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润墨 山水清音
2017-01-13文/赵鹏
文/赵 鹏
文心润墨 山水清音
文/赵 鹏
栾清涛
栾清涛,艺术硕士,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现为中国包装协会设计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委员、山东省陶瓷刻绘协会秘书长、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教育书法家协会理事。师从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杜大恺教授、中国国家画院范扬教授。曾荣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平面设计类铜奖(最高奖)、第八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荣誉奖(最高奖)、山东省美术书法大赛金奖等多项大奖。
《幽居》138cm×69cm
栾清涛自幼受其父影响酷爱绘画,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忙于本专业工作和教学之余,于近几年开始了山水画的临摹与创作。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北方人所拥有的豪放与山水的雄奇在其笔下呈现得淋漓尽致。性情与气质的积淀加上审美取向与精神理想的碰撞,使其作品苍郁叠翠、厚重浑茫。栾清涛在整体格局中极重造势与造境,山体以几何形状为主,用笔流畅并起伏跌宕,勾勒中皴擦结合,形成特有的质感与力度,山体叠加中呈现了层层递进、苍茫浑然的特点。观其作品,注重主观意象传达,形神兼备,又不拘泥于自然物象之真实,在远离真山真水中发挥想象的丰富性和自由性,使笔下的山水意象成为主观精神与理想境界的折射。
在当下中国画变革的时代,结合之前扎实的艺术设计基础,在实践中进行了山水画的改革与探索,将古人的现实精神和新文化相融,致力开创区别于前人的崭新面貌,探索中国画表现的新形式、新语言,自觉构建自己的同时也是崭新的艺术语言传达模式。
清代画家石涛曾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的绘画箴言。而在后世,画家作品多突出以直面生活、感受自然、体验造化的创作特点,捕捉自然的清新,蓬勃与苍郁的生命气象。在经过心灵的过滤与提炼中,把客观世界的山水物象转化为主观情怀的特点的山水意象符号,在重构中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表现在栾清涛的山水画创作中,则集中在干湿、浓淡、疏密、涩润的对比互动与和谐统一中,画面在亦静亦动的状态下形成了稳定的结构。在意象轮廓与形体的写意表现中,又注重笔法线条的节奏、韵律,线与墨色融为一体,以表现山石水云等自然物象的原生态美感和清新气息。
西方美术大师克利把艺术创作及创作过程比作一棵茂密的大树,树根吸收营养,自身是树枝,只是传输营养,树叶则为艺术作品。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则崇尚“身即山川而取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中升华自身的审美观和艺术理想。艺术创作是一个艰辛的过程,稍有干扰、不慎差之千里,正如《白骡氏奥义书》所记述的那样:“让感觉与精神的注意力,转移到心上,你,就能乘梵天之舟,渡过恐怖之源的水流。”而栾清涛面对自然时,以作品抒发自己的真挚情感,以作品与自然交流,以作品与世界对话。在作品的创作完成过程中,去接近艺术的真实、规律与本质,实现“物我两忘”的理想境界。
《空谷传声》138cm×69cm
《草长深山暮云》138cm×69cm
《岱岳秋晖》180cm×9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