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与二语习得
2017-01-12李慧
李慧
在二语习得中,动机是一个强大的情感变量,它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动机受多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自我意识、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情感和态度以及社会环境和需求等。本文提出了一些激发学生动机的策略,希望对各位英语教师有所帮助。
近年来,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它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动机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情感变量,与第二语言的成就和水平呈正相关,动机较强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比较活跃,动机不足的学习者则较容易引起课堂骚乱。对英语教师来说,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下,才能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质量。在本文中,我首先介绍了动机的定义和分类,其次介绍了二语学习过程中动机的影响因素和重要性,同时提出一些激发学习者动机的策略。
1.定义和分类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外部因素,内部的动力因素称为内驱力,即学习者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量,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外部的动力因素称为诱因,即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如老师所提供的奖品、学生考试的成绩等。在语言学习中,动机可以定义为学习者的整体目标或方向。
一般而言,动机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将动机分为整体型动机、情景型动机和任务型动机。整体型动机即学习第二语言的整体方向或目标,情景型动机则根据学习情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任务型动机是学生执行特定的学习任务的动机。第二大类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为了自我感知的需要和目标而学习,而外在动机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外部奖励而追求的一个目标,在第三大类中,动机可以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合型动机指的是学习者对讲目的语的社团真正有兴趣,希望能够更好地同使用目的语的团体的人交往,并且渴望参与目的语社会生活,甚至融入到目的语社团的文化当中。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例如获得某一职位,通过某一考试,获取某种资格,或者是为了阅读、翻译目的语的材料,以获取目的语国家的某方面信息而去学习目的语。显然,融合型动机反映了学习者对于目的语社团所代表的个人和文化有真正的属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而工具型动机更重视目的语的实用价值及它的优势。
2.二语习得动机的影响因素
影响二语学习者动机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种:
(1)自我意识主要是指学习者的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和动力意识。
自我概念是指对学习第二语言的优势或劣势的自我识别。自我效能感是指自我判断的能力,当学生们意识到他们能够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的能力,他们就会决定这项任务是否合适,如果他们认为目标很有意义并与他们紧密相关,他们就会有强有力的动机;反而如果他们感觉没什么重要性,随之就不会有强烈的动机。
(2)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情感和态度
感情因素指的是影响动机的感情变化,例如一些学生喜欢这门课程只是因为喜欢这位任课老师。
(3)社会环境和要求
社会环境虽然是外部因素,但也影响学习者的动机。Ellis指出,外部环境、“黑匣子”和个体学习者因素都可能影响二语习得。社会环境如种族背景会影响学习者学习某种特定语言的动机,如果学习者所在的社会忽视某种语言,那么他们就可能没有学习这门语言的动机。
3.动机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动机是语言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动机与学习成就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动机为进行语言学习提供了主要动力,同时为维持长期而乏味的学习过程提供了驱动力。一方面,学习者如果没有足够的动机,即使是能力最显著的个体也不能完成长期目标,不能确保取得成就。另一方面,强烈的动机能够极大地弥补学习者在语言天赋和学习条件方面的缺陷。
4.激发学习者动机的策略
学习动机的激发,就是让学生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其积极性,这是充分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保证。在笔者看来,激发学习者动机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培养学习者在二语学习中的自信
如果学习者满怀自信,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更加强烈,那么他们就会表现得更好。相反,如果学习者缺乏自信,他们自然而然就不会表现得很好,从而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至关重要,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坚定地相信,只要他们不遗余力地学习,英语能力是可变化的也是可控制的,一定要让他们充满希望。
(2)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紧张的课堂气氛容易导致学生的焦虑,这将阻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然而,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自如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即使他们犯了错误也不会感到很尴尬。所以,教师应该减少学生的课堂焦虑,让课堂更加轻松自如。
5.结语
英语对汉语的知识性入侵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可能使汉语在我国沦为次要语言并最终导致汉语的消亡。为了抵御英语的知识性入侵,我们应该实行对汉语的有意识的保护,并且增加汉语本身包含的知识量和加快汉语知识更新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