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烘干机械化装备技术在惠州博罗的推广实践探析

2017-01-13吴发辉

种子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博罗烘干机稻谷

吴发辉

(博罗县公庄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广东惠州516151)

水稻烘干机械化装备技术在惠州博罗的推广实践探析

吴发辉

(博罗县公庄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广东惠州516151)

水稻烘干机械化技术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控制性工程,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水稻烘干机械化装备技术有利于解放农业生产力,提高水稻品质,破解水稻烘干瓶颈,切实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题。而地处广东省惠州市的博罗县是广东省水稻种植的主产区,因特殊的雨热同期,夏收高温高湿等不利因素,造成水稻霉变率偏高,增产不增收现象时有发生,当前水稻烘干机械化装备技术的推广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扩展。就水稻烘干机械化装备技术的推广实践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水稻烘干;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实践;博罗

广东省是水稻的生产和消费大省,而惠州市博罗县则是广东省水稻的主产区。2008年以来,博罗的水稻连年增产,中央以及省、市、县出台的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根据博罗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水平为76.3%,机耕为95.2%,机收为98.1%,而机械化烘干率仅为15.6%。由此可见,机械化烘干率与其他机械化作业水平不相适应,这已经成为影响博罗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的短板,因此推广先进的水稻烘干机械化装备技术迫在眉睫。作为一名农机管理人员,在该项技术推广应用的实践中,必须着重做好对普通水稻种植农户、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以及水稻加工企业的宣传培训和示范推广工作。

1 推广水稻烘干机械化装备技术的必要性

水稻烘干机械化装备技术即是采用加热方式降低水稻水分的技术设备。惠州市博罗县地处亚热带季节性气候地区,北回归线穿博罗而过,水稻夏收的6、7月份正是台风高发期,降水频繁,气温高,水稻收割时的含水率高达28%~35%,需要72 h内将含水率将至13.5%以下的安全水平,才不会因不能及时干燥而造成霉变的损失;晚造水稻10、11月收成时秋雨绵绵、空气湿度大,较难及时干燥,每年博罗因不能及时干燥造成的霉变率高达3%~5%,损失严重。但目前,博罗县80%以上的水稻干燥还是依赖于天然晾晒,而传统的晾坝、打谷场院等自然晾晒场大多已消失,一般农民只能以在马路、屋顶等地方晾晒,干燥效率低,受天气影响大,干燥后的水稻品质得不到保证,不能适应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发展需要,干燥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水稻烘干机械化装备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未来水稻干燥的主要方式。

2 制约水稻烘干机械化装备技术推广的因素

2.1 历史遗留条件制约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每户的水稻种植面积大多在0.667 hm2以内,以600 kg/667 m2产量计算,0.667 hm2一造的产量才6 t,一台3 t左右的三久ACF40-30牌烘干机2仓就可烘完,之后便无谷可烘,1台烘干机1年的工作时间不到1个星期,闲置率太高。规模上不去,效益也出不来,事实上农业生产规模过小是影响烘干机发展的主要原因,尽管这几年博罗地区随着耕地的流转,出现了一批水稻种植大户,但是种植规模基数小,不能形成有效合力,形势依然严峻。

2.2 农户传统观念较为陈旧

现在农村种植水稻的农户大多年龄在50岁以上,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小农意识比较强,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能力较差。由于对烘干机还不太了解,依然倾向使用自然干燥的作业方式,尤其是在晴天少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更不愿意使用机械烘干水稻。许多人片面认为烘干机械化装备是救灾机械,只有在收成时遇到阴雨绵绵天气,才能派上用场。

2.3 烘干机械化装备成本相对高,回报低,受政策影响大

传统的水稻烘干机械化装备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设备投入大、年作业期短、能耗高、效率低以及自动化程度低。就目前博罗存量最多的就是3 t的小型烘干机,以日本金子EC-286R和台湾三久ACF40-30为代表,1次烘干作业可烘干3 t水稻,平均18 h以上,油耗、电费、人工为600元,入谷因没有自动化设备,一次需要40 min左右,出谷也需要35 min左右,费时费力。一般的农户耕地少,一造就烘两次,一年两造就烘4次,之后烘干机长时间闲置,靠烘干自家稻谷收回设备投入成本比较困难,设备折旧高。

