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红屋”真正的作者
——“红屋”的装饰风格及其作者探讨
2017-01-13戴竹君
戴竹君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谁才是“红屋”真正的作者
——“红屋”的装饰风格及其作者探讨
戴竹君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威廉·莫里斯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同时也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先驱,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他的设计实践开始于“红屋”,作为其一生中唯一亲自设计建造的住宅,“红屋”的装饰风格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莫里斯对“红屋”倾注了心血,但红屋真正的设计者和建筑师却是好友韦伯。文章结合笔者实地考察“红屋”的经历,从“红屋”的背景、历史、装饰风格、影响等方面对“红屋”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对“红屋”的真正设计者进行了分析讨论。
红屋;威廉·莫里斯;工艺美术运动
一、“红屋”的缘起与其真正设计者的探究
威廉·莫里斯1834年3月24日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从小家境殷实,受到了英国传统的良好教育。1851年,年仅17岁的莫里斯到伦敦参观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时,就对丑陋的工业产品表现出极度厌恶,而这种态度也影响到他后来的思想与设计实践。两年以后,莫里斯进入牛津大学埃克赛特学院,通过朋友介绍,开始了解约翰·拉斯金①的思想主张,尤其是他对于哥特式风格的兴趣,这对莫里斯一生的设计实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855年,莫里斯从牛津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以哥特风格建筑闻名的斯特里特事务所并在此结识了其一生的好友——建筑师菲利普·韦伯(Philip Webb,1831—1951),此后不久,通过他自己创办的《牛津与剑桥杂志》,莫里斯结识了拉斐尔前派②的艺术家罗塞蒂,并在他的劝说下放弃了建筑,转而开始绘画,这段绘画经历对莫里斯而言并不算成功,却因此结识了一位美丽的模特——简,两人不久后订婚,莫里斯开始筹备婚房,并且邀请韦伯参与新房的设计,他自己则将精力投入房屋室内装潢以及家具、墙纸等设计工作中,这座新房的建成被视为莫里斯生涯中的转折点,自此以后,莫里斯几乎完全放弃了绘画,开始全身心投入实用艺术的设计实践中,并和朋友们成立了设计公司,在商业上也取得了成功。莫里斯提出设计的民主思想,并且在大量的设计实践中尝试实现这些理想,他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先驱和奠基人[1]57,在设计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红屋”的诞生
1858年秋,莫里斯在伦敦肯特郡找到了一处地点:位于克雷山谷之上的贝克斯利希斯拥有视野开阔的一片土地,周围的景色让他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埃克赛特。同时,这片土地刚好位于乔叟③的朝拜者去坎特伯雷的必经之路,离伦敦也不远,因此莫里斯很快下决心在这里建造自己的新房。他提出“不要在屋里放置任何你不确定其是否实用或者美观的东西”,强调功能与装饰的有机统一,并且和韦伯一起前往法国旅行,在沿着塞纳河从巴黎到鲁昂的途中,莫里斯向韦伯提出要建立一座中世纪风格建筑的想法。一年之后,1859年4月莫里斯和简在牛津完婚时,韦伯也同时完成了红屋的设计稿(图1),两人花了一年的时间合力完成了红屋的建设,并最终花费了4 000英镑——来自莫里斯从父亲手里继承的遗产。
房屋的外观没有任何粉饰(图2),清水砖的完全暴露体现出莫里斯对当时流行的维多利亚风格的反对,也因此得名“红屋”(Red House),如罗塞蒂所言,这是“一种复杂的莫里斯的浪漫乌托邦理想与韦伯的实用常识的结合”。
图1 菲利普·韦伯1859年完成的“红屋”设计
图2 “红屋”的清水砖外观
(二)关于“红屋”真正设计者的探究
尽管“红屋”的房屋设计是由韦伯完成的,然而后世却并没有将“红屋”看作是韦伯个人的建筑作品,相反,学界却将“红屋”视作威廉·莫里斯设计实践的里程碑,笔者怀着“谁才是作者”的疑问,为一探究竟,亲身前往红屋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其原因进行了以下分析。
