中一直是欧洲的“智慧城市”和荷兰的智慧中心,它拥有格郎宁根大学,泽尼克科技园区则是格郎宁根大学创新的园地和发展的驱动力。大学和大学园区的发展成为智慧城市的助推器。印度城市斑加罗尔,被誉为“亚洲硅谷”,IT和通讯两个领域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异常繁荣,是一个知识高度密集的地区。在这个创新环境中,政府、国际大公司、教育、研究院和技术劳动力市场等都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由于我国管理方式落后、生产流程和工艺水平较低、品牌和市场营销能力薄弱,我国的智慧城市战略面临创新竞争的巨大压力。

4依托科研院所,构架产学研价值创造新网络

产学研结合模式是智慧经济时代产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攻克复杂性难题的重要手段,还是迅速提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4.1强化政府对产学研的引导和管理职能

在产学研的链条中,政府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地方政府是创新体系的主导,通过各种政策的规划和制定,对产学研各方合作的积极性给予必要的激发,并且地方政府应从制度上保障高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发展。较为成功的产学研合作国家有芬兰、美国、韩国和日本。芬兰是以独特的国家创新系统为产学研的强大后盾;美国则是以多样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而闻名;韩国倡导的是“官产学研”联合研究的,直接强调了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日本是以“产学官”著称,也突出了政府的功能。不难看出,这些成功的案例都表明了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支持科研成果转化的多元化创新机制正在形成。

政府对产学研的引导和管理职能,尤其要体现在城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各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尽快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优惠政策、有利于规范产学研合作的法律法规,有效引导和整合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要素,构建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精准高效、开放务实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

4.2完善先进技术对城市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的更新

高校等研究机构的科技成果能否得到充分转换和利用,取决于产学研合作需要有一套完整而系统的科技信息网络,保障信息和技术的顺畅流通。韩国的产学研链条中有一个官方性质的领导机构——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KISTI),它是韩国信息研究和服务行业的管理者和分配者。韩国政府从经费、人员等方面都投入大成本支持它的发展,并且在法律上明确了其信息研究的领导地位。该机构的信息研究实力很雄厚,每年都撰写大量的信息分析研究报告和数据动态报告,并及时关注当下最新的技术和动向,不断更新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的储备库,各行业的研究机构及企业对这种信息的深层加工服务非常欢迎。这种将信息服务行业的研究领导权相对集中的模式,有利于合理调配行业内的各种资源,及时替换旧的、过时的信息,补充完善先进的技术和知识,避免知识的浪费,提高转化效率。

4.3加速中介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助力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产学研链条中“产”与“学”、“研”的桥梁,如何促进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输出和技术流动,这是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重要任务。常见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智慧城市中的这些机构应向规范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引导产学研三方开展技术开发与服务活动,构建技术交流和交易信息平台,智慧城市还应创造积极的政策扶持和优越的条件环境,来鼓励其发展。

5结论

总之,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路径研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加速智慧产业的发展,构建多层次的融资平台和强大的智慧资本市场,带动智慧城市发展的高效运转。在知识和信息技术大爆炸的今天,与金融资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唯有智慧资本,因此全球经济一体化将加快城市化进程,信息化将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走智慧城市的发展之路将成为人类走向未来的共同选择。参考文献

[1]王志章著.知识城市: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1):232.

[2]刘莉芳.国外产学研合作成功经验总结及启示[J].商业时代,2009,(05):68.

[3]陈静.知识服务产业社会资本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145147.

猜你喜欢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与广电网络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