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有化学
2017-01-12马德信
【摘 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则。“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陶行知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本文通过教学过程的几个角度来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体现生活处处有化学,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源自于生活,学好化学更能为提高生活质量服务。
【关键词】新课程;陶行知教育理论;化学与生活
课程标准指出:“应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更多的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那些考试会考的,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很快就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1]。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想想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让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有化学。用生活中的化学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化学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善于利用教材挖掘生活中的化学
陶行知先生指出: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与陶先生“因材施教”的育人观有异曲同工之效[2]。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编排上最大的不同是:旧教材以理论体系,如氧化还原理论、物质结构理论、离子反应、化学反应原理和电化学等理论为主线来引出元素化学知识的学习,这样的学习等同于让学生先学纯理论的知识,再用理论指导学生学习知识,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而新教材却是从学生日常生活能看到或者接触到的生活实践作为切入点,从而引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元素知识的过程中引入理论的学习。新课程高中化学教材基本上都是以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作为切入点,让学生知道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生活和生产体现化学的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的编排不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习的内容和难度层层递进,完全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新课改的理念。比如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先从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海水中提取钠、镁、溴等,通过氯、溴为代表的卤素的知识学习,顺势引入氧化还原理论;学习完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复习回忆初中学习过的酸碱盐的反应后,引入物质的量的学习;通过钠和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之后顺势引入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学习;通过海水中提取镁、铝土矿中冶炼铝以及铁、铜的获取等生活生产中的化学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而为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提供基础;在学习完重要的非金属和金属之后才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化学反应速率、化学为与热量、电化学等高中的理论体系。教材中“活动与探究”、“拓展视野”、“化学史话”、“资料卡片”等栏目的设计,不仅让丰富了教材内容,让学生觉得化学知识离自己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处处体现了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以生产和生活为背景的习题体现了化学知识源自于生活,学习化学知识可以对生产实践和生活有指导意义。
二、从课堂教学的互动中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教人从源头上去追求真理。“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所以说,化学教学生活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活化教学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之一,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关注生活、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现象,利用各种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理解化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3]。比如我在上高中化学第一课的内容的时候,通常先不讲纯理论的内容,因为这种理论知识性为主的内容不但没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的重要性,而且也很难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我会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高中化学的引入我选择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用化学解释生活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从课堂实验课和课外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的化学
高中化学教材首先介绍了物质研究的实验方法,让学生知道过滤、蒸发、分液、萃取、蒸馏等实验方法,体验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教材还配有很多的家庭小实验,如水果电池、自制家用消毒水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知识的得来过程。如亲自动手巧除水壶中的水垢、蛋白质的盐析实验、自来水中氯离子的检验等。陶行知先生说:“要创造非你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不可。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高中化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让化学走进生活,走进生产,使学生觉得让化学就在身边。比如在用氢氧化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的实验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丁达尔现象:早晨太阳照射到树林可以从间隙看到的光路、晚上倪红灯发出的五光十色的光路等。
结束语
新课程的教育理论要求教材知识和教师传授的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要经得起生活实践的检验,而学好文化知识可以让教育为美好生活服务,所以教育源自于生活,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纯理论的知识,而脱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无法理解知识的意义,就会感到学习无用,就会对知识感到陌生并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不能再一味地只是传授理论知识,还应该多角度地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用于解释课本的理论知识。
基金项目:梧州市“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课外实验活动激发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4B010;
作者简介:马德信(1979-),男,汉族,广西钟山人,广西梧州高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化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卢慧贞.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化学教学[J].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2012,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