首先,“红屋”的外形取决于其内部的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呈L形建筑的两翼在处于房屋心脏位置的门厅和楼梯间交汇,一层除了位于交汇处北面的餐厅,没有任何大房间,房屋最主要的两个大房间——绘图室与工作室——都位于二楼,这与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住宅通常采用的对称性布局完全不同,也体现出了莫里斯的独特想法。
图3 “红屋”的内部结构
其次,房屋内部的装饰,如墙纸、地毯、彩绘玻璃窗等,以及家具都是由莫里斯与朋友们一同设计完成的,莫里斯还尝试在家具上装饰亚瑟王神话的画面,使其更加迥异于市场上的家具。可以说,“这座建筑和内部的用品,为一种新的风格奠立了基础”[1]59。
最后,“红屋”之所以引起当时艺术界的广泛兴趣,主要是因为这座建筑作为莫里斯和艺术家朋友们经常聚会的场所,使得它作为一件作品能够被广泛知晓和了解,同时也给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带来了灵感以及一种新的观念:通过彼此的通力合作,可以使他们的艺术理想得到更好的实现。在“红屋”发现的韦伯写给莫里斯的(图4)信中,我们可以看到“红屋”集结了一批当时著名的艺术家或对艺术充满追求的人们,比如:查理·福克纳④,乔治·坎普菲尔德⑤,博德利⑥,这些艺术家在“红屋”里畅所欲言,并且与莫里斯一起讨论艺术与商业的融合问题。“红屋”的成功给莫里斯和朋友们带来了信心,之后不久,“莫里斯、马歇尔与福克纳公司”(Morris, Marshall, Faulkner & Co,以下简称MMF)成立,业务范围广泛。莫里斯也迎来了艺术创作的高峰期,“其设计特色基本上是‘红屋’设计风格的延续”[2]。
图4 韦伯写给莫里斯的信
综上所述,“红屋”的设计虽然不是莫里斯亲力亲为,然而这座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是由莫里斯主导的,由朋友们参与的房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由莫里斯进行把关,可以说“红屋”的设计风格是莫里斯实用艺术审美观的体现。除此以外,“红屋”在艺术史和学界的地位不仅是因为这座建筑本身具有价值,而且在于其为一种新的风格即之后不久在英国展开的“工艺美术运动”⑦风格奠定了基础。而莫里斯的设计实践在这场设计运动中真正实现了拉斯金的思想,并就此奠定了莫里斯在设计史上的重要地位[3]。
二、“红屋”的装饰风格>及其局限性探讨
(一)“红屋”的装饰风格探讨
(1)墙纸与壁画。“红屋”内的墙纸图案由莫里斯亲自设计,并且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完成,木匠先将莫里斯设计好的图案雕刻到木板上,然后涂上墨水,几人合力将木板小心翼翼地覆盖在空白墙纸之上,并用锤子反复敲打,最终呈现出颜色均匀的图案(图5、图6)。墙纸图案以植物花卉为主要题材,有着强烈的浪漫自然主义色彩,而这些图案的设计也表现出莫里斯在艺术创作方面的天赋。
图5 制作墙纸的木板原型
图6 “红屋”工作室的墙纸
“红屋”工作室内的壁画则由莫里斯委托伯恩·琼斯完成。伯恩·琼斯描绘了七幅中世纪浪漫主义故事中的场景,遗憾的是壁画只完成了其中三面,这三面壁画表现的都是婚礼的场景(图7)。
图7 “红屋”工作室的壁画
(2)彩绘玻璃窗。“红屋”内的彩绘玻璃窗(图8)由莫里斯亲自设计,与大多数教堂的彩绘玻璃窗相比,“红屋”的玻璃窗图案朴素简洁,同时也不失微妙的色彩变化,有着与众不同的风格。莫里斯在“红屋”设计过程中关于彩绘玻璃的实践,对MMF公司所承接的彩绘玻璃业务起到了一定影响,可以说,他对彩绘玻璃的热爱与他童年时期对哥特式教堂的深刻印象是分不开的。
图8 “红屋”内的彩绘玻璃窗
(3)室内家具陈设。门厅内的大型橱柜由韦伯特地为“红屋”设计,而莫里斯在橱柜中央的面板上画上了马洛里《亚瑟王选集》中的场景,并且将妻子简的形象画入了情景。橱柜几乎覆盖了整面墙,显得非常有气势,附带的座位则为刚进家门的人提供了方便。绘画室内的大型橱柜则由莫里斯亲自设计,造型简洁,兼具储物与休憩功能。
(二)“红屋”的局限性
值得一提的是,红屋的室内装饰虽然精美华丽,但是在居住舒适性上却考虑欠妥,由于“红屋”的设计时间是在夏天,为了避免长期的光照所产生的高温,莫里斯选择了正面朝北的设计,然而这样的设计加上过大的卧室空间,和过小的窗户,使得室内除了夏季以外长期都晦暗阴冷,并不适合居住,而英国多雨的海洋性气候更是雪上加霜,这也是“红屋”在设计上的局限性。
三、后红屋时期——莫里斯的设计实践与“红屋”风格的延续
红屋的成功使得莫里斯意识到社会对于能够为大众服务的设计有着广泛需求,要为大众提供真正的好设计,同时打破矫糅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垄断,以及反对丑陋的工业化风格,就必须成立一个专业的事务所来承接业务。而在“红屋”的建成过程中,莫里斯与朋友们通力合作,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领导才能,于是他彻底放弃了成为画家的想法,与朋友们一起开设了MMF公司[4]。
