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姜地方资源品质比较研究
2017-01-12田红梅严从生贾利王艳张其
田红梅++严从生++贾利++王艳++张其安++方凌
摘 要:该研究从各地搜集到生姜资源9份,对其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川生姜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莱芜大姜、河南黄姜、潍坊大姜最低;安徽大别山生姜、贵州小黄姜、河南黄姜和四川生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莱芜小姜和贵州小黄姜的粗纤维含量在20%以上;云南黄姜Vc含量最高,其次是四川生姜;山东莱芜小姜、贵州小黄姜干物质含量远远高于其他生姜资源,其次是安徽省大别山生姜、云南黄姜、四川生姜。
关键词:生姜;地方资源;品质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058-02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起源于热带雨林气候地区,亚洲、非洲、南美等地区栽培较为普遍。我国生姜种质资源丰富,栽培面积、总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生姜富含挥发性芳香物质及非挥发性姜辣素成分,具有极高的保健和医药价值[1]。生姜分为大姜、小姜,大姜姜块柔嫩,水分多、纤维少,颜色偏白、表皮光滑,辛辣味淡薄;小姜外表呈土黄色,表皮比嫩姜粗糙,且有纹路,味道辛辣。由于生姜地域分布较广,各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使其呈现多方面的变化[2-3]。为此,本研究从各地搜集不同生姜资源,从干物质、Vc、可溶性糖、蛋白质、纤维素等方面分析了不同生姜资源的品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16年3月份从安徽、山东、河南、四川、贵州、云南搜集到采收期生姜种子共9份,于5月份播种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蔬菜试验地,10月底收获,并采集样品用于品质分析。
1.2 试验方法 可溶性糖蒽酮比色法测定[4];蛋白质含量用考马斯亮蓝G-250比色法测定[4];纤维素含量用酸洗涤法测定[4];VC含量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4];采用烘干法测定干物质含量。3次重复。数据采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地方生姜资源的可溶性糖含量比较 由图1可知,四川生姜可溶性糖含量远高于其他生姜资源,云南黄姜、贵州小黄姜次之,而莱芜大姜、河南黄姜和潍坊大姜可溶性糖含量最低。四川生姜可溶性糖含量比莱芜大姜高57.5%。
2.2 不同地方生姜资源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比较 可溶性蛋白是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和营养物质,能提高细胞的保水能力,对细胞的生命物质及生物膜起到保护作用。由图2可知,安徽大别山生姜、贵州小黄姜、河南黄姜和四川生姜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安徽铜陵生姜、云南黄姜和山东潍坊大姜次之,而山东莱芜大姜和山东莱芜小姜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安徽铜陵生姜、云南黄姜和山东潍坊大姜。
2.3 不同地方生姜资源的粗纤维含量比较 粗纤维含量是生姜重要的口感指标。由图3可知,小姜中的粗纤维含量要远远高于大姜,其中山东莱芜小姜粗纤维含量最高,达到34%;其次是贵州小黄姜、云南黄姜、四川生姜,粗纤维含量在20%左右;而安徽铜陵生姜、山东莱芜大姜和山东潍坊大姜其纤维素含量最低,均在10%以下。
2.4 不同地方生姜资源的Vc含量比较 由图4可知,不同地方生姜资源其Vc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云南黄姜Vc含量最高,达46μg·g-1,其次是四川生姜,Vc含量达38.2μg·g-1,山东莱芜大姜和山东潍坊大姜Vc含量较低。
2.5 不同地方生姜资源干物质含量比较 由图5可知,山东莱芜小姜、贵州小黄姜干物质含量远远高于其他种质资源,安徽省大别山生姜、云南黄姜、四川生姜次之,铜陵生姜、莱芜大姜和潍坊大姜干物质含量最低。
3 讨论与结论
生姜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由于气候条件不一致,生姜品质也有差异。本研究共搜集到9份生姜材料,其中4份属于大姜,5份属于小姜,结果表明,大姜和小姜在外观、内在品质等方面差异较大,莱芜大姜、潍坊大姜、铜陵生姜和河南黄姜各品质指标均低于莱芜小姜、贵州小黄姜、云南黄姜和四川生姜。在9份资源中,干物质含量与粗纤维含量具有相关性,干物质含量高的生姜资源,其粗纤维含量也较高。本研究比较了各地9份生姜资源的品质差异,下一步研究将继续搜集更多的生姜资源,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
参考文献
[1]Lee H S,Seo E Y,Kang N E,Kim W K.6-Gingerol inhibits metastasis of MDA-MB-231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2008,19:313-319.
[2]高德民,刘振伟,樊守金.姜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6,14(2):245-249.
[3]李秀,徐坤,巩彪.生姜种质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4):718-726.
[4]赵世杰,刘华山,董新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 (责编:张宏民)