此外受政策影响很大,2008年前后几年,因惠州博罗地区当时在推广此类小型烘干机,原价6万左右,除去惠农政策补贴后,农户只需出1万元。根据博罗县农业机械管理局给出的统计数据,当时有36户农民购买并且享受到政策红利。之后政策收紧,此类小型烘干机补贴额下降,农户的购机热情直线下降,直至2016年底,此类烘干机售出不超过10台。2016年在博罗县的公庄镇做过1次针对种粮农户的问卷调查,农户认为烘干机售价高、补贴少是影响购买热情的主要因素之一。

3 推广水稻烘干机械化装备技术的实践之路

3.1 以土地流转推进水稻烘干机械化装备技术的推广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将无人或不愿耕种的土地转给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手中,各级政府都应鼓励这种行为,逐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自由化程度。只有如此,才能将分散、零星的土地资源连成片,有利于水稻生产中各项农业水利设施的完善和全程机械化操作的推广。具体来说,对烘干机的推广有以下好处:

(1)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管理,改造成可大规模种植的土地,为中、大型先进烘干设备的发展奠定基础。

(2)转变传统小农作坊的经营模式,使稻谷的烘干走向规模集约化、技术专业化及资本密集化,解决粮食生产“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提高烘干机的使用效率和作业时长,极大地提高了烘干机的回报率,从而促进水稻烘干机的推广。

3.2 以宣传引导为抓手,多项惠农强农政策落地生根

稻谷烘干机械化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宣传发动,一是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电视广告加强宣传力度,把烘干机的优越性、经济效益、适用机型以及推广烘干机的意义等详细地介绍给农民朋友,让农民对烘干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二是利用现场推介会,让农民对烘干机有更直观的认识。博罗县2017年7月在石湾镇举行的稻谷烘干机械化技术现场培训会,吸引了博罗县50多户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参会,现场展示讲解烘干技术,意向购机用户就多达12人,当即为2人办理购机补贴业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3 以扶持稻谷烘干社会服务组织谋求长远发展

现有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稻谷种植模式还很难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专业大户,鼓励所有农户都购买烘干机是不切实际的。博罗县则鼓励发展稻谷烘干中心,以点带面,一方购机,服务八方。博罗县公庄镇绿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2016年建立起稻谷烘干中心后,不但解决了合作社46.67 hm2水稻的干燥问题,同时服务了周边的平陵镇、杨村镇、泰美镇6个种粮大户和30多个普通农户,共计166.67 hm2稻谷的干燥问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一造稻谷的可工作时间延长到40 d左右,既解决了农民的粮食干燥问题,又提高了烘干机的投资回报率,预计3年即可收回设备投资成本。博罗县稻谷机械化烘干率还不足16%,稻谷烘干中心的发展前景广阔。根据博罗县的实际情况,土地流转速度不断加快,种粮大户基数不断扩大,稻谷烘干中心应以低温循环中大型烘干机为主。

4 结语

稻谷烘干机械化装备技术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短板,加之其他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其推广过程困难重重。身为农机推广管理工作者,必须立足于长远,以推动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实现为己任,促进稻谷烘干技术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加快转变工作方式,使水稻这种在中国大地已有几千年种植历史的重要农作物焕发出新的生机。

1005-2690(2017)08-0017-02

S233.71

A

2017-07-13)

猜你喜欢

博罗烘干机稻谷
谦卑的稻谷
分分合合的坏
玉米价疯涨 稻谷也凑热闹
Laundry1 in the U.S. 在美国洗衣服
折叠式衣物烘干机
自动足部烘干机的设计
谷物烘干机的应用分析以及推广策略探究
宋明广东仕宦推行孝文化探析
我的博罗,又小又安静
博罗县抗战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