公司旨在为人们提供物美价廉的设计物,使得大众在生活中也能使用到真正美观且实用的产品,以此唤醒大众的审美精神。公司承接业务广泛,包括墙纸、壁画、刺绣、彩绘玻璃、雕塑、家具等,且风格也都是“红屋”风格的延续。公司一度获得强烈反响,在1862年的南肯辛顿博物馆第二届国际博览会上,MMF公司展示的彩绘玻璃和刺绣等作品赢得了两项金奖。
莫里斯于1875年买下了公司另外两位合作伙伴的股份,并将公司改名为“莫里斯公司”(Morris & Co),开始独立掌管公司业务。他所设计的产品有着强烈的自然主义风格,被称为“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征。而他的平面设计作品也有着较高的艺术造诣,代表作《乔叟作品集》(TheworksofGeoffreyChaucer)的书籍装帧,也是工艺美术风格的杰出代表。
四、后莫里斯时期的红屋
前文提到,由于“红屋”的局限性导致其室内温度除夏季之外都一直偏低,而莫里斯的太太简体弱多病,因此莫里斯决定举家搬离红屋,并且再也没有回去。他“坦白承认即使只回头看一眼都是他无法承受的”[3]。1866年房产中介开始公开售卖“红屋”(图9),自此以后“红屋”历经数任主人,尽管到了20世纪,“红屋”的风格已经显得老旧过时,但历任主人都将“红屋”的主体风格完整保存了下来,其中1890—1903年的主人查尔斯·霍姆开办了《工作室》杂志(TheStudio—anIllustratedMagazineofFineandAppliedArt),对“工艺美术运动”起到了重要影响[5]。
二战期间,“红屋”被国家援助委员会接管,在屋内堆满了配额册。1957年之后的主人麦克唐纳夫妇怀着对莫里斯的尊敬之情将“红屋”的天花板、墙纸进行了重新修缮。到21世纪初,最后一任“红屋”主人决定将房屋出售给英国国民托管组织⑧,以保证“红屋”得到永久维护。自此以后,“红屋”正式对外开放。
五、结语
“红屋”是莫里斯建造的唯一一座住宅,这座住宅的内部装饰结合了莫里斯对艺术与设计的理
解,为其后来的设计实践奠定了重要基础。“红屋”的装饰风格为“工艺美术运动”风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世界设计史有着深远的影响[6]。
注释:
①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 1819—1900),作家,评论家,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指导,提出艺术必须为大众服务。
②拉斐尔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由英国三位画家于1848年发起,主要目的是反对当时画坛的保守主义,主张忠实于自然的风格,对于中世纪和哥特风格情有独钟。
③乔叟(Geoffrey Chaucer),英国诗人,用伦敦方言进行创作,将法国文学中的骑士传奇、动物寓言等故事引入英国文学中,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
④查理·福克纳(Charlie Faulkner),牛津大学教师,MMF公司创始人之一,负责公司的财务。
⑤乔治·坎普菲尔德(George Campfield),玻璃绘画师,后加入MMF公司。
⑥博德利(G. F. Bodley),教堂建筑师,后成为MMF公司彩绘玻璃业务的最早一批顾客。
⑦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的一场针对工业化生产所造成产品造型丑陋粗糙等问题的设计运动,起源于1851年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
⑧英国国民托管组织(National Trust),1895年成立的保护名胜古迹的英国民间机构。
[1]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5.
[2]滕晓铂.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研究 [D].北京: 清华大学, 2008.
[3]MACKAIL J W.The life of William Morris[M].London:Longmans Green and Co, 1899.
[4]陈瑞林.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WILHIDE E.William Morris:decor and design[M].London:Harry N. Abrams,1991.
[6]UPCHURCH A.William Morris and the case for public support of the arts[J].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2005,37(3):509-534.
责任编辑:庄亚华
10.3969/j.issn.1673-0887.2016.06.012
2016-09-12
戴竹君(1989— ),女,助教。
TU238
A
1673-0887(2016)06-00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