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2017-01-12廖育坚

东方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初探翻转课堂中职

廖育坚

摘要:当今世界,教学手段日新月异,可汗学院、幕课、微格教室、未来教室等新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传统的教学观念被颠覆,课堂的教学形式也逐渐被翻转,新观念下的翻转课堂使得教师的“教”更具实效性和专业性,也使学生的“学”更具选择性和灵活性,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改革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从“翻转课堂”的内涵出发,结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特征,分析并尝试构建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一个综合应用项目为例,设计了较为完整的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实施方案,以此进行“翻转课堂”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初探

我国提出课程改革已有十年多的时间,我们从全球教育中学习经验,用科技创新推动高效课堂。虽然我们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有专家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课程改革是自上而下推进的,政策的制定者虽然对教学理念研究很多,但缺乏教学的实际经验,教师作为实施者只是依政策实施,没有太多话语权[1]。“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教育模式,发起于一线教师教学,它的提出真正结合教学实际,成为教育改革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2011年加拿大《环球邮报》将其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比尔·盖茨称“萨尔曼·可汗是一个先锋,翻转课堂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引领了一场教育革命[2]

一、何为“翻转课堂”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微视频以及拓展学习材料,完成进阶作业,参与在线讨论等基本的教学环节;课堂中,教师的任务在于解答学生问题、订正学生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这种做法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上讲授知识、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而言的,它颠倒了传统学校“课上老师讲授,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安排。翻转课堂最初的构想来源于美国林地公园学校(Woodland Park)的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这两位化学教师[3]。2007年,他们用录屏软件来将他们授课用的课件加以讲解录制成教学视频,并传到网上供那些因故不能按时上课的学生补习使用。随着两位教师的开创性教学实践,使得这种方法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萨尔曼·可汗也是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领军人物。他创建的可汗学院就是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著称。可汗学院中的微视频课程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高度喜爱。现如今,翻转课堂已演变成一种在整个北美甚至全世界广为流传的新型教学模式。

2013年,乔治梅森大学的NooraHamdan博士与皮尔森的教育发展中心Patrick McKnight博士,联合翻转教学网Kari M. Arfstrom博士,依据FLN(Flipped learning network)总结的研究中心数据,研究发布了《翻转课堂白皮书》,总结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翻转课堂模式设计的主要研究和实验。其中指出,没有任何一节翻转课堂是完全相同的,但翻转课堂设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众多因素,为此他们提出翻转课堂的四大支柱,即:灵活的学习环境(Flexible Environment)、学习文化的转变(Learning Culture)、精心策划的教学内容(Intentional Content)和专业化的教师(Professional Educator)[4]。

2、翻转课堂相比传统课堂的优势

(1)先学后教模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了教学上的互动

先学后教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教学范式,多元的媒介调动着大脑的多种感觉器官,因而可以大大地提升学习效果。事实上,不同的学生感知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如视觉型感知的学生会对文字敏感,善于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听觉型感知的学生则喜欢教师娓娓道来的语言讲解等,不同感知方式的学生都能从多元媒介的学习中获益。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亲自录制的视频,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注意事项、操作步骤,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学习,随时暂停,还可以反复学习。这种方法能适应不同能力的学习者。

(2)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借助于现代数字化手段与大数据技术,学生在线完成的作业可以迅速地反馈到教师那里,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不仅是学生群体学习的状况,而且可以了解个别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以利于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实现个别化的教学。

(3)使教育从知识本位向综合素质本位转变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知识的掌握,可以由学生通过课前的微课自学来高效地完成,课堂上多出来的时间,则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养成科学研究的态度,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相应的技能;而课堂上的教学,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辩论、讨论与交流,在这些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洞察力、思辨力和表达力,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教育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即走向知识、能力与态度情感价值观融为一体的教育。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

1、“翻转课堂”的理论框架

某国外网站上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翻转课堂理论框架[5],由框架图可知,知识传授通过教育技术的辅助来完成,教育技术的使用又直接影响学习环境的形成,能否构建个性化的信息化的协作学习环境,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学习活动,知识内化则是在课堂中经教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

2、“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分析与构建

2011 年美国学者 Gerstein[6]最先构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将课堂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体验学习阶段、概念探究阶段、意义建构阶段以及展示应用阶段。后来 Tall bert 也提出了“翻转课堂”结构图,我国的学者曾贞和张金磊[7]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构建了“翻转课堂”教学框架。我们借鉴众多学者的观点,结合我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特征,构建了图 2 所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图。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程教学大致包含课内和课外两大部分,课内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场所实施的教学活动;课外教学主要指课前学习与课后复习,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目的在于掌握知识与技能,并能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实践操作能力[8]。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更多从学生角度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堂教学活动摒弃了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模式。为了更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参与性与积极性,教师需精心准备教学视频及教学材料,备好探索性问题与任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研究、互动评价,教师参与探讨,几乎可以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效率,充分体现“自主、合作、创新”的教与学理念。

三、“翻转课堂”模式下OFFICE综合应用项目教学设计

根据“翻转课堂”的特征,结合技能训练的要求,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教学流程。以《利用PPT中的形状绘制功能制作缤纷色彩字》为例展开论述。

1、教师制作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是整个“翻转课堂”的关键,它能将教学的重难点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地传递给学生。教师根据重难点,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训练目标我们利用Camtasia Studio 6.0制作了清晰明了的教学视频,至少提前一周发布到教学平台上,如 “微课掌上通”(首推),QQ群,微信群,360云盘,华为网盘等。

重点:PPT中的合并形状功能及相关操作的介绍。

难点:如何应用合并形状功能制作缤纷色彩字,并进行个性化艺术字创作。

2、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通过反复地观看视频,也可以随时暂停,记下重难点的笔记,总结学习并记录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学习平台向教师或者同学提问。

(1)学生通过在线或者下载《形状绘制功能制作缤纷色彩字》的教学视频和学习资料学习“彩虹字”的制作(如图4所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惑可向教师或同学提问,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的感受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与教师和同学分享。

(2)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练习——“靓丽字”的制作(如图5所示)

(3)为了检验学生课前的学习效果,我们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和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确定课堂解疑答惑的方向和内化知识点的方向。

3、学生内化吸收知识,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而教师则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教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知识技能的最大化,巩固技能,提供学生的自学能力。

“翻转课堂”第一步:解疑答惑。教师课前通过网络、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针对知识性疑问进行解答。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合并形状功能中又细分“联合、组合、拆分、相交、剪除”,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功能制作特效字呢?教师对此展开不同功能的对比效果,让学生直观感知。

“翻转课堂”第二步:拓展练习,巩固知识——完成“镂空字”的制作(如图6所示)。这一过程主要是对原有技能的拓展,引导学生新的思考,共同交流学习,协调合作,促进技能的提升。如教师布置根据不同的场景应用合并形状制作不同的字。

4、过程性评价

课堂最后五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分享学习中的收获。上述环节中学生到底“学到什么”、“解决什么”、“遗漏什么”等,在“展示”阶段中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加以呈现,这一过程不是简单答题、研究成果的罗列,而是“展示、质疑、阐释”一体化的过程。教师对每个小组作品进行点评,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引导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5、平台展示学生作品,学生完成新旧知识迁移

课堂结束,学习并非就结束。我们利用东莞市教育局2015年教育信息惠民举措之一——家校互动平台“微课掌上通”的“学习圈”,教师将优秀作品通过“发图说”向学生及家长展示,学生可以通过“写分享”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并完成新旧知识迁移。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育上的革命,为我们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发展的机会。基于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要让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适应“翻转课堂”的教育革命,就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实践性尝试。虽然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但是,“翻转课堂”的实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新课改提倡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9],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如何适应课堂的“翻转”,如何培养学生具备高效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能否成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适应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具备“组织活动、监督指导、反馈评价”等教学能力。其次,学生是翻转课堂的主体,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有多大,自主学习会不会给学生带来未知的困难,如何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合理评价与把控,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去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实践中我们也应该清楚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找到“翻转课堂”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结合点,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李敬川,王中林.让课改的阳光照进教育的现实[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6-18.

[2][8]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21-30.

[3] 白聪敏.翻转课堂:一场来自美国的教育革命[J]. 广西教育. 2013(08)

[4]刘健智,王丹.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68-71.

[5]Tina Barseghian. The Flipped Classroom Defined[OL].

[6]Jackie Gerstein. The flipped classroom[OL].

[7]钟晓流,宋述强.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9]金陵.用“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3):20.

猜你喜欢

初探翻转课堂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