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因素对农户种植业决策的影响研究
2017-01-13徐申
徐 申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通 226100)
外部性因素对农户种植业决策的影响研究
徐 申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通 226100)
外部性因素容易造成农作物连片种植,我国虽然有规模化种植的优势,但也存在农业资源种植分配不均匀的缺陷。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外部性因素,对农户种植决策产生有效的影响,是农业种植研究较大的挑战。针对外部性具体因素对农户种植业决策带来的影响,作出深入详细的研究,以此来减少外部性因素对农户种植业决策的不良影响,提高农户种植业决策的有效性。
外部性;农户种植业;决策影响
1 现有外部因素对农户种植业决策的影响
针对目前的耕地种植区域,农户普遍认为要种植一体化的农作物,以便拥有共同的种植措施、销售渠道等。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同一区域内,不同农户的田地所种植的农作物却是相同的,这就迫使农作物种植出现连成一片的现象。但同一农户所选择种植的农作物较为复杂,针对不同的耕地区域所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同。
影响农户种植决策的外部性因素主要包括所需要的灌溉技术,例如灌溉井可以覆盖到的农田,选择需水量大的农作物进行种植,由此便导致灌溉井附近的农作物种植较为统一。区域性的种植有利于农作物授粉。其次施肥状况、药物处理技术也是影响农户种植业决策的重要因素。这些外部性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户种植业的决策。经研究,这些外部性因素深度符合农户能够具有独立特性的决策模拟。同一区域农户种植业决策相同,更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增加,如小田地不成规模就不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发展,从而迫使农户选择种植相同的农作物[1]。
2 外部性试验对象的有效选择
众所周知,试验研究对象的选择,对外部性因素影响农户种植业的决策结果具有重要作用,经多次对比研究表明,选择外部性因素干扰影响体现最为强烈的平原耕地,其研究结果更具有代表意义。平原的地势相对平缓,土质结构关系稳定,各田地之间的基础条件差别最小。除此之外,应该考虑气候季节等外部性因素对农作物的影响,经多次对比研究,秋季是农作物受外部性因素影响最为强烈的时期,因为秋季是农作物即将成熟之际,对水量灌溉、施肥计量、药物防治等应用都较为频繁,故而外部性因素对农户种植业决策的影响最大。
综上所述,选择秋季平原地区的田地作为目标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要实现小组划分,细致到每一个研究层面,以提高研究对象的有效性,用试验数据来证明外部性因素对农户种植业决策的影响是一种必然的发展结果。也可以通过假设的方式,对试验农户种植业决策田地进行实际模拟操作,并将可能存在的差异性结果做出预测,提高研究的有效参考价值。
3 对研究框架的模拟分析
通过研究结构严格的制定,来消除农户种植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对事物的发展感知等差异,在农作物的从众决择上,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因素有以下几种。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较为复杂,通常来讲农作物受阳光、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自生的生长特点也促使农作物对外界的调节反应较大,由此来避免此类外部性因素的干扰。
(1)水是农作物生长重要的条件。在试验处理中,可用田地表面的埂来阻隔不同农作物表面的水系影响,但地下的水循环系统是相通的,从一定程度上讲,本质上并不能区分不同作物田地的外部性水影响。
(2)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能量必不可少的硬性条件。在外部性因素的区分上,无法进行有效的解决,尤其是高秆农作物,光照是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条件。故而在外部性因素中其对农户种植业决策的影响较大,若农作物种植搭配不当,很容易对较矮农作物造成阳光遮蔽,从而影响产量。
(3)农药影响。很多农作物离不开药物处理,如除草剂,针对不同农作物的目的与功效不同,农户在使用除草剂处理自家田地杂草的时候,很容易对其他农户的农作物产生影响,造成严重后果。
4 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对农作物的集中种植影响最大的便是市场的供求关系,市场需求量大则会吸引农户普遍种植,造成供过于求,反之无人种植的农作物会提高收益,故而要把握好农作物的种植平衡,避免供求关系的极端化发展。对于农户种植业之间的决策需要互相协商,科学合理地进行农作物统一种植,即连片种植,这对提高农作物产量、统一简单操作的影响重大。农户在选择农作物前要详细分析市场供求关系,保证自身农作物的畅销,这也是对农户和田地的保护[2]。
5 结束语
外部性因素对农户种植业决策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来讲,农户对农作物的种植需求利益最大化,才保证自身家庭的收入。对外部性因素造成农户种植业决策的影响进行研究,能够从根本上挖掘农作物的选择问题,更有利于农作物统一种植决策,对土地的利益最大化及创收有决定性作用。
[1]蔡立旺.农户决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步凤镇农民植棉及品种更新的过程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02):133-137.
[2]杨志武,王洋.外部性因素对农户种植业决策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5):3 688-3 691.
1005-2690(2017)10-0148-02
F326.1
B
2017-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