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古诗教学更具感染力
2017-01-12张玲
张玲
摘 要: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促进古诗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等多种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古诗词 信息技术 感染力
古诗词语言精练、意境深远,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审美享受。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缺乏对古诗历史背景的认识和了解,因而对古诗诗意、诗情的体会与感悟难以透彻理解。那么,怎样借助多媒体优势优化古诗词教学,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呢?
一、运用信息技术形象演绎古诗的意境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古诗的一字一词都是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的,因此,“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要让学生从短短的几十个字中看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有些困难。信息技术却能解除这样的限制,将抽象凝练的语言化为栩栩如生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的意境,体会诗句的含义,从而抓住诗句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意义的词句,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诗人用词的妙处,体会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
如在教学杜牧的《山行》一诗时,有这样一句诗“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字用得十分巧妙,但只是口头的讲解,学生还是难以理解和体会这个“生”的感觉。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电子白板上出现以下画面:在草木葱茏的山林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一户人家,山上峰峦叠嶂,翠色怡人。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云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恍如仙境一番,景象美不胜收。看着这样的景象,学生不禁积极观察,认真思考,很快从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起的动态画面中领悟“生”字的妙处。通过这样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轻松地踏入诗的意境之中,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诗中有乐,乐中有诗。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古诗词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如果把古诗所表达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韵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诗词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就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如在教学《江雪》时,为让学生体会渔翁寒江独钓的孤独,我在吟诵诗歌时播放了一曲《秋窗风雨夕》,那笛声凄婉、连绵,仿佛在悠悠地诉说着自己寒江独钓的故事,讲到动情处不禁潸然泪下。阵阵笛声感染了学生,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随之而来的诵读充满了无尽的孤独和凄凉之情。
又如在教学《江南春》一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我首先播放一段班得瑞《春野》的乐曲。学生一听乐曲,便置身于优美的春景之中,接着一幅幅春天的画面映入眼帘,顿时,美好、愉悦、向上的情绪便油然而生,诗人笔下美丽多姿的春景很快产生共鸣。学完全诗后,再让学生一边聆听乐曲,一边展开想象。此刻,伴随着笛子、钢琴、提琴齐奏所发出的柔美的音响,学生必然浮想联翩……
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因诗而异,借助信息技术为豪放诗配上高昂激情的曲子,为沉郁的诗就配上悲凉凄清的曲子,为清丽的诗就配上清新明快的曲子,通过音乐引发学生的情感,那么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会越来越丰富,学习效率会越来越高。
二、运用信息技术深刻记忆古诗的内容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在古诗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个最佳时间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表明:学习同样的材料,如果单用听觉学习,那么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记忆中留存72%,3天后降为20%;如果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则3小时后保存记忆85%,3天后仍存留记忆65%。这就是说,如果学生将听到的和看到的古诗内容结合起来,再通过讨论和交流古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古诗的记忆力将大大增强。
比如,在指导背诵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我先请学生观看录像,形象感知夏日大雨的景象,感受到“白雨跳珠乱入船”的雨势来之快和大雨过后“望湖楼下水如天”的美妙景象;紧接着再播放朗读录音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做示范;最后让他们跟录音读,学生很快就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在这个画面、音乐、诵读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快就将整首古诗背诵下来。
此外,还可以采用“趣填古诗”活动,列出一组诗句,每句诗中有一两个空缺,要求学生将相应的图形拖至诗句中的空缺(漏字)位置。如这样一组诗句: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学生只要将“菊”、“枫林”、“落木”这些图形拖入相应位置,诗句就完整了。学生不仅背熟了诗句,还增强了对诗歌的感性认识。
三、运用信息技术不断丰富古诗的资源
在教学古诗时,无论在时代历史、作者背景上,还是在字词运用、句式特点上,都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取相应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快速地查找相应的信息,形成个性化阅读,拓展学习古诗的范围。因此,有条件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学习古诗文,或在课后根据学习中的需求寻找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例如在《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教学中,我发挥了网络的优势。首先在课的一开始,就为学生提供一幅云雾弥漫在高大幽深的山林中的画面,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然后利用网站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体会古诗意境。最后,学生把对诗的感悟,通过文本或图画的形式,上传发表在班级论坛里,并和其他学生交流。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就能养成自己通过多媒体网络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学生动手能力强了,收集的资料多了,信息量随之增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相应提高。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教学效果就会随之得到大幅度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