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双推双带、五个精准”如何助推产业扶贫
2017-01-12张群马驰赵伟权小容
张群 马驰 赵伟 权小容
摘要:昭化区地处秦巴山区。农村条件、农业技术、农民观念等较发达地区明显落后,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当地政府在如何破除瓶颈难题上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创新。其中,“双推双带、五个精准”的产业扶贫模式效益凸显。通过该模式的推广。全区63个贫困村基本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人有增收技能”,产业扶贫从“大水漫灌”逐步转向“精准滴灌”,探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关键词:双推双带;五个精准;农业产业扶贫
一、“双推双带、五个精准”模式的基本内涵
1.推行科技“三员”,带动帮扶到户精准
结合“进千村入万户”行动,组织全区农技人员。充当精准扶贫的政策解说员、信息宣传员和技术指导员。一是政策解说到户。把猕猴桃、生猪、蔬菜、土鸡、水产等产业的扶持政策一一向当地农户讲通讲透,坚定贫困户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二是信息宣传到户。以昭化农业网为平台,及时更新蔬菜、猕猴桃、畜禽、水产品等价格信息,全面推广“农技宝”,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双向互动的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到村,服务到人,技术到田。三是技术指导到户。农技人员每月深入田间地头、基地农舍不少于5天,与农户面对面交流、讨论,手把手示范、砌磋,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2.推行培训“四式”,带动施策内容精准
以帮助贫困户熟练掌握运用现代农业管理理念、技术和手段为目标,推行“取经式”、“上门式”、“示范式”、“远程式”四种形式培训。
一是“取经式”育才。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组织420余贫困户参加省、市、区三级培训,取经现代农业发展经验。邀请四川省农业厅信息中心主任钱亮培训“互联网+”。带动全区发展电商12家。实现贫困村产业“触电”。
二是“上门式”服务。根据农时农节与生产实际需求,因时、因事施教,直接到村、到户开展培训指导。
三是“示范式”引导。依托“农业科技创新团队、进村农技干部、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的农技推广模式。以农教农,以点带面。
四是“远程式”教育。依托村两委现代化网络信息平台,搭建“空中课堂”,大力推行“远程教育+村委+农户”培训。
3.突出“五个精准”。实现脱贫精准滴灌
一是编制一个农业产业扶贫规划,实现扶贫规划精准。
二是推广一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实现技术指导精准。
三是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实现示范带动精准。
四是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股权量化精准。
五是发展一个主导产业,实现“一村一品”精准。
二、“双推双带、五个精准”模式的主要作用
以“扶贫农技干部+专合社+基地+农户”为主体。积极开展新品种与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在贫困村推广蔬菜新品种15个,种养技术28项。关键环节亲自入户、突发事情实时入户、技能咨询随时入户,从政策宣传、物化补助、技术培训、跟踪指导四个方面培育发展不同产业类别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全区527名农业科技示范户成为贫困村农民增收致富的“引路人”。通过租赁、转包、入股、托管等多种形式,规范流转土(林)地6.5万亩,带动发展特色主导产业8.3万亩,培育贫困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探索出“土地租金+双股分红+务工薪金”的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智力入股”、“反租倒包”、“就地加工”、“电商营运”等经营模式,带动3500户贫困户进入专合社。围绕全区“4+2”优势特色产业布局,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效益初显。以明觉乡五房村“移动式土鸡大棚”养殖模式为蓝本,14个贫困村出栏土鸡50万只,铁骑力士“1211”生猪代养出栏生猪5.6万头,连片发展猕猴桃3.5万亩,烟叶2.5万亩,蔬菜1.2万亩。
三、“双推双带、五个精准”模式的提升措施
1.再搭建一批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利用“好农哥”、农技宝、12396信息服务等网络,推进区内外专业技术人才与贫困村的紧密结合。构建专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贫困户)的农业科技扶贫快捷通道。
2.再攻克一批产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
围绕制约猕猴桃、水产、湖羊等特色产业发展技术“瓶颈”,重点开展产学研合力攻关,为贫困村主导特色产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再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和实用人才
加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等骨干的扶持培育力度,建立“资金跟着贫困对象走、贫困对象跟着能人走,积极创建部级新型农民培育示范县。
4.再选派一批农业科技特派员
增派一批名科技特派员到贫困村开展技术服务,引导他们带资金、带技术到贫困村提供“一对一”、“一帮一”、“一带一”的精准科技服务。
5.再添一批科教扶贫管理举措
抓常态指导,抓监督检查,抓奖惩逗硬,强力推动落实农业产业扶贫